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发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探讨.doc
周翔
摘 要:科学技术日益进步,带动了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发电厂中的自动化的系统也非常普遍。自动化技术的普及给整个发电厂的运行带来了极大便利。从发电到最后进行电力的输配,整个流程都得到了大力控制。现在在新的科技革命时代,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自动化的技术还在不断的进步。如此一来,在电厂中,资源应该更加合理地利用,减免了浪费,促进了电厂的持久发展。
关键词:发电厂 自动化 电气技术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b)-0054-02
1 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简介
现在,新的科技革命带来了很多新的技术,电子计算机在各个行业里都比较普遍使用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发生了很多改变。在电厂中,自动化技术大力发展起来。这个系统包括一些监控的系统、测控的程序、漏电保护等相关的电气设备,主要是保护相关的电气设备和仪器。我们以前的电气化系统非常落后,不能实现完全的自动化,以前是一对一的监视系统。现在,电气化系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这里主要是使用集散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这个系统相对于别的系统有着很大的优点,它比较独立,不依托于其他系统,其中有站控层、网络的通讯层、间隔层这几个层构成。
2 电厂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2.1 电厂电气自动化的监控方式
在电厂的监控系统里面,与别的自动化系统有一些不同,因为电气行业的特殊性,所以,需要很多的元器件,而且还不集中、很分散,在每个配电室和控制室里面都有。在运行管理的时候,就有了很大的难度,要保证每个元器件都能够管理和维护到位是很不容易的。现在,主要的监控方式有集中模式与分层分布的模式。集中的模式是指以前的硬链接的模式,这种模式就是利用一个信号的转换,能够把较强的信号转换成相对弱的信号。主要利用的是直流信号与空接点的模式,这样利用电缆的接线就能够把电气的模拟值,还有开关里面的信号统一连接到一个模件柜里面,再把这个模件柜子放到DCS里面,这样再一起管理,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循环。这个方法有着其独特优点,例如:比较集中,管理起来很方便。但是,这个方法也有它的缺点,有时候速度会忽大忽小,也就是说可靠性比较差。
2.2 分层分布模式
在对电气进行设计的时候,要充分利用电气的回路或者间隔的办法,采用这种设计,能够把测控单元和保护单元分别安装上,主要分布在每一个开关的柜子上,或者是附近。对于网络层,主要是由通信管理设备、光纤、电缆这些构成的网络,从现场实际的总线上面,就把数据进行分开、转换、传送。在每个站级的监控上,通信网络就能够单独进行管理和交换。
2.3 电气自动化监控的关键技术
2.3.1 间隔层终端测控进行保护
在分层分布上用了一个设备单元,也就是间隔层,这样就能够在现场进行配置和保护单元了。这个单元相对来说有很好的灵敏度,比较稳定,速度很高,所以,在电厂安全里面,使用得最多了。
2.3.2 通信网络
ESC系统在工作的时候,需要的环境条件比较高,因为需要电压高,所以,会有很大的电磁干扰。在这个系统中,会用到通信系统,对通信网络的依赖比较大,因为通信情况的好坏直接决定着自动化的工作。现在,光纤通信应用比较多。
2.3.3 监控主站
监控主站的地位比较重要,因为这是主要的管理设备。在这其中,要注意放置一些监控层,这就需要根据发电机的具体型号和要求进行配置。有些发电厂配成了单机,有些发电厂配成了双机,还有多机的形式。还有一些必须的设备,包括服务器,主要是数据方面的,还有操作站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连接打印机。
2.4 ECS系统设计和应用时要注意的问题
2.4.1 抗干扰问题
通过上述的分析,在间隔层工作的时候,有很大的电磁干扰,所以,通信层难免也会受到电磁的干扰,这样就会对正常工作产生影响,影响数据的准确性。所以,在选用设备的时候,要能够抗干扰,有很強的兼容性。
2.4.2 可靠性的问题
到现在为止,虽然我们的电气自动化系统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很多电厂也都实现了自动化功能。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觉得要想完全实现自动化是不可能的。其实他们的出发点是网络的可靠性上面。从理论上来讲,是能够完全实现自动化的,要选择合适的通信网络,并且在监测的装置里面用最快的网络通信技术,这样,在间隔层里面就是有双网了,从而保证了整个系统的可靠和稳定,同时应该多关注一下别的方面的可靠性。所以,就应该考虑的是外界电源的可靠和安全性。要是用常用的动力去供电的话,那么,这个动力就要保证质量可靠。要是母线发生了问题,那么即使自己备用的可以使用,也还是会造成断电。这样,在保护端就会发生逻辑错误。有些电厂利用的是ECS逻辑,这样,就依靠DCS的数据去进行自动化的管理。要是在通道里面有了问题,那么工作人员就要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要是发现不了,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2.4.3 电气设备操作的问题
DCS对别的仪器设备能够自行调节或者是打开关闭,这些都是通过它里面的脉冲来实现的。比如:对发电机的开关控制,还有发电机的磁性控制。需要注意的是,要把脉冲进行设定,控制它的长度,要是工作人员不设置就可能会有闯入情况。在对励磁进行调控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脉冲的设置,太宽或者太窄都不好,要是太宽了,那么电压的范围也就太大了,这时候电压的稳定性就不太好;要是太窄了,那么能够调节的幅度就不大,速度就很慢了,所以,进行控制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操作经验进行。我们在调节开关的时候,对闸的脉冲要求比较严格,要是脉冲太大了,那么稳定的时间就要断,不然就跳闸了。
3 电厂电气综合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3.1 网络技术的应用
现在,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太网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应用,现在,在工业生产中,以太网的使用情况也很好。因为以太网有很多优点,它在传输的时候速度非常快,并且能够存储很多的信息,最重要的是建设的时候成本还低。所以,在企业中,应用性价比非常高的。现在,在我国的很多电厂中都使用了以太网的监控系统。这样,极大方便了电厂,可以随时控制现场的仪器和设备。并且,在不同的终端都可以交换,非常方便,还很稳定,大大提高了工作的效率,减少了成本的投入。节约了人力与物力。所以,现代电厂在建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网络设施的规划,只有监控装置安装合理了,那么数据在集成起来就不是问题了。
3.2 变换器电路的使用
以前的变换器,是用相控制整流,现在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与电脑计算机相关的仪器设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所以,很多我们都无法想象的元器件在丰富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在自动化领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动化需要增加数据集成的程度,这就对变换器上的控制电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大家普遍使用PWM变换器,这种变换器充分利用了直流环的变换器,这样,在频率高还有高压下进行硬件切换的时候,不再是传统的模式了,现在,在低压下就能够切换了。所以,相对来说安全得多,同时也降低了开关上面的电能损耗,节约了成本,这在以后的电气自动化领域应该是一个趋势。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电气自动化技术上面,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在以后的发展中,电气自动化将更加智能化和开放化。
参考文献
[1] 彭杰,应启戛.电厂自动化系统应用以太网技术的探讨[J].动力工程,2004(5):614-617.
[2] 刘炬.电厂电气自动化系统典型方案分析[J].电力设备2007(2):37-40.
[3] 张洪涛.浅谈电气自动化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J].广东科技,2007(11):103-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