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焦虑!焦虑!张瑞敏:“海尔离倒闭只有一天!”

家电
腾讯数码
2018年06月25日 06:30

  作者 | 二毛

  这个社会,越来越焦虑。

  吴晓波曾在《开讲啦》节目上分享一个身边的案例:

  “前两天我碰到一个 26 岁的小青年,他跟我讲我很焦虑。爱因斯坦 26 岁的时候,已经写出《狭义相对论》了;米开朗基罗 26 岁的时候,已经雕出那个大卫了;他说还有一个人 26 岁的时候,中午睡了个午觉,有三个人三顾茅庐,要请他出去平定天下,那个人叫诸葛亮。

  他说我也 26 岁了,我怎么还在这儿。”

  似乎,每个人都在焦虑。焦虑着买房、焦虑着结婚、焦虑着赚钱,能焦虑的都焦虑了。

  前段时间,有媒体讲80后创业者胡玮炜套现15亿,让同龄人焦虑。很多人指责他贩卖焦虑,二毛疑惑,难道这个时代不需要焦虑吗?

  华为从一个个体户发展成世界500强企业,全得益于任正非的“危机感”。如今,任正非74岁,仍然每天焦虑,担心华为哪一天会倒闭。

  回想这数十年的经历,柳传志感慨:“焦虑是非常必要的,要不往前想真的就活不下去。”

  在中国,很多企业家常年忙碌奔波,无时无刻不在焦虑中度过,为产品焦虑、为组织和管理焦虑、为融资焦虑、为市值焦虑……

  今天,二毛为大家分享张瑞敏、柳传志、任正非、张朝阳这些企业家,如何与焦虑相处,并创造企业市值百亿以上的心得。

  “ 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

  ——海尔张瑞敏

  我想反问,我哪天不是焦虑万分的?

  在短缺经济时代,商品只要能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但高额利润不能保证明天的生存。供求关系变化后,很多企业难以生存。34年来,我将海尔集团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打造成了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制造商。而和海尔同一时期的企业,大部分已经在各类危机的打击下,慢慢消失。

  这数十年来,海尔避开了一些危机,才得以生存下来。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厉害,而是我深知,所谓成功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但时代在不断变化,一旦踏不准就万劫不复。如果海尔不自省,危机随时来临。

  1985年,海尔内部出现质量危机。有个客户攒了几年的工资买了一台海尔冰箱,结果发现冰箱门上有两道划痕,后来投诉了我们。我就到仓库突击检查,发现400多台冰箱里,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小缺陷。

  我们一直强调做品牌,但这个事件给了我当头一棒。当下就召开了全厂职工大会,宣布这76台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那时候我们还只是个小企业,砸掉对我们来说损失很大,但从长远来说,如果不砸,以后我们损失的就是客户对我们的信任。如果我这么做了,海尔很快就会被自己搞死。

  这几十年,我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焦虑随时都在。我绝不允许海尔置身于险地,小的危机只要一露头,就彻底铲除。在海尔,我时常告诫员工,海尔离倒闭只有一天。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海尔提前预防,才得以成功避开。当时的海尔已经养成了大企业病。

  当年8月,我带领员工开始探索“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的新商业模式,既要没有库存,还要第一时间满足用户需求。当时我们砸了仓库,就在砸仓库后的2个月,金融危机爆发,当大部分企业深陷危机的时候,海尔的销售额和利润额逆势增长。

  为什么34年来,海尔从没出现过大危机?老子《道德经》中有一句话叫,“物壮则老”。海尔人永远要有忧患意识,不要陶醉在曾获得的若干个第一名中。要么是羊,要么是狼。

  “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华为任正非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

  从成立时几人小作坊,到90年代初面对“七国八制”“巨大中华”,华为没有一点狼性是难以杀出一条血路的。

  我曾经因为放弃小灵通的失误,抑郁了好几年。那段时间,半夜醒了就哭,压力焦虑无处不在。我并不怕来自外部的压力,而是怕来自内部的压力。我不让做,会不会使公司就走向错误,崩溃了?做了,是否会损害我们争夺战略高地的资源?内心是恐惧的。

  1991年12月,首批3台BH-03交换机包装发货。当时公司已经没有现金,再不出货,直接面临就是破产。当时真的很焦虑,所幸这3台交换机很快回款,公司才得以撑下去。华为能走到现在,都是咬着牙流着血爬过来的。

  为了活下去,我必须将很多事做到极致甚至极端。

  20世纪90年代初,华为建立了自己的研发团队,即使面临发不出工资的窘境,研发经费还是大笔往里砸。

  对比国内企业科研经费投入的平均水平,华为是其10倍以上。

  为了不落后,华为以每天10个的速度出产专利。我们必须不断往前跑,才不至于掉队。当时,我将华为研发总部命名为“2012实验室”,取电影《2012》世界末日之意以警醒华为人。

  在华为,所有人不可能躺在功劳簿上,这里只有炼狱,只有我们自己和家人才能体会。你想想,每周工作40个小时,怎么可能完成产业转换和产业升级。

  所以,有这样的规定,每一个新员工到来,都需要到总务室领取一条毛巾被、一张床垫当家当。一是午休、二是加班。

  现在华为拥有17万多名员工,我们稍不留神,就会被甩在后头。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思考怎么生存下来。

  “ 想明白到底焦虑的是什么以后,再往那个方向去努力。”

  ——联想柳传志

  我感到焦虑的时候,就一个人静思。把到底焦虑的是什么东西弄清楚。前面我成功过,成功的原因是什么,今天我遇到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我应该怎么去试着解决这些问题。这个思想的过程,其实是自我提高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过程。

  早期创办联想的时候,老要给员工讲话,把公司要做什么,当前是个什么状况,我们应该做什么,讲给大家听。对外讲,是我理清思路非常重要的一环。想清楚和讲清楚还不一样,你得先理清楚事儿是怎么回事,然后再考虑怎么讲能叫别人信服。

  我遇到过几次大事,压力很大,有一年还直接把我压到了医院里面。

  90年代初,跨国公司与本土企业较量。当时国家取消了高科技产品进口许可证制度,国内IT企业与跨国公司在没有国家保护的情况下直接交锋。在要么败亡,要么被迫合资的尖锐时刻,联想主动迎接聚焦在PC产业上的竞争力挑战,直到登临中国PC老大的高峰。

  这对联想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也彻底塑造了联想的竞争力。

  第二次危机,跨国公司本土化战略深耕细作,加剧了本土企业的竞争。国内家电大企业开始进入PC,面对产业竞争的剧烈波动,联想也试图从单纯的PC制造突围而出,结果是制定的战略计划远远没有实现。

  联想的危机在于其不能完成预定的战略转型,不能将联想在PC上的成功复制到其他领域,不能从PC制造上升到IT服务。

  联想做的是高新技术领域,这里面争斗不断,所以你的焦虑是非常必要的,要不往前想真的就活不下去。

  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不确定的东西太多了,这个行业尤其是。你既然选择这个行业,你就必须得想。“想”就是你的工作,既然是你的工作,就没有什么可烦的了。

  我四十几岁的时候,吃饭走路,只要醒着,全在想我的事。经常出了门开会,上厕所回来以后就不知道房间是哪儿了,还得我的秘书把我领回去。凡是能找别人干的事全推给别人干,我就专做我自己的事。别的功能越来越退化,但是我把某些事就会想得很清楚。想办法尽量地让你的思想集中。

  想明白到底焦虑的是什么以后,再往那个方向去努力。

  再恶劣的情况也有上中下三策,不至于说什么办法都没有了,我就在那儿干等着,听天由命。我反正是这么一个人,永远要把握住我想把握的东西,我是不肯等到船到桥头自然直的。你这么想明白了,反而不焦虑,没弄明白,焦虑就是你应该的。

  “ 我原来很焦虑,但是我必须解脱。寻找快乐之源,如果不解脱的话,我会一天天苍老下去,焦虑下去。”

  ——搜狐张朝阳

  我的成长其实是很焦虑的,从西安考到北京,很激烈的竞争;在清华,男女比例不平衡,光棍学校;到美国去,到另外一个国度,异国他乡;回来创业,经历的磨难很多。今天看起来很成功很顺,实际上我经历的心路历程非常漫长。

  我压力最大的时候是1998年,那时候融资不到位,企业眼看就撑不下去了,谈判又谈得很辛苦。

  我整天坐在电脑前,回答投资方的提问。在融资关键的时候,我得了重感冒,发高烧。但不敢表现出来,怕影响投资方的信心。每次打电话的时候,都提起身上所有的精气神,小心应付。那次融资成功后,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特别累,好像缓不过来似的。

  2010年,我焦虑到不能工作,我跟我的团队说我要去寻找解决方案,虽然我什么都有,但是我竟然这么痛苦。

  我的生活充满了竞争、危机和压力。远非外人所见的风光和得意,其中的坚信和孤独只有一个人默默承受,没有人可以分担。从1999年到2003年,我花了4年时间才让董事会战争基本结束。

  2006年开始,腾讯、百度、阿里巴巴、360等公司崛起,挑战搜狐的地位,2012年微博和开始风靡,就像左右扇了我两个耳光。

  2010年,我得了抑郁症,闭关了一年半。那段时间精神上常常处于一种外人无法理解的恐惧之中。

  后来通过跑步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习惯。跑步给我带来的是哲学上的一些想法,或者我在哲学上的思考通过跑步实现了。

  以前我太把自己当回事了,热衷于追名逐利,每天想的就是赚更多的钱,虚荣心很强。闭关后,我反省了自己,现在我已经不再为结果而焦虑了。

  总 结

  你的人生中会出现很多岔道,每一次的选择都会耗去你的时间,耗去你的精力。

  我们常常焦虑不安,迫切想变得更好。从这些企业家身上,我们看到焦虑是常态,企业随时都要保持危机感。但前提是,你需要想清楚几件事。

  第一你要想清楚,你这辈子最喜欢的工作是什么,热爱什么东西,这个是最关键的事情;

  第二要让自己成为一个专业的人;

  第三你愿意用未来的二十年时间去完成,这件你喜欢的工作和你专业的事情。

  愿大家焦虑的事情都得以解决,热爱的东西都有所收获。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海尔 华为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