称重设备在武汉动车组检修基地应用方式的探讨
周振东
[摘 要]伴随高速铁路运营管理里程的不断增加,动车组的开发运行量也不断增加,相应地动车组的检修工作任务量不断增长,动车组检修朝着高级检修的方向发展。动车组高密度的运行次数和不断增加的运行时间和里程,因此,加强动车组检修与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此,文章就动车组检修模式进行简要的分析,希望可以提供一个有效的借鉴,从而更好地促进动车组安全稳定的运行。
[关键词]动车组;检修模式;措施
中图分类号:U2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260-01
1 动车组检修概述
高铁动车组的维护检修手段是以运行状态中的日常维护检修和根据修程制定的定期检修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运行状态下的检修,是利用仪表监测设备和数据,监控列车的运行状态,对有故障嫌疑的部件,进行诊断、拆卸,维修或更换。定期检修是根据动车修程,对整车牵引动力设备及系统、电气连接控制系统和车体结构,强制进行的定期维护和检修,预防动车运行故障,保证动车运行性能,消除重大故障隐患。
为保证动车组的快速和安全运行,建设配备先进和齐全的检修设备,具有科学合理的检修工艺的检修基地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在基地根据不同型号的列车和运行里程及状态,进行相应的检修流程,如里程1万公里动车组,对车体及走行部、制动系统检查、维修或者更换;6万公里的车动组,要对列车的集电弓、高压电器设备、走行部等系统或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性能进行更加全面仔细的检测维修,甚至更换;累积行程100万公里以上时,动车组要进行更加彻底的分解拆卸、检查,大修或大量更换部件,甚至达到新车的状态。所以,维修基地必须配置与此相适应的先进科技装备和系统,采用可靠的机械自动化的检测技术,拥有高超的检测维修水平。
2 铁路动车组检修管理的现状
随着多年来的发展和完善,国内动车组检修模式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时随着动车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有的动车组检修模式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解决。目前,动车组一级和二级检修主要以检查和耗材补充为主,三级到五级检修主要状态检修和分解检修为主,但对动车部件的检修和更换情况仍没有建立统一清晰的标准。在对动车组检修的过程中需要将动车实际运营的情况结合考虑进去才能更好完成对动车组的准确检修,但目前动车组状态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存在着不流畅的问题,只将动车行驶的里程数和主要故障进行报备,而忽视了对日常维护中的换件情况、日常故障以及处理状况的记录,这就导致动车组每次返厂检修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对各系统进行排查,同时更容易出现漏检的状况。由于我国动车组检修安排不合理,造成检修周期较长,相较国外的动车组检修周期,我国对于各个车型的动车组在检修的过程中都需要耗费更多的检修周期,这就对动车的正常上线率有影响。
3 动车组检修模式的应用
3.1 加强动车组检修制度的完善,建立统一的动车组检修管理模式
3.1.1 完善动车组检修管理规章制度
动车组在上线操作之前,需要相关人员在动车组检修管理的过程中实现运输、客运、机务、安检等多种制度、作业规范的衔接,完善动车组检修生产管理、技术管理、安全管理,实现对动车组的综合管理。根据现阶段动车组运行特点和铁道部制定的各种动车组检修规程和操作方法要结合实际情况完善动车组运行检修标准,应用现代化的检修手段加强对动车组运行状态的实时性监控,形成超前性的动车组检修安全管理机制。
3.1.2 完善动车组检修方案
为了保证动车组检修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就需要不断完善动车组检修方案。近年来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丰富和改进,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动车检修体系,可以基本满足动车组检修工作的需求,但对于检修方案的细节仍需要不断完善。由于缺乏部件更换的统一标准,造成了在动车组检修的过程中存在部分部件过度维修状况的问题,对于大部件的检修过程中未能实现分解到最小单元,从而使得部件更换存在浪费现象。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就需要不断完善动车组检修方案,对检修方案的优化需要以现场实际为基本,以动车组的数据和经验为导向,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检修手段,确保动车检修工作达到高质量、高效率和高安全性的目的。
3.1.3 优化动车组检修作业流程
动车组检修工作流程一体化主要是指动车组检修车辆、机务、电务、客运保洁和售后服务等流程的一体化,是动车组操作从流入到出库的全过程。优化动车组检修作业流程需要加强对各个单位作业衔接的关注,在关键的位置上設置相应的质量控制点,通过质量控制点的规范来提升动车机组的出库质量。在优化动车组检修作业流程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节拍”时间管理操作,对动车组各个作业工作时分进行仔细核定,保证动车组故障诊断、清洁、检查等各个工序操作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
3.2 加强对动车组的精细化检查,提升其运行管理的安全质量基础
3.2.1 做好动车机组故障分析工作
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和计算机管理平台实现对动车机组故障的分析,具体包括动车机组故障发生频率、故障发生部位等,并将分析结果以报告的形式进行展现,通过长期总结发现动车机组故障发生的规律。
3.2.2 加强对动车机组配件质量的严格把控
动车组常用的检修方式是换件,所换零件的质量会在总体上影响动车组检修质量。为此,需要相关人员建立渠道正确、质量安全、价格合适的动车组检修质量保证。
3.3 采用大修模式
大修是对动车组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分体检查养护维修,甚至包括外部涂装。
(1)检查转向架、驱动装置的状况,确定疲劳、损伤、磨损情况,进行相应的修复或更换。(2)电气方面。受电装置系统、主辅电机、控制装置系统、中央控制器的运行状态的检修及判定,进行修复,修复完成要有严格的验收程序。辅助的电路控制系统,如蓄电池、继电器、电磁阀等附件的工效检查,修复或更换。(3)制动系统的检修,制动手柄、空气制动系统检修,包括空气压缩机、空气罐、蓄能器等设备检修,并试机验收。(4)车体上下的外观及各开关装置检查,车底、车端设备的安装及运行状况检查。(5)广播、通讯、照明系统和设备的安装及性能状态,ATS\ATC装置的动作效果检查。(6)分体检查修复,回装完成后,整车试运行检验,包括起动、加速、减速、制动、各控制信号的执行与反馈,连接结构的准确无误,确保各项参数达到要求。最终使动车组达到几乎新车的标准。
3.4 建立动车组检修数字化平台
在未来动车组检修体系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其中对动车组运行过程中的故障情况、维修情况、维护情况和更换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同时为动车组相关的部件建立完善的履历信息。当动车组进行返厂检修时,厂家检修人员可以随时调用动车组相关信息,实现对动车组更加准确便捷的检修,同时相关动车组维护人员通过对部件履历的查看做到及时的实现对部件的预测性更换,提高动车组运用的可靠性,实现动车组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稳定运营。
综上所述,检修工作是防范动车组发生故障的重要保证,因此针对当前动车组检修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多方面入手,维持良好的检修设备状态,为实现动车组良好运行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 矫健,郭悦,贾志凯.动车组检修数据同步机制研究[A].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第十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大会论文集[C].中国智能交通协会:,2016:7.
[2] 程建宏,王艳兵.动车组轮对检修退卸车轴拉伤分析及工艺改进[J].机车车辆工艺,2016,(05):23-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