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现状之研究毕业论文.doc
梁劲南
[摘 要]针对空巢老人群体现状进行分析,并提供一系列相应对策,希望通过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关注,改善他們的生存情况。
[关键词]空巢老人;老龄化;社会关注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01-0285-01
计划生育政策的多年实施,加上越来越多年轻人为寻找自身更好发展纷纷涌往城市打工,独守家中的中老年父母成了空巢老人。与此同时,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却得不到保障。以广州市番禺区为例,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空巢老人在广州市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但他们的社会地位、享受的政策和待遇却不成正比,政府的相关部门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度及帮扶力度也往往跟不上。
一、空巢老人的概述
“空巢老人”一般是指子女离家后,在生活上子女不能给予照顾,精神上也不能时常得到关爱的老年人。虽然二胎政策已经开放实施,但空巢老人的问题仍迫在眉睫。以下主要以广州市番禺区空巢老人群体为调查对象,研究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
1.空巢老人现象普遍率比较高
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后续影响,人口老龄化程度将会越来越严重。在广州市番禺区发放调查问卷问及身边是否存在空巢老人时,有36.15%的受访者认为普遍存在,认为不普遍的占14.62%,不太普遍占38.46%,而不清楚的占10.77%。以上数据反映,若是不再引起注意,将会演变成“空巢老人危机”,讲给社会带来一定程度的负担。
2.空巢老人的基本生活和精神健康状态
在物质方面,很多空巢老人未能获得更多生活保障,仅限于解决其基本温饱问题;而在精神方面,由于子女常年外出,使老人缺乏必要的沟通交流,导致精神上的孤寂,容易使其质疑自己的存在价值。
3.空巢老人身体健康状况
对广州市番禺地区的居民进行的调查访谈,结果显示空巢老人患病率较高。患1种以上疾病者占87.1%,患4种以上疾病者占23.63%。尤其是担任重要职务的老年人患病比例最高。空巢老人患病与其受教育程度有明显关系,脑力劳动者患病率较高。老年人病痛多是常见问题,但由于子女常年不在身边,许多疾病不能得到及时的控制与治疗。
4.空巢老人政策待遇实施的情况
许多农村户口的空巢老人并没有退休金和养老保险。尽管大多数地方已经实行农村医疗合作,但仍有不少老人无力支付标准线以下的医疗费用。本地区现有养老机构数量远远不足,政府扶持力度不够,加上医疗资源紧张和床位不足导致许多空巢老人面临生病无处去的问题。
5.空巢老人日常生活娱乐方式
部分空巢老人为减少家庭的负担,会积极锻炼身体,但社区以及农村的健身器材年久失修,数量较少;也有不少的空巢老人兴趣爱好狭窄,缺少生活娱乐方式。29.17%受访者身边的独居老人主要以看电视为娱乐方式,27.38%的受访者身边空巢老人选择去别人家串门,7.74%则以打牌的方式打发空闲时间,5.36%的受访者身边的老人没有娱乐方式。
三、空巢老人的存在原因
空巢老人的数量呈上升趋势,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空巢老人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1.子女外出打工。偏远地区就业机会少,福利低,许多农民子弟因为家里负担大,纷纷涌向大城市寻求发展。所以很多老人也因为子女外出务工而被迫成为空巢老人。
2.不愿意迁移到新的居住地。一是有些老人希望过独立生活,以便获得更多自由。二是老人对原居住地有着深厚感情,即便是子女迁居城市,希望一尽孝道,但老人不愿意离开原先一直熟悉的环境。
3.不想成为子女的负担。老一辈过惯简朴的生活,面对高消费的城市生活难免产生焦虑情绪,担忧在城市里居住会给子女带来麻烦。比如,很多新式电器老人家不会使用,也无法适应快节奏生活,所以不愿意在市区生活。
4.失独家庭。失独老人是指在中老年时因意外失去唯一的子嗣的群体。在先前计划生育的国策下,失独老人是空巢老人的特殊组成之一,他们往往需要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四、改善空巢老人生存现状的具体对策
通过调查,48.46%的受访者认为目前空巢老人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子女常年不在身边,生活无人照顾;27.69%的受访者认为经济条件有限,看病就医难;20.77%的受访者认为生活单调乏味,精神生活匮乏;3.08%的受访者认为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养老缺乏保障。解决空巢老人面临的问题既需要家人的关心,政府出台相关政策保障群体利益,同时也需要来自社会的力量,只有三方合作齐心协力才能为空巢老人提供一个安享晚年的主、客观条件。
(一)政府层面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剧以及独生子女的增多,只靠子女来照料老人,几乎不可能兼顾。因此就需要政府提供社会性的服务,提供相关政策保障。
1.在解决空巢老人的问题上,应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方面出发,建立相应的空巢老人档案,做好医疗保障,完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体系,让老年人的生活无忧。
2.加大对空巢老人的经济扶持,保证空巢老人的温饱问题,加强对老人活动室的场所建设,丰富老年人的生活,促进身心健康。
3.建立社区老年人健康档案,建立合适的社区护理,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扶,避免意外状况的出现。
4.政府可以制定优惠政策,促使企业进行老年人产品的微利生产,比如按摩理疗功能的桌椅,通过产品的功能属性减少对子女和人力的依赖。
(二)社会层面
空巢老人问题的解决不能仅依靠政府,还要汇集社会力量,通过建立一套社区服务系统,为老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1.在各个社区里面成立一个专门为空巢老人服务的组织,每一周安排固定的两天进行电话或上门形式的走访活动,提供咨询服务。
2.倡导尊老的传统美德,积极构建和谐的敬老氛围,鼓励子女与父辈居住。每一个社区每年评选“最佳关爱老人”奖,通过评选活动来宣传正能量。
3.在公共场所举办敬老活动,内容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和老人做游戏、聊天、棋牌接龙等等,充分给予心理和生活帮助。
4.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做志愿者,有机会也可以邀请附近社区的空巢老人参加学校举办的节日活动和比赛。
5.建立家庭扶助制度,聘用专门的服务人员担当“养老天使”。如果老人在家中生活自理不便,需要关照,可向社区组织进行申请,通过审批后即会有“天使”来到家中为老人服务。
(三)家庭方面
解决空巢老人存在的诸多问题,不仅需要从政府、社会层面提供帮助,不仅要从“养”和“医”的方面解决空巢老人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从家庭方面提供生活上和精神上恰当的关爱。
首先,有能力的子女征求父母同意后,可将他们接过来身边就近照顾。而条件不允许的子女应当时常与父母保持联系,抽空回家探访等,在生活上给予老人更多的关心,并协助空巢老人树立乐观、豁达的心态。
其次,老人也应理解并尊重孩子的选择,减少对子女的心理依恋。老人应寻找自己的生活乐趣,追求更高的精神生活质量,养成良好生活方式,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
再次,亲人们要鼓励空巢老人多接触社会,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文化活动,通过广交朋友来充实老年生活,利用闲余时间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动,在帮助他人的同时认识到自身的社会价值。
五、结语
老龄人口的持续增长,带来了数目庞大的空巢老人群体。本次空巢老人现状调查,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空巢老人,通过政府、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给予重视,从而积极推动和完善关于空巢老人的相关政策和待遇。通过各方共同努力解决有关空巢老人的社会问题,促进和谐社会的顺利建设。
参考文献
[1] 何永坚.老人权益保护法[J]中国法律出版社.2012.12.28.
[2] 王树民.彭双桥.空巢老人安全防范手册[J]群众出版社.2013.08.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