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就医流程
许晓辉
[摘 要]目的 优化超声科就诊流程,提高科室工作效率,给患者提供快捷、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方法 建立一整套覆盖诊疗全过程的信息系统,包括门诊\住院患者全预约系统,智能报到系统,排队叫号系统,自助取报告系统。 结果 我院建立的这套系统切实解决了超声科困境,提高了科室的工作效率。 结论 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科室就诊流程,提高科室工作效率, 提高患者就诊的体验感与获得感是切实可行的。
[關键词]信息化;智慧医疗;全预约;报到系统;排队叫号系统;自助取报告系统;医院信息系统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259-01
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杭州市卫生计生委“医学有局限,勇于攀登”的口号指引下,智慧医疗[1]在杭州市卫生系统的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我们杭州市中医院旨在用信息化手段来解决我们医院在医疗工作中的一些矛盾,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患者在医院就医过程中的体验感与获得感。
应用需求分析
随着全院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超声科本身业务能力的提高,业务范围的扩大,以及全院诊疗工作对超声检查的依赖性的提高,超声科的工作量空前提高,超声科对信息化的依赖性也不断的提高,超声科对信息科提出了需求,希望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来优化超声科的就医流程,缓解超声科的工作压力,通过与科室的沟通,以及对超声科现实工作的调查与研究,我们信息科对需求进入了深入的分析后,我们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对超声科的信息化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以达到优化超声科就医流程的目的。
(图1,图2为原就诊流程跟优化后的就诊流程的对比)
具体实施
通过需求分析,我们确定了优化的就诊流程,并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新的就诊流程的可行、顺畅
1.门诊\住院患者全预约[2]
1.1门诊患者在医生处就诊后,医生开具相应的电子申请单,并进行诊间结算,在结算完成后,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检查项目进行预约操作,患者在就诊结束后就清楚地知道了自己的检查项目以及相应的检查时间,等到检查日期,患者只要凭医生开立的检查申请单和预约单,准时到超声科接受检查即可。
1.2住院患者,主管医生在自己的工作电脑上开立相应的检查医嘱,护士核对、执行后,超声科便可以接收到患者的相关信息,超声科工作人员可以根据科室的工作安排以及患者的相关病情,合理安排患者的检查时间,超声科安排结束后,病区护士站电脑上可以实时接收到相应的通知,护士打印出预约单,等到检查时间,患者自行前往或者在护工的带领下去超声科接受相应检查即可
2.智能报到系统
2.1原先患者预约后,就会去等候区等候检查,由于各种原因,比如患者没有前来、患者中途离开等等,检查医生无法知晓患者等候情况,只能凭排队号顺次呼叫,那样势必会导致空号、漏号等情况,大大影响了科室的工作效率,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等候时间。
2.2分析科室情况后,我们开发了智能报到系统:门诊\住院患者在医生处预约后,凭预约单,准时到超声科等候区报到机上进行扫描报到,报到成功后,患者的信息进入到相应队列,检查医生便可以根据相应的规则呼叫相关患者到相应的机房接受检查。上线智能报到系统后,切实解决了排队叫号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提高了呼叫的准确性,提高了科室工作效率。
3.排队叫号系统
超声科每天需要检查的患者很多,没有上线排队叫号系统的时候,就诊秩序杂乱无章,患者在机房门口等待,嘈杂、无序,就医秩序的乱、差,无形中增加了患者的焦虑情绪。为了解决患者的排队问题,我们开发了适合我们医院超声科的排队叫号系统:
3.1根据超声科具体情况设置排队队列,分为:门诊、甲乳、产科、心超、ABVS、阴超、生殖、介入、肌骨、NT、造影等队列,并设置相应项目对应相应的队列,患者在预约的时候就归到相应队列,报到成功后,医生在呼叫的时候优先呼叫相应机房对应的相应队列的患者。
3.2在超声检查等候区投放大屏幕,大屏幕上显示的内容也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设置:屏幕上显示实时的呼叫情况以及各机房已呼叫的患者的信息,让患者在等候的时候对自己的等候情况了然于胸。
4.自助取报告系统
原先检查报告在机房打印,患者检查完成后,需在机房门口等候,医生在机房里书写报告,等医生检查完成、报告书写、审核完毕后,机房工作人员打印报告后到机房门口给患者递交报告,这样浪费科室工作人员的时间,同时也影响了门诊的排队秩序,根据实际的情况,我们上线了自助取报告系统[3]
4.1门诊患者检查结束后可以先行离开,等报告产生后,凭就诊卡等相关资料到自助报告机上自助取报告。
4.2住院患者,超声科工作人员定时到自助报告机上按病区打印相关患者的检查报告,集中送往科室供主管医生查看。
结论与结语
患者是医疗机构服务的对象,医疗机构在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应尽可能的为患者提供便捷的服务。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我们优化了服务流程,提高了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患者享受到了快捷、便利、优质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建功,唐雄燕-《医学信息学杂志》-2013.
[2] 郝珍,董盛霞-《中国病案》.
[3] 陈晨-《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