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实验课解读.ppt
柴迪
摘 要:血液形态学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与难点课题,主要开展实验课。本文依照我系血液检验形态学实验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探讨,对较为优异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致力于培养出更加优良的检验工作者。
关键词:问题 实验课 教学 血液形态学 检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b)-0186-02
血液形态学检验是目前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主要课程,其中教学重难点为骨髓片典型细胞形态分析,以往采用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对细胞形态学相关知识熟练掌握[1]。其中理论授课多半采用多媒体进行,但是理论课涉及的细胞类型多种多样,对学生的教学要求较高,难以及时掌握当中的知识点,另外,细胞形态特征变化万千、多种多样,学生对于多种骨髓细胞难以分辨,甚至对该学科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感到无从下手[2]。为此,近些年来,我们对血液形态学检验实验课程进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 不足之处
(1)专业教师较为缺乏。我国目前在形态学诊断方面的人才较为缺乏,且形态学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若需要培养优良的血液形态学教师需要耗费数年的时间,容易出现形态学师资较为缺乏现象[3]。因此,某些形态学实验教学课程方面的教师并不是长时间从事该方面的工作,甚至无相关的专业知识背景,导致无法对学生给予专业的形态学知识指导。
(2)教学方面。①硬件设施。需提供真实的案例图像、血玻片、骨髓玻片等才可开展形态学实验教学工作,其可直接对教学质量造成影响。随着近些年来形态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进步,许多陈旧的细胞形态涂片与当前发展的新兴理念存在一定的异议,且以往的标本由于年代久远,质量往往不佳,导致难以确认准确的细胞形态;另外,受到以往诊断条件因素的限制,使得某些教学标本将会出现误诊现象[4]。②教学内容:以往进行教学时多半选择PPT图文结合方式进行,便于对血细胞形态进行讲解分析,另分析形态学的理论知识较为抽象,而血液涂片、骨髓涂片等标本质量、染色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导致实际教学时展示的细胞形态图像与实际学生镜下观察存在较大的差异,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质量,对其中的典型细胞特征难以捕捉,进而容易出现混淆的细胞情况[5]。
(3)学生方面。分析该学科的日常知识点较多,且细胞形态多种多样、变化万千,导致许多学生刚刚接触该学科时会感到课程较难,难以正确区分一些较为相近的骨髓细胞,且无法正确应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导致对该学科产生一定的抗拒心理[6]。
2 改进教学质量
(1)教师素质。想要进一步提高血液形态学检验实验教学的效果,需不断加大教师的投入,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能,可派遣教师参加相关的进修课程,对新兴的血液疾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熟练掌握,不断对新知识、新技术进行补充,对该学科的发展动态详细了解。
(2)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便于将教学质量提高。目前我系引入的系统包括显微数码互动教学系统等,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依据显微镜的辅助,将其与多媒体进行有效结合,便于多方位将骨髓示教片在课堂上展示,同学生着重讲解一些较为经典的细胞形态学特点,注重区分,课堂上回答学生的提问,并展开小组讨论的方式,由带教老师领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探讨,便于对骨髓形态特点进行详细掌握,指导学生自己进行读片[7]。另外,可组织学生对示教玻片进行观察,将玻片妥善进行保存,对于破损的玻片及时进行更新,与医院建立联系,便于提供优良的骨髓标本,满足实验课程的硬件需求。
(3)教学改革。为了帮助学生对临床思维进行培养,将分析能力进一步加强,可在日常教学中将以问题为基础的PBL教学方式引入。该类教学模式先导为病案,基础为教学问题,主体为学生,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便于将学生自主学生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勤于动脑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利用所学的知识应用至实际问题中,加强其表达交流的能力[8]。引入该类教学方案的初步实验效果较为理想。便于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技能,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便于熟练掌握血液形态学诊断方面的知识。分析该实验课程的基础为理论知识,如何将教学质量提高是我院关注的重点课题,在不断的努力下,以期将教学模式不断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引进高素质的检验人才。
(4)网络资源。该类教学课程若单纯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授课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导致课程结束后学生容易对其中的知识点遗忘,因此,可通过多方面的平台提供给学生课后复习与巩固知识点的机会[9]。可借助世界大学城空间,实现资源共享的优势,帮助将多媒体课件中收集到的视频文件等上传至教师空间中,并划分出细胞形态学知识检测板块,便于帮助学生课后巩固知识点,进一步丰富了听觉与视觉学习资料,将学生的感性认知增强,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10]。
3 结语
由此可进一步得知,在血液形态学检验实验课教学中,重点与难点为骨髓细胞形态学知识的掌握,实际进行教学时应对其中的教学内容严格掌握,对日常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注重适当进行教学方案改革,便于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促进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进而达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芳,曾小菁,张亚莉,等.病例式教学法在临床血液学与血液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4):440-442.
[2] 李启亮,宋文琪,金芳,等.浅谈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带教心得[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1):27-29.
[3] 李英,李君安,刘文,等.《临床血液学与检验》实验教学的几点体会[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8):1016,1020.
[4] 张银汉,刘晓翌,张宏宇,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细胞遗传学研究[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2,16(2):319-320.
[5] 李硕,郑敏,常叶,等.X-Strain技术评价低钙透析液对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弹性的影响[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3):368-372.
[6] 张娟安,王长征,肖秀林,等.显微摄片技巧在尿液形态学教学中的应用[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12,4(4):252-253,244.
[7] 黃春妮,李山,莫武宁,等.浅析进行血液形态学实习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8):142-143.
[8] 刘艳,刘丹,黄泽智,等.高等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理论的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1):2934-2935.
[9] 杨云,刘捷,赵万红,等.提高血液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临床带教质量的几点体会[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2):318-320.
[10] 刘艳,刘丹,黄泽智,等.高专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