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Book 2评测:除了价格基本无可挑剔

数码
腾讯数码
2018年01月25日 05:32

编者按:本期企鹅评测团评测产品——Surface Book 2。作者小镱Eva是一名数码爱好者,对于外形炫酷的数码产品他更是心驰神往。不过对于微软的Surface系列,小镱心中一直都抱有些疑惑,不知道此次与Surface Book 2近距离接触过后,能否给他一个满意的答案呢?

还记得第一次接触到Surface这个词是来自于当时火热的Surface Pro ,商务,轻薄,高价,这三个词是我对这一系列的第一映像。本以为Surface系列只是微软的一次小试牛刀,却从没想到会发展到现今这样强大,不过从Surface Pro 到Surface Book这么多年,其实小镱对这个系列还是有一些不信任感的,一是感觉其外观总是与普通笔记本相差巨大,如此小的体积带来的体验感觉应该会逊色很多,二是经常能看到网友反映Surface系列出现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问题,总感觉它还是一款实验性的产品。不过时至今日,小镱终于能有幸获得这次机会亲自感受下Surface产品,那么话不多说,今天就一起来看看这款被微软定义为“性能巨匠”的Surface Book 2。

真的是简单的外观介绍

触碰到Surface Book 2的第一反应便是“冻人”,由于整机采用一体式的镁合金机身,冬天拿在手里可以说是和拿一块玻璃感觉差不多了,不过也正是镁合金的使用,使得在提升质感的同时还为散热和重量提供了不小的帮助,emmmm冻手就冻手吧。

整个Surface Book 2上最引人注目的设计便是屏幕与键盘链接处的动态铰链,刚上手时感觉造型还是有些夸张,但久了便会发现无论是从竖直拿在手上的手感,抑或是日常的屏幕翻折,这种设计都能提供非常好的手掌贴合度和翻折角度(125度),此外也可以很好的规避普通笔记本上转轴易松的槽点,是非常不错的设计。

再简单介绍下外观,Surface Book 2的A面是惯例的 “田”字logo,有些镜面反射效果;左上角则是配备了一颗800 万像素1080p摄像头和一个麦克风,上方为电源和音量按键,方便作为平板模式时使用。

B面顶部为一颗500万像素的1080p Windows Hello摄像头及麦克风,Windows Hello是微软自家的面部解锁,其原理有别于市面上火热的大部分安卓手机面部解锁,是通过使用红外技术,相机在各种光照条件下识别你的脸或虹膜来实现的,因此支持黑夜解锁,而且比安卓的面部解锁要来的安全些,又多了个装X利器。

回到产品外观,音响集成在了屏幕边框两侧。说到音响效果,土逼小镱之前没玩过Surface系列,听到这环绕音不自觉的虎躯一震, 甚至一刹那以为边框周围原本的散热孔是出音的,只能说村里人玩Surface,蛇飞狗死。

Surface Book 2的屏幕采用与前代相同13.5 英寸比例为3:2的PixelSense 触摸显示屏,分辨率为3000 x 2000(267 PPI)且支持10 点触控。屏幕素质方面,毕竟是面向绘画需求人群的,显示细腻程度及色彩还原度完全不用担心,许多网友反馈的漏光问题小镱也倒是没有遇到,不过小镱在玩一些游戏比如《狂野飙车8》的时候还是感觉屏幕有些过饱和的,玩久了眼睛会有些疲劳。

键盘部分两侧有轻微弧形过度,相比较正正方方的苹果风要柔和不少。

键盘的键程为1.6毫米,体验下来就是清脆二字,长期码字也是非常带劲的,金属的键帽加上宽大的触控板可以说是秒杀市面上大部分的轻薄本键盘了。

骚气的白色键盘灯也为Surface Book 2提升了不少逼格,支持三级亮度调节,虽然玩不了什么RGB,但对于方便日常打字来说绰绰有余了。

键盘部分的散热孔位于键盘上方,热气直吹屏幕,这样的设计应该是无奈之举,不过小镱担心长时间的游戏后屏幕可能会加速老化。

D面没啥好说的,两条长长的脚垫撑起一片天。

由于闭合是通过磁力吸附的,因此单手打开非常难,甚至双手都有些费力。

接口扩展方面,相比于前代取消了 Mini DisplayPort 接口,在底座右侧新增了1个 Type-C(USB 3.1但不支持雷电)接口(可用于充电),除此之外右侧还有1个Surface Connect接口用于充电,键盘底座左侧则配备了2个全尺寸USB 3.1 接口,1个SD卡读卡器插槽。

平板部分则只有1个耳机插孔和1个Surface Connect接口。Surface Book 2所配备的接口虽然有点少,但也基本能满足使用了,Type-C的加入也造就了更多的可能性。

重量方面,Surface Book 2整机约为1640g,算不上轻,但毕竟要在有限的空间堆叠这么多东西,咱也不能要求太多。这里特别值得称赞的是,Surface Book 2的平板部分比小镱想象中的要轻上不少,虽然整体较重,但13.5寸的大屏幕拿在手上却与ipad Air的重量基本相当。这一原因便来自于整机合理的重量分布:将独显及散热风扇两个“重量级”硬件安置在了键盘部分,在提升平板拿持体验的同时也将CPU与GPU分开散热。不过这样不可避免的问题就是作为平板使用时,Surface Book 2 只能使用Intel UHD Graphics 620 的内置显示卡,因此图形处理能力是较弱的,想要玩大型游戏那还是需要合体滴。

配件方面比较简单,除了一个充电器和保修卡就没有任何其他配件了,也并没有像前代一样随机配备Surface Pen,笔是需要另外选购的,不过旧的Surface Pen依然可以在新设备可以使用。新的Surface Pen支持4096级压感,新增倾斜功能,价格则为700多人民币,对于没有绘画需求的用户来说也算省下了一笔不需要的开销。

Surface Book 2与其Surface系列其他产品的参数对比。

超级变换形态

Surface Book 2的分离功能可以通过键盘右上方的分离键亦或是单击状态栏内的分离按钮进行实现(可以分离按键指示灯会变为绿色,不可分离为红色)。

按下分离键后等待1~2秒便会听到“咔哒”声后就能取下平板部分,取下平板部分就可以为所欲为的变形了。

剧刷着刷着突然肚子疼怎么办?取下屏幕咱蹲坑继续看,这么大的屏幕再也不用担心会被水冲走了……

屏幕可以反插键盘,给客户演示文稿时就很优雅;平时兴趣来了吟吟诗作作画也是极好的。

帐篷模式则是非常适合追剧党。

小镱之前对变形笔记本的理解就是“华而不实”,感觉多半是噱头来增加售价,配置都是烂的一塌糊涂,直到体验了Surface Book 2才相信原来二合一笔记本也能性能强劲。

不信那咱跑个分

微软给Surface Book 2的定义简单粗暴:性能巨匠。敢这么宣传足以看出微软对这款产品的自信,来看看这么小的身躯到底能塞下多强配置。

小镱本次拿到的是国行的顶配版本,采用了第 8 代智能英特尔酷睿 i7-8650U旗舰低电压四核处理器,最高睿频 4.2GHz,显卡方面则是配备了NVIDIA GeForce GTX 1050 独立 GPU , 图形内存为2GB(GDDR5),再辅以16G的内存及1TB 三星M.2 接口PCI-E 通道固态硬盘,参数上看性能已经是超越市面上的大部分普通笔记本。其他配置如下图,各位看官请过目。

这么小的身躯怎么能容下这些配置的?小镱也很好奇,但咱这毕竟是评测,拆机那肯定是不存在的;所以只能用娱乐大师来跑个分验明真身了。Surface Book 2顶配版合体后娱乐大师跑分为212276,击败了89%的用户。恩~居然还比想象中还高出点。

当然,如果你是只码码字看看剧的学生党,国行还有一款乞丐版可供选择,配置为第 7 代智能英特尔酷睿 i5-7300U 双核处理器,最高睿频 3.5GHz,8G内存,无独立显卡,不玩游戏自然是够用了,但最低一万二的售价貌似还不如买款性能够强的游戏本。

Surface Book 2在模拟日常办公的测试软件PCMARK10上跑出4056分,排名介于游戏本及普通笔记本之间,因此Autodesk一类专业级别的设计软件也是完全可以带起来的。

固态硬盘的读写速度对软件的打开及加载速度至关重要,Surface Book 2上此次所搭载的三星nvme mzvlw1T0(1T)整体性能不俗,通过CrystalDiskMark测试,持续写入最高能达到1253MB/秒,持续读取最高能达到2792MB/秒。这速度没啥说的了,小镱目前还没测试到过比这块固态硬盘更快的。

发烧友们是不是觉得这些配置还不够高画质吃鸡?那这里要告诉各位土豪们还有15寸的版本可供选择哦,屏幕更大,显卡为GTX1060 (6G),性能更残暴,虽然目前只在国外有售,但小镱相信各位大佬们肯定是能想办法买到的。

最担心的散热和续航

性能是到位了,那随之而来的便是发热问题。Surface Book 2上最逆天的一点便是屏幕部分包含CPU但却没有风扇协助散热,仅在底部安装有GPU的键盘部分安装有散热风扇,因此上半平板部分只能通过与SurfacePro类似的边框散热开孔以及镁合金外壳降温了。不过实际使用下来只要不玩游戏也只有田字logo部分有轻微发热的情况,主板的温度日常使用也一直稳定在40度以下,因此发热方面至少在冬天那是丝毫不用担心的,至于游戏时的发热表现下文会有所提到。

充电方面,Surface Book 2随机标配了一个102W的充电器,采用Surface Connect进行磁吸式充电。实际体验下来充满合体后的Surface Book 2的58980mWh电池需要大约4小时不到,充满平板部分需要2小时左右。

Surface Book 2在续航方面令人满意,实际体验下来连续在线观看1080P视频一小时大约耗电12%,日常看看剧上上网Surface Book 2基本能够坚持一天,当然要是玩游戏的话,GTA5也能撑个2小时左右,基本符合官方给定的参数。当然,以上数据都是合体后测得的,如果单独分离作为平板使用那续航就有点“尿崩了”,看视频一分钟至少1%的掉,想要躺床拿着追一天剧还是需要接着电源的。

对于网上反映的充电速度快于耗电速度的问题小镱这段时间体验下来并没有发现,但标配功率为102w的充电器对于i7+GTX1050来说确实是有点捉襟见肘了。

散热方面,由于散热风扇只会在动用独显时才转动,因此日常看个视频码个字啥的基本听不到任何噪音,对于长期使用老旧游戏本,最怕“空气突然安静”的小镱来说,甚至有些不习惯,。

真的够硬?

相信大部分盆友一定和小镱一样对Surface Book 2的性能还是有些许担心的,这么小的体积,散热不好肯定会大幅降频吧?毕竟测试跑分啥的都是理论上的数据,还是必须要实际体验说话。于是小镱本次就拿出珍藏多年的破解版“给她爱5”来进行测试。既然微软为其定义为性能巨匠,那对Surface Book 2的期望可不能只局限于“10帧能玩,20帧流畅”。小镱将GTA5的测试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使用游戏默认的画面设置进行游戏,第二阶段是打开画面设置中所有默认关闭的选项都,所有默认普通的画面品质都设置为高。第三阶段是将除纹理品质及阴影品质外所有画面品质设置为最高(因为全最高会超出2G的图形内存)来测试Surface Book 2的极限性能,三个阶段的分辨率都为1600*900。

毋庸置疑,配置摆在那,第一阶段的测试对Surface Book 2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在半小时的测试中基本稳定在55~59帧,最低也只是掉到53帧,体验十分流畅,虽然风扇会有些声响,但远没有到影响游戏体验的地步,只有A面田字logo部分温热,键盘依然冰冰凉。此时的CPU温度为60度,显卡为50度。

第二阶段的测试一开始还是比较稳的,能保持在59帧到53帧之间,但到达第二阶段的第20分钟时游戏帧数开始出现波动,只能维持在55帧左右,最低掉到了46帧,此时的CPU温度为75度,显卡为65度,风扇已经开始咆哮,但掌拖依然冰冰凉,因为发热部分主要集中在A面及键盘上半部分,双手距离热源较远,所以完全不会出现烫手的情况。

为了不影响第三阶段的测试,小镱等了约40分钟等CPU温度低于30度才开始测试, 第三阶段对Surface Book 2来说是有些吃力的,十分钟后帧数就一路下滑,只能稳定在40~50帧左右,最低为33帧,已经出现了较严重的卡顿,此时的CPU已经来到74度,显卡为60度。

由于小镱平时游戏玩的不多,因此除了GTA5外还体验了NBA2K18及极品飞车18这两款游戏, 相比于GTA5的神优化,2K18运行在Surface Book 2上的表现就有些蛋疼了,游戏中基本只能保持在40帧左右,卡顿现象也是经常出现,只能说勉强能玩。

极品飞车18由于游戏本身锁定30帧,因此运行时一直都处于满帧状态,游戏运行十分流畅,机身发热也并不明显,感觉 Surface Book 2带起来还是挺轻松的。

由于散热和功耗的限制,Surface Book 2上搭载的i7 8650U自然不可能与标准电压处理器相做比较,但依然是一款性能强劲的处理器,经过上面这些测试判断Surface Book 2应该是可以 “吃鸡”的,只是高画质肯定比较吃力,试想一下,出门在外,在飞机上,在火车上,在草丛里,在危楼里………你拿出Surface Book 2吃上一把鸡,真TM刺激!

在大约两小时的游戏体验中,整机随着温度的升高,性能的下降并不是非常明显,毕竟是自家亲儿子,在软硬件上有更好的优化,整体稳定性还是非常不错的;再加上发热比想象中要好上太多,因此游戏时的体验应该还是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

一些吐槽

人无完人,机无完机。更何况Surface本身就有别于普通笔记本,举个栗子, Surface Book 2在机身上保留了耳机孔的做法确实十分良心(神TM良心)但这耳机孔的位置设计的也太蛋疼了吧,不多说,大家看看图就明白了,作为平板模式的时候倒是还好,咱可以倒过来拿,耳机线就不会遮挡视线,但作为电脑时那体验简直酸爽。如果说苹果带起了取消耳机孔的风潮,那我巨硬“SB2”就是让你明白有耳机孔还不如没有是怎样的体验,或许这样就能让消费者主动的放弃耳机孔了吧,嘻嘻。

除了耳机孔之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作为卖点的分离功能,分离屏幕本来只需要按一下分离键的简单操作,却被一个“毒瘤”搞得有些复杂,这个“毒瘤”便是软件“画图”,在每次开机之后分离都会跳出先结束这款自带软件的提示,原因自然是软件占用了独显,可是却又不能直接在提示界面结束,而只能再打开任务管理器选择结束,这种自家软件碍事的情况只能给体验大打折扣。

最后再说几句

随着平板市场的渐渐萎靡,变形可拆卸笔记本正在逐渐代替平板用户的需求。小镱本次体验的Surface Book 2国行顶配版官网售价24588人民币,就目前情况来看,Surface Book 2还并不是一款适合所有人的产品,但其可以说是微软对于未来笔记本形态方向上的一种展示:轻薄的外观,强劲的配置,可拆卸的多种形态;囊括了各方面人群对于笔记本的要求,作为一台生产力工具的同时又能为用户提供不错的娱乐体验,可以说Surface Book 2除了价格外基本无可挑剔了。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苹果 东西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