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湘烟5号栽培及调制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这是神马烟???_江苏省南京技师学院吧_百度贴吧
袁芳++吴华+蒋尊龙++朱旺冲++邓章军
中图分类号:TS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3-0242-02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于2017年在永州市农科所进行。
1.2 试验材料
供试烟叶品种为湘烟5号、K326、云烟87三个品种,供试烤房为2.7×8.0m的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2座,配备7号风机,保温保湿性能良好,升温灵敏,排湿畅顺。
1.3 试验设计
农科所进行烘烤特性试验,三个品种在同一烤房进行烘烤,二次重复。下、中、上部烟叶分别进行。烘烤工艺按下表进行,在42℃和54℃温度点延时12h。
1.4 试验方法
1.4.1 供试烟叶
各品种供试烟叶的营养条件、部位、成熟度要均衡一致。为了确保试验的准确性,要事先确定各品种同样素质的烟株,并在田间作标记。下部叶选第4-6叶位、中部叶选第9-11叶位、上部叶选14-16叶位进行叶位标记,采收时进行样竿标记。
1.4.2 编装烟标记
烟叶成熟采收,将各品种的供试烟叶分别编成32竿代表性烟叶,分别称其鲜重并挂牌记录(24 竿),然后将标識烟杆按每座烤房每个品种12竿分别挂置在供试烤房4m的位置,底层、中层、上层的左右各2竿,三个品种交替挂置。
在中层的装烟门往里第3竿起左右两边各品种各挂2竿,三个品种交替挂置,以便取样,各品种的这4杆烟仅作取样用,不称鲜重和干重,不作烤后烟叶质量和经济性状评价。
所有供试烟竿必须作标记,烘烤结束烟叶回潮后,分别称取烟叶和烟竿的重量,并将其分级进行经济性状分析。
1.4.3 烤房装烟数量
按密集烤房要求装烟,二次重复的烤房装烟密度完全一致。在装烟时,对每座烤房的烟叶随机称取10竿的重量,并挂牌记录,扣除烟竿重量计算每杆鲜烟重量,然后根据烤房装烟总竿数计算每房鲜烟总重量,烘烤结束回潮后,分别称取烟叶和烟竿的重量,计算鲜干比和全房干烟叶重量。烟叶经回潮后解除烟竿,对随机称取的10竿烟叶(包括达不到等级标准的烟叶)称重,然后计算整房烟叶干重(Kg)
1.4.4 测定项目
1.4.4.1 烟叶含水量测定
点火前和烘烤开始后,每6h测定一次烟叶含水量,每次每处理取样3次重复,用烘干法测定整片烟叶及叶片和主脉组织水分含量。其中各处理在叶片发软、主脉发软、凋萎塌架、勾尖卷边、软卷筒、大卷筒、叶片干燥、主脉干燥等烟叶状态变化点必须取样测定。
(1)取样方法:点火前和烘烤开始后,每6h测定一次烟叶含水量,每次每个品种取3片叶,先分别称重,记录后,将叶片与叶脉分离,再按片分别将叶片和叶脉称重,记录后分别置于烘箱烘干再称重,然后装于自封袋密封保存。
(2)烘干方法:先将烘箱升温至105℃,同时将处理好的样品放置烘箱内,105℃保持15分钟,然后打开烘箱门降温至60℃关门,同时烘箱的温度设置为60℃,直至烘干。
1.4.4.2 烟叶物质转化测定
(1)烟叶旺长期,打顶后,取样一次,测定烟叶多酚氧化酶活性,每次每处理取样3次重复。其中各品种上、中、下部位取样每次3片,下部叶选第4-6叶位、中部叶选第9-11叶位、上部叶选14-16叶位进行叶位标记。
取样方法:每次每个品种取3片叶,去筋后进行液氮处理,研磨后装入自封袋置于超低温冰箱保存。
(2)烘烤过程中:分别在点火前和烟叶烘烤过程中每6h取样一次,每次每处理取样3次重复,测定烟叶含水量及叶脉含水量。其中各处理在烟叶叶尖变黄、变黄8成、黄片青筋、黄片黄筋(主脉变黄)等烟叶颜色变化点必须取样测定。
取样方法:点火前和烘烤开始后,每6h测定一次,每次每个品种取3-8片叶(烘烤后期由于叶片变干取8片),去筋后进行液氮处理,研磨后装入自封袋置于超低温冰箱保存。
2 结果与分析
2.1 多酚氧化酶含量变化状况
上表为大田旺长期云烟87 、K326、湘烟5号三个品种的多酚氧化酶含量对比,可知,三个品种成规律性变化,云烟87 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的烟叶多酚氧化酶含量最低,K326次之,最高为湘烟5号。
上表为大田成熟期云烟87 、K326、湘烟5号三个品种的多酚氧化酶含量对比,云烟87 上部叶多酚氧化酶含量与湘烟5号接近50,都明显高于K326;云烟87 中部叶多酚氧化酶含量与湘烟5号接近31,高于K326,K326中部叶多酚氧化酶含量仅有17.484;下部叶多酚氧化酶含量云烟87 2.2 各处理烘烤过程中叶肉含水量变化状况 由图1可知,三个品种上部叶在烘烤36h之前水分变化差异较小,从48h后逐渐分化,云烟87在36-48h之间水分从69.69%迅速下降至43.36%,湘烟5号在48-60h之间水分从56.75%迅速下降至30.69%,K326在60-72h之间水分从54.35%迅速下降至19.87%,三个品种水分变化区间不同。云烟87最快,湘烟5号次之,K326最慢。 由图2可知,三个品种中部叶叶肉在烘烤过程中水分含量变化差异较小,都是在40-72h区间下降最快,有70%下降至20%。 由图3可知,下部叶三个品种烘烤过程中水分含量变化差异大,云烟87水分含量在60-81h区间下降最快,比K326和湘烟5号晚30h,且速率慢。K326和湘烟5号在54-66h区间下降最快,在66h时叶片全干。在图3 中,三个曲线略有高低起伏,是由于取样误差造成的,可以忽略不计。 2.3 各处理烘烤过程中叶脉含水量变化状况 由图4可知,三个品种叶脉含水量在0-60h区间变化不大,因为前期主要是叶片含水量丧失,在60-72h叶脉含水量下降很快。 由图5可知,三个品种叶脉含水量在0-72h区间变化不大,72h后叶脉含水量下降很快。 由图6可知,三个品种下部叶叶脉含水量变化在0-54h区间变化不大,在60h后迅速下降。 3 结论 3.1 大田旺长期云烟87 、K326、湘烟5号三个品种 成规律性变化,云烟87 的上中下三个部位的烟叶多酚氧化酶含量最低,K326次之,最高为湘烟5号。 3.2 大田成熟期,云烟87 上部叶多酚氧化酶含量与湘烟5号接近50,都明显高于K326;云烟87 中部叶多酚氧化酶含量与湘烟5号接近31,高于K326,K326中部叶多酚氧化酶含量仅有17.484;下部叶多酚氧化酶含量云烟87 3.3 在烘烤过程中,三个品种上部叶叶肉水分变化区间不同。云烟87最快,湘烟5号次之,K326最慢;中部叶叶肉在烘烤过程中水分含量变化差异较小;下部叶烘烤过程中水分含量变化差异大,下降速率:云烟87比K326和湘烟5号晚30h。 3.4 由图4可知,三个品种叶脉含水量在烘烤前期变化区间略有不同,但步调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