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的金蝶,如何“砸”出一条云转型之路?

家电
腾讯数码
2018年10月31日 05:57

  文 | 窦悦怡

  坊间一直流传一个段子,说每年5月4日金蝶集团的创始人徐少春很喜欢砸东西:

  从1991年砸掉自己的铁饭碗开始创办金蝶;到2014年5月,砸掉自己的办公电脑发布移动办公;同年8月砸掉客户的服务器,发布云ERP;再到2016年5月,砸掉办公室,打破组织边界;而去年,徐少春砸掉了象征ERP的老板椅,正式宣告企业的核心战略已经全部向云转型。

  那么,明年会砸什么呢?这是业界一直纷纷讨论的话题。

  对于“砸”东西这件事,有人说是炒作,也有人说是对教育市场起到宣传作用。而对于徐少春来说,“砸”东西是彰显金蝶转型的决心,也是为金蝶转型“砸”出一条出路。

  的确,就像北大国发院陈春花教授说的,当前的企业组织环境和组织功能的变化,已经从分工向协同转变;从考核向激励转变;从管控向赋能转变。在目前新型的时代环境下,传统企业要么转型,要么只能等待死亡。

  不仅传统企业如此,金蝶、浪潮等典型传统ERP厂商也面临转型的挑战,都想通过拥抱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帮助其实现数字化转型,进而提升竞争力,所以,传统软件厂商向云转型已势在必行。

  在徐少春看来,ERP理念必须重构,要通过碎片化、移动化、社交化的企业应用服务和云计算,为企业提供更加规模和经济化的信息服务。近日,金蝶发布了新一代大企业云服务平台——“金蝶云·苍穹”(以下简称“苍穹”),承载了金蝶的这一转型。

  据透露,“苍穹”是金蝶推出的战略级产品,苍穹提供包括员工服务云、财务云、人力云、采购云、制造云、销售云、物流云、渠道云等完整的SaaS服务以及基于云原生的企业级PaaS服务。

  那么,金蝶为什么要进行产品战略升级?“苍穹”到底是什么?它在金蝶的云转型的布局上将会有哪些转变?

   从传统ERP向云ERP转型

  ERP一词是由Gartner在1990年创造的,其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以及第一个材料需求规划(MRP)和制造资源规划(MRP II)系统。

  同时,根据Market Research Engine 研究报告指出:ERP 软件几乎覆盖了业务管理软件领域的方方面面,从记账财政到人力资源项目管理。报告也提到ERP对企业管理带来很大影响,预计2020年ERP市场总额有望超过495.0 亿美金。

  但是,随着ERP的深入发展,在企业的生产运营中起到至关作用时候,随之而来的弊端也不断凸显。“为什么所有的 ERP 系统的用户体验都那么不好?”、“上ERP找死、不上等死”、““甲方”下水做云ERP”等言论层出不穷。

  尤其是,在2014年Gartner发出了警告,指出传统的ERP系统正在老化,15年的连续定制造成的恶果是这些ERP系统已经极度僵化,调整起来速度出奇的慢,并且代价昂贵。能够满足企业所有需求的传统ERP系统正在被新兴的云解决方案所替代。

  徐少春认为,传统ERP是一套复杂的流程管理系统。但30多年来全球ERP厂商都只是提升ERP系统的敏捷度,不断修订流程系统,这就导致整个ERP愈发臃肿,运行效率和适应性越来越差。

  而云ERP的价值体现在:一方面,它改变了传统的订阅模式,降低了成本,企业只需要花费成本采购系统设施,不用考虑系统维持费的问题,这个优势足以吸引大多数潜在客户切换到云ERP;另一方面,中小型企业开始向云ERP上迁移,使其企业简化IT功能也使商业程序更加标准化。

  综上可以看出,这也是以金蝶等老牌厂商转型云ERP的原因了。那么,金蝶在云的布局是怎样的?具体的逻辑是怎样?

   五年转型之痛,终见光明

  其实,金蝶是在2011年宣布正式启动云转型,2012年推出金蝶云ERP产品。

  据悉,当时的金蝶云ERP包括财务、供应链、生产、HR、互联网转型电商等,包括传统渠道管控的B2B、O2O、B2C。

  然而,由于在2012年至2015年期间,金蝶属于转型期,当时的营业收入整体呈下降趋势,股价也慢慢寻底。直到2016年,金蝶云ERP开始迅猛增长,全年实现收入超过人民币2亿元,同比增长90%;客户数同比增长超过150%,用户续费率保持在90%以上。同时,这一年,金蝶云ERP的客户已逾3500家,同比增长80%,一家企业平均年费亦同比大升100%。

  2017年,金蝶云ERP正式宣布改名为金蝶云。到了2018年,金蝶正式推出面向超大型企业的战略级产品——金蝶云·苍穹,原有面向成长型企业的金蝶云产品则更名为金蝶云·星空。

  金蝶云,是金蝶集团业务的战略级产品。产品包括财务云、供应链云、HR云、全渠道营销云、生产制造云、大数据云服务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越来越多企业的开始拥抱云,推出云业务,尤其是阿里云、腾讯云两大互联网巨头占据云计算半壁江山,但是金蝶云并没有和他们形成竞争,而是达成合作,从SaaS切入,发展成为企业的应用云。目前,金蝶已经和AWS、华为成为战略伙伴,共同开拓云市场。

  现阶段,金蝶旗下云产品,包括面向大中型企业管理的金蝶云、面向小微企业经营管理的精斗云、移动办公平台云之家、电商管理平台管易云等。

  那么,金蝶云的成绩如何?金蝶的整体转型成果如何呢?

  其中,云服务业务实现收入约人民币3.55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82亿元增长25.6%,占集团总收入达27.8%。

  同时,根据IDC最新发布的报告,2017年金蝶在中国企业级SaaS厂商销售收入占比、SaaS ERM及SaaS财务云市场占有率皆稳居首位,其中SaaS财务云市场占有率高达43.6%。

  由此可以看出,在云转型的路上,金蝶已经做出一些成绩,并且交出了一份让人满意的成绩单。不过,对于金蝶来说,他们的野心并不在于此,还想有更深更广泛的拓展,因此也推出了上文提到最新产品“苍穹”。

  那么,为什么要推出“苍穹”?

   数字化时代,产品以服务形态展现

  金蝶中国总裁孙雁飞表示,于技术而言,互联网的技术和企业的应用场景日新月异快速迭代。于管理而言,没有确切的答案,只能不停的追问,我们不停的追问自己,未来企业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场景到底是什么?未来企业数字化管理变革的应对策略到底是什么?以及在中小成长型企业上云的大潮中,大企业上云的驱动要素和实现路径是什么?

  金蝶软件中国总裁孙雁飞

  “为了搞清楚大企业上云的驱动要素和实现路径,我们对客户的管理者进行调研,发现了现在企业做数字化转型的一些特点。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前企业做数字化应用只关注单一、碎片化的场景,缺乏对底层平台的构建,现在企业越来越重视统一服务模型的构建,选择数字化平台的方案。

  这样的方案可以通过开放、服务化的API接口进行相关调用、对接和组合,还可以支持企业全链路场景和业务流程,更可以把这些服务化被封装成服务,可以大规模的进行复制,极大降低企业开发、应用的成本。

  其次,过去企业以商业为中心的协同模式,包括企业的品牌、市场、人才等,都开始向以客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开始变成网状协同管理模式,这样可以最大化的实现企业整体价值。

  第三,数字化商业模式新的发展趋势是,正从内生创新发展到生态化。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实质性的参与到企业产品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创意、创新已不再是企业研发部门专有职责和权利,跨界和颠覆创新,无限延展的社会化体系,与客户共存、伙伴共存变成一种新生态。

  第四,大企业上云正逢其时,成本驱动到创新驱动。企业在上云过程中会关注资金成本、管理成本、运营成本以及可能的机会成本。如设备采购成本、人力资源成本和后期的运维服务成本显然有明显的优势,尤其是在云端,对双创企业有很大的运营优势,这也是中小型企业上云的成本驱动。”

  此外,孙雁飞还表示,传统的软件架构是单体和集中式的架构,在今天数据爆炸的时代,传统的架构无法支持更大规模的应用。

  简单解释就是,过去产品功能和功能之间的衔接,不同产品的衔接是通过做程序、做接口实现的。而如今的产品形态越来越多的是以服务的形态存在的。

  “例如,的小程序就是一种服务形态,这种服务形态的构建本身是基于微服务的抽象,如果没有微服务模型化的抽象,我们不能把一个个过去抽象化为具体的服务,就不能以开放API形式存在,可以成为被大家公用、调用的接口。

  当然,小程序也是一种新服务形态的接口,这种服务形态的接口可以用在企业异构接口的服务交换和服务调用,是可复制的机制。”

  基于以上逻辑,金蝶升级了全新的下一代云产品“苍穹”。

   PaaS+SaaS相结合,革新底层架构

  SaaS服务包括员工服务云、财务云、人力云、采购云、制造云、销售云、物流云、渠道云等。PaaS采用云原生技术,支持微服务、分布式计算与存储、容器服务、多租户,并独创了云端动态领域模型,支持云端个性定制等。

  孙雁飞介绍道,我们知道资源虚拟化和动态化,传统的架构是没有办法享受到今天的云计算所带来的技术能力,金蝶的25年的管理经验,是可以打造出更符合企业级的应用和微服务架构以及动态的能力模型,帮助企业的架构实现更大规模的企业级应用。

  “苍穹”采用了分布式架构,支持微服务、容器服务、DevOps等为代表的云原生基础架构;独创了云端动态领域模型,支持云端个性化定制;融合了社交、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企业级应用提供场景化的平台服务。

  其次,“苍穹”从底层数据库到应用中间件、再到前端页面技术都采用全新的开源技术,达到全栈技术自主可控。这样PaaS平台将帮助企业快速搭建数字化平台,实现从创意到落地的最快转化,促进和推动企业数字业务的使用。

  “这个平台包括了微服务技术、容器技术等一系列的先进技术,还包括AI、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平台级的融入式技术,不过,我认为,“苍穹”核心还是微服务。

  我们通过花去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企业级的服务架构进行抽象,也对微服务最小颗粒度进行细化。微服务的技术不再是新鲜的名词,要做出来确实需要对企业管理、企业的业务、技术三者都要充分的结合。

  借助金蝶云·苍穹的平台,大企业可以享受更轻快的开发服务和去中心化的生态服务,快速响应外部的创新变化,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更高效实现转型和超越,”孙雁飞说。

  同时,金蝶中国副总裁,苍穹团队负责人赵燕锡表示,“苍穹”具有三大优势,第一,随着业务范围和模式的转变,大量数据爆棚,企业的软件架构都可以快速及时应对变化,实现快速交付。

  第二,它具有高可用性。当企业业务量增大的时候,架构都可以进行高并发的承载,应对业务变化。第三,平台可以快速解决企业应用迭代的问题,提高开发效率,降低开发成本。

  此外,赵燕锡还解释了,为什么产品理念包含了“人人”?他指出,我们希望除了技术平台升级之外,还希望可以帮企业构建一种以人人为核心的新的管理体系,以及以生态为核心的价值链或者生态链管理体系。

  图片1

  针对这个疑问,赵燕锡表示,把新兴技术与企业的业务相结合,这是对我们的挑战。首先,当我们把产品卖给他们时候,需要帮助他们构建全新的组织模型、协同模型。其次,还有根据其自身业务,帮助他们开发和构建新的架构,同时如何生成一个通用的模型架构,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难点。

  据悉,升级后的金蝶云分为两部分产品,其一是金蝶云·苍穹提供包括财务云在内的丰富SaaS服务,引领和支撑大型、超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

  另一部分,原金蝶云已正式命名为金蝶云·星空,与苍穹互补,专注于中小成长型企业的数字化创新、及大型企业的创新业务板块。

  最后需要提的是,就像业内人士说的一样,此次品牌升级,金蝶方面从未提及ERP,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

  “总体来说,无论是砸ERP,还是称自己的业务叫云服务,我们想表达一种决心。ERP这个概念已经不能承载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涉及的任何内容,尤其是生态链,再加上云的特点是开放,我要拥抱生态,ERP的描述是不精准的,也跟这个时代的数字化变革不吻合。”赵燕锡说道。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金蝶 企业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