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过去,马航的悲剧还会重现吗?

家电
腾讯数码
2018年06月04日 18:43

  持续四年之久,这是航空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搜救行动。

  但遗憾的是,5月29日马航MH370失事客机搜救行动正式结束,耗时四年仍无任何结果。

  据外媒消息,马来西亚政府正在准备最终报告,如无意外情况,其将不再进行搜索。

  这次,是真的停止了。

  一千五百多天日日夜夜,当所有已知信息,仍拼凑不出一条完整的逻辑链时,所有曾经关于MH370的各种阴谋论都变得苍白无力。

  这场航空史上的离奇梦魇,是239名死者的灾难,更是生者锥心之痛。

  我们都无法承受马航空难悲剧的再次重现,关于MH370,人类的一无所获,更是暴露了航空科技领域至今不容忽视的漏洞。仅从技术层面,就值得我们再度深思。

  跌落的神器无法云存储的黑匣子

  在一次空难事故之中,找不到黑匣子往往就意味着发现不了航班出事的真相。

  2009年,法航447空难失事,BEA(法国航空调查处)历经两年,花费了几千万欧元追踪遗迹,调查真相却一无所获。几近放弃之时,深海之中的黑匣子却被捞起,帮助人们得知真相,发现事故起因有大概率是人为操作不当而引起的连锁反应。

  作为航空系统中的留声机和录影仪,黑匣子就相当于空难“见证人”。然而,在现代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云存储几乎覆盖了国际贸易和日常生活的情况下,黑匣子的技术显然没有跟上时代的脚步。

  一旦人类运气不足够好,没能偶然发现落入深海的黑匣子,那么法航447失事的真相恐怕将永沉海底。对于同样极可能坠海的MH370来说,更是如此。飞机一旦坠落入在深海里,在调查人员无法得到飞机残骸精准定位的情况下,那事故的真相,和被牢牢绑定于它的黑匣子一样,也许将永归殷墟了。

  马航出事之后,很多人提出:为什么不能让黑匣子实现云存储和云分享?这很难吗?在这个到处都有互联网和宽带连接的时代,代表着人类最先进交通文明的航空领域,却还停留在“无线电时代”,这显然是令人无法满意的。

  黑匣子究竟能否实现云存储与同步数据,让人们可以及时得到飞机上的真实信息的反馈,在空难来临之际显得尤为重要。而倘若它不能与时代共同进步,适应更高的安全要求,那也终将有一日会成为跌落圣坛的神器,在尘埃中被人们所忘记与淘汰。

  被蒙住的眼和耳落后的雷达与飞机通讯系统

  雷达,是我们观察飞机的眼睛。

  而通讯系统,则是它的口与耳朵。

  在搜救MH370的过程中,全球数十个国家,动用了覆盖在全球各个方位的雷达系统,但都未能找到一架重达250吨的波音777客机,这也暴露了这个时代下客机雷达系统的缺陷:在海洋或者沙漠上空,雷达信号就会变弱,存在搜索盲点。

  飞机通讯系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航空业人士指出,马航失联事件表明,全球航空业的数据通信、数据备份技术实在太落伍,今天的民航客机,在很多方面仍使用上个世纪70年代的落后技术!

  此外,失踪的MH370其实是一架非常先进的波音 777飞机,它安装了多个通讯系统,可以在飞行过程中向外界发送数据,然而这些通讯系统,或被故意关闭,或是工作失效。

  当我们看不见也听不到,偌大的飞机将在万里高空中如同隐形,让我们再也找不到它的痕迹。同样被隐形的,还有飞机上我们的家人和同伴。

  我们非常迫切地需要这样的通讯系统:它能够不受人为控制地全天候运行,自主监控飞机位置、高度、速度、航向、识别号和其它信息,进行全数字化的数据传输,空对地,地对空,信息传送,以及不依赖于当前模拟无线电通信的航迹系统。

  身份窃取护照漏洞就是反恐漏洞

  曾经很多科幻故事与鬼故事告诉过我们:最可怕的不是鬼怪与神,而是有人代替了你,而你不再是你自己。而这样的故事,在MH370的现实中发生了。

  尽管还没能解开离奇马航事故的最终谜团,塔利班也表示此事与他们并无关系,但有人用假护照窃取他人身份的问题却是确切存在,这导致至今依然有不少人始终坚持马航是被恐怖组织劫持或袭击的观点。毕竟,两个伊朗籍假护照者同时购买连号机票,并且顺利通过海关,这实在是太奇怪了。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被国际刑警组织发现多年,但是在出事之前,并没有国家对这个漏洞上过心。因为假护照制作者使用了越来越高的科技手段,使得现在的护照越发真假难辨。而海关相关负责人对此的重视与执行态度,更是决定了每一趟行程的安全。马航事故给全世界人民敲响了一个警钟,护照漏洞就是反恐漏洞,反恐无小事,对待自己的安全问题上,我们每个人都该提高警觉。

  新一代黑匣子可分离的飞行记录仪

  在MH370事件中,黑匣子作为“见证人”无处发力的真正问题在于,它没有被找到。由于数据信息本地保存的缘故,让人无法凭空探知飞机失联的真相。

  但这说到底,其实是一个难以处理的数据回收问题,而这也是一个争议已久的老大难问题。

  考虑到这个困境,抛放式黑匣子应运而生,近年来也是发展迅速。此类黑匣子可通过其坠毁感知传感器监控飞机事故时触地或坠海瞬间的特征参数异常变化,迅速控制其与机体抛放分离,原理与汽车在撞击瞬间释放安全气囊相似。由于善于保护自我,抛放式黑匣子不但便于事故后搜寻和打捞,同时可作为传统黑匣子的备份提高数据存活率。

  空中客车公司(Airbus)去年公布的新一代记录仪,就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抛放式黑匣子。飞机在运行过程中,将携带一个固定的和一个可分离的黑匣子,它们均可存储 25小时驾驶舱语音以及数千份飞行参数数据,比现在的两小时要高出许多。一旦飞机坠毁,黑匣子就将自动脱离并重新浮出海面,而不会沉入海底。然后它会发送一个卫星能接收到的信号,让搜寻者对它进行精准定位,公司计划不久的将来会将其安装在新式 A350 机身上,届时它的运行将更加稳定与安全。

  当然,这项技术目前还未成熟,但它必将是未来民航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安全指标。毕竟,善于保护自己和准确呼救的黑匣子,才是好的黑匣子。

  ADS—B革命性的技术进步

  天不生我ADS-B,万古空乘如长夜。

  说到近些年来民航客机的技术改良,新一代空管ADS—B系统无疑是革命性的进步。

  ADS-B系统类似于我们使用的GPS+路况信息,但更为精准,其是一个集通信与监视于一体的信息系统。在过去的空管系统里,飞机与飞机之间是无法互相看到的,彼此如同盲人,全靠地面指挥,而ADS-B出来之后,各个飞机之间可以相互看到,非常直观。

  它就像一个在游戏中开了全图的挂,为我们提供了完美的视野和数据信息资讯,让我们再不会失聪失明,失去对航空航路的观察与控制。把它用于空中交通管制,可以在无法部署航管雷达的大陆地区,为航空器提供优于雷达间隔标准的虚拟雷达管制服务;在雷达覆盖地区,即使不增加雷达设备,也能以较低代价增强雷达系统监视能力,提高航路乃至终端区的飞行容量。除此之外,在加强空-空协同,实现飞行信息共享方面,ADS—B均体现出巨大效用与发展潜力。

  作为民航监视领域的新星,鉴于其种种优势,ADS-B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澳大利亚、欧洲都已对其空域的飞机强制实施ADS-B OUT。而美国FAA更是将其认定为美国下一代民航的监视核心技术,计划到2020年1月对所有飞机,包括商用飞机和通用航空,强制要求ADS-B Out。

  ADS能否带动民航系统持续走向更加稳定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坐上更加安全有保障的新型客机,值得我们共同期待。

  要钱要饭还是要保障跨不去的利益之坎

  民航已经发展了近百年,为什么我们依然不能从技术上彻底消除这些悲剧的隐患?

  其实很多时候,这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

  对民航界的资本家来说,他们必须考虑的更多是成本与盈利。更具有安全性和保障的新型技术,其背后往往也附带着倍数级的成本升级,而亏钱或是赚着小钱做买卖,当然不是他们的本分和希望。换句话说,这一个要赚钱吃饭还是要保障的问题。

  民航与军机不同,军机可以造型很酷炫,系统很稳定,相对设计也十分安全,几乎不会出现因为技术性漏洞而出现事故的情况,但这是因为军机可以不考虑成本,而客机必须盈利。

  比如代代传承的黑匣子,其实已经有了相当漫长的历史。为什么不把飞机上的重要信息变成实时数据,而仍然保留着黑匣子这种方式?为什么不能给黑盒子配备云存储与实时传输的功能,而仍然保留着本地数据的记录模式?简单地说,本地存储还是比无线传输成本低且性能可靠。现在的技术并非无法实现所谓的“云存储”,但如果把黑盒子中的数据信号通过无线端进行同步性的实时传输,它将很大可能被各种势力所截获破译,那将涉及到严重的飞机信息泄露的问题。而要想应用保密性极强且独立的信号频段,则需要配备相当优异的信号防范与屏蔽系统,这些综合起来的费用往往使得航空公司望而却步。

  事实上,早在MH370事故发生的同年,国际海事卫星组织(Inmarsat)就在其北京办公室成立庆典上透露,已经开始向全球宽体客机提供实时传输飞行数据的“云端”黑匣子功能,以避免马航 MH370航班离奇失踪的悲剧,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并没有航空公司购买此项服务。毕竟,比起砸钱以及被涉及到信息泄露的麻烦,现有的普通黑匣子无疑是更经济而耐用的。

  同样遭遇如此情况的,还有雷达系统。赚更多的钱和拥有更强大的安全保障,这两个看似相互促进的因素,对于竞争压力巨大,成本投入极高的民航界来说,却往往是对立的。

  而怎么解决民航经济成本与安全保障的困境,让大多数人在尽可能获利的情况下推动技术的改良与进步,隔绝不安全漏洞的可能,是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问题。

  结语逝者已矣 生者如斯

  四年搜寻,是一场心力交瘁的无言消耗,更是人类对生命的执着与敬重。

  过去的MH370,也终究成了世界上第一例没有结果的飞机失事事件。

  这是民航史上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

  其承载着239条生命,239个家庭的幸福,154名中国同胞,骨肉至亲的连接,不容我们忘却,我们无法让这样的悲剧再次重演。

  四年过去,航空科技发展又是否给了我们更为安全的保障?除了寄予技术的力量为“未来的MH370”做最基本的保驾护航外,人为的失职与健忘,人性的贪婪与自私恐怕才是我们应该最为警惕的。

  逝者已矣,然生者更应在铭记痛苦中,背上这厚重的生命数据库为未来加持。

  消失的MH370,依旧静静在某个角落等着回家。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雷达 黑匣子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