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iPad的醉翁之意 苹果真的要“教书育人”了?

家电
腾讯数码
2018年03月28日 15:36

腾讯数码讯(杜杰)很多国内网友看了昨晚发布的iPad都觉得不过瘾,甚至觉得产品没有革命性的变化,对廉价二字也不感兴趣,甚至认为这不是苹果的一贯风格。实际上这种理解是很正常的,因为信息不对等——昨天的那场活动根本就不是发布会,iPad也只是整个活动当中的一个环节,主角还真不是这样一款“变化不大”的产品。

苹果不按套路出牌了

由于昨天的活动没有直播,所以很多人一起床就看见《苹果发布新款9.7寸iPad》这种文章,通篇看下来就会觉得除了支持Apple Pencil就是变得便宜了,和自己没太大关系。

实际上这次活动的内容非常多,多到正式的主题演讲只能压缩到一小时,会后不仅有两个Lab可以去参观——里面有非常多的AR体验以及各式各样教你怎么玩iPad的想法,还有一场别开生面的教学课。我不敢保证所有人都觉得有收获,但至少在学校里面办活动,这么多年我还是第一次参加。

苹果稍后会上传这次主题演讲的视频,如果大家仔细看会发现,这并不是一次发布会,这一点从出场的教育工作者比苹果员工还要多就能看出来,倒更像是一次“业务研讨会”,研讨的核心是:如何用科技手段让教学变得有趣、生动、高效。所以当你看到可以通过AR的方式在iPad上“解剖”青蛙的时候,当你在现场体验到庞贝古城是如何被火山覆盖的时候,当你通过一堂数学课知道了斐波那契数列原来这样有趣的时候,谁还会在乎发布的iPad配置到底高不高这件事——因为它只是一款师生们用来学习的工具而已,对它的要求无外乎就是:实用、顺手、便宜、协作,而更重要的其实是工具背后的生态以及应用场景。

要笔还是键盘?苹果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其实我很想避开硬件这个话题,但还是不能免俗先从这个最多人关注的硬件升级入题。

诚然,这次新款iPad的最大特性就是支持了Apple Pencil,满足了很多价格敏感群体两年多来对它的渴望,而且它还降价了。

但是遍览教育领域的竞争对手你会发现,苹果的这个选择有些大胆,因为其他人的选择都是键盘。

以世俗眼光来看,学生似乎应该是“重度文字使用者”,从写作业到写论文,从记笔记到做考题,都离不开大量的文字输入,所以键盘似乎是这个群体理所应当的第一诉求。

但苹果的选择恰恰相反,这方面有几个理由:

第一,课堂交互离不开笔。实际上一堂课你就知道,现在的课堂交互性非常强,不再是死读课本了,而这些交互方式不是用手就是用笔,就连写作业、记笔记这么枯燥的事情,如果加上一跟Apple Pencil都会变得不一样,作业里可以插入手绘图画、想法注解等等附加回答;笔记里则更加方便注解、修改或是更生动的表现方法,因为Apple Pencil相比键盘更有想象力,还别说对于艺术、教师等特殊群体。

第二,Apple Pencil的竞争壁垒更高。说实话,苹果并不是玩键盘的高手,自家的SmartKeyboard键盘也不见得就比第三方同类产品更受欢迎,因此键盘是一个几乎没有竞争壁垒的配件,换句话说,用谁家的产品体验也不会太差。

但是笔就不一样了,两年多前发布的Apple Pencil直到现在都是这方面的标杆性产品,以前曾经有第三方厂商试图摸索这个领域,但自从苹果自家产品一出,这些配件基本消失了,足以说明Apple Pencil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Apple Pencil的生态链已经建立起来了。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虽然苹果没有公布支持Apple Pencil的应用数字,但从它发布两年来的情况看,创意、设计、3D建模、绘画、笔记等方面的app与日俱增,同时苹果自家的“备忘录”和“Pages”两款app的手写、绘图功能也是越来越强,这都说明生态链正在日益强大。当开发者看到有更多用户涌向Apple Pencil市场的时候,开发力量自然也会向这方面倾斜,这方面与用户需求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很难说苹果是不是在Apple Pencil这个配件上市两年后想要将其从专业人群引向更广泛的大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苹果要培育Apple Pencil的生态链以及市场了。

软硬兼施是苹果这40年来从教育领域学到的经验

说来也巧,今年恰好是苹果参与教育的第40个年头,1978年,苹果向明尼苏达州教育计算机协会赞助了500台Apple II电脑,此后40年间,类似电脑进课堂、杰出教育工作者奖励计划这种活动就没断过。

谁都知道抓住了学生市场就等于抓住了未来,但仅仅是让他们用上自家产品,这种竞争格局可能是40年前苹果的玩法,40年后的今天如果你还只是看到苹果发布了一款面向教育领域的iPad,那真是辜负了这将近半个世纪的变化。

无论iPad还是Mac,就像学生用的铅笔、尺子等学习用具一样,再豪华的学习用具也无法保证能造就高材生。反而是教育方法、教材水平与教育理论等等一系列软件工程最终造就出可塑之才,这是最难也是最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见效的,所以大家往往会一叶障目地认为“由于使用了iPad教学所以成绩提高了”,这样的例子是有很多,甚至昨天的活动上也有老师上台亲自秀出了这方面的教学成果,但我想并不是因为用iPad参与教学,而是因为采用了交互性、趣味性更强的教学手段与教育方法,才激发出学生们的兴趣或者弥补了以往传统教学的不足,最终提高了成绩。

所以对于苹果来说,”树人“、”育人“这件事不好做,但昨天的活动以及体验环节还是让我有种”重回课堂“的冲动。

昨天苹果发布了几款面向师生的app以及API,例如”课堂“可以让老师控制教室里的每一部iPad,从而引导学生完成课程,并帮助他们对手上的任务保持专注。它还能借助隔空投送功能让老师与全班同学或单个学生互相收发文件,并可以在大屏幕上展示学生作品。

在会后的体验环节,我们作为学生体验了这款app,当我们想要用iPad”开小差“的时候,发现它已经被老师锁死了,只能执行当前的课堂任务;当我们用iPad在课上完成随堂作业的时候,老师可以看到我们的进度(想想还挺可怕)。

此外,苹果还推出了classKit框架,允许开发者创建帮助教师设计”家庭作业“,并让教师们能够跟踪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更可怕)。同时,苹果还推出了一项面向教师的学习计划——Apple Teacher,每一位老师都能通过它学习iPad、Mac的教学技巧,把它们直接应用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

这些软性内容不仅比iPad硬件的发布更令人兴奋,而且影响面也更广,它将直接作用于教育工作者,促进他们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与改进,并最终令学生受益。

从这方面来说,就算昨天苹果没有发布iPad,我仍然认为是一次看点十足的活动,因为每当有人真正关心到教育这项基础事业的时候,就总会让人对未来有所期待。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苹果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