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城市环境建设中的历史记忆与文化传承

数码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8年11月06日 19:30

...为生活、办公等提供畅通、便利的环境.建设休闲城市,是在智慧创...

堵锡忠

2017年10月,我随北京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考察团登上宝岛台湾,带着城市环境规划、市容环境美化、城市家具优化、夜景照明亮化、垃圾分类自觉化等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课题,与台湾营建研究院、茉莉人文环境教育中心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座谈研讨,实地感受台北松山文创园区老厂房的利用、台中彩虹眷村老民房的保护、彰化鹿港小镇老城镇的改造、高雄驳二艺术特区老库区的开发,体会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的独特理念,寻找城市环境整治留下的乡愁记忆,品鉴城市环境建设传承的历史文化。虽然在台湾短短几天时间,留下的却是耳目一新的印象,所到之处满眼都是现代与古老和睦共存、交相辉映,古迹与文物融入环境,历史与文明得以延续,乡愁记忆清晰可见,历史文化清新悦目,城市环境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每座城市都彰显出强烈的历史厚重感和人文自然美。

一、台北松山文创园区——老厂房焕发新生机

参观的第一个“老字号”案例,是坐落在台北市信义区光复南路133号的松山文创园区。这是台北市的原创基地,其前身是一家有着80多年历史的市定古迹——松山烟厂。据介绍,1937年规划建厂时就引入了先进的“工业村”概念,不仅建有办公厅舍、制烟车间、锅炉房、仓库群、运输轨道等生产设施,还配套建有员工宿舍、浴池、医院、托儿所、娱乐室、巴洛克花园、生态池等生活设施,是当时工业厂房建筑的创举。1998年关闭停产后被指定为市定古迹。

进入宽敞的文创大街,左侧迎面就是一处砖木结构的院落,在树丛花草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幽静,一条曲径小路与文创大道相连,路口处立着“阅乐书店”招牌。这里原是烟厂的托儿所,现在改成了书店,给文创园区增添了不少的文化气息,门前广场备有桌椅,供人们阅书读报、乐享小憩,也为前来参观休闲、旅游观光者提供了一处环境恬静、格调高雅的赋闲乐园。在“阅乐书店”门前广场的边上是一处池塘。这里原是烟厂为了消防、通风和调节水气设置的荷花池,现在改造成了生态池,四周保留了原有的多种动植物,既营造了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自然风景,又可让小朋友聆听蛙鸣虫叫,体验生态之美。坐在池塘边静静地休息玩耍,让人有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难以想像自己是在热闹的都市,因而这里被称为台北的一颗“绿宝石”。还有一处原汁原味的文物古迹——锅炉房。站在锅炉房旁边,一位工作人员问道:“大家感觉是身边的烟囱高,还是远处的101大楼高?”当年这根烟囱是台北的地标,现在被远处的101大楼所取代。虽然101大楼有101层之高,但也比不上眼前的烟囱高,因为它有80多岁了。远眺101台北新地标,再抬头瞅瞅古老的烟囱,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历史高度,也体会到了重视文物古迹保护的价值。

2011年,松山文创园区转型之初,一方面注重功能设计,按照创意实验室、创意合作社、创意学院、创意橱窗和创作者工厂五大创新策略,将老旧制烟车间规划成了专业和功能齐全的创新中心,吸纳创新团队和创新爱好者参与发展。另一方面注重环境改造,对厂区内的巴洛克花园、椰林大道等区域的环境设施进行自然生态修复,保留古树名木,栽种草坪花卉,添置景观小品,让历史记忆在城市环境建设中得以体现和延续。转型升级6年多来,松山文创园区逐渐打造成了带动城市原创力、强化文创软实力、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示范样板,使老厂房重新得到了利用,老厂区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台北市一处新兴时尚的文化亮点。

二、台中彩虹眷村——老民房变身新景观

坐落在台中市南屯区的“彩虹眷村”是一个特殊的老旧村庄。几排低矮的砖瓦房,被高楼大厦团团围住,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但经过一位老人的创意,整个村子充满了鲜艳色彩,变成了一个童话般的魔幻世界,脱离了“城中村”惯有的灰暗破败,吸引着岛内外大批观光游客前来观赏、拍照,大家都亲切地称为“彩虹眷村”。

“眷村”,在五、六十年代比较普遍。那时,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兴建了许多房舍,用于安置被迫迁徒的官兵家属,形成了规模不等的眷属村落,类似于我们的部队家属院,可以说是两岸同胞共同的记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些“眷村”开始变得凋零,平房低矮破旧,小区环境脏乱,与周边高楼形成反差,甚至影响市容环境美观,最终被城市开发慢慢“蚕食”拆除,被高楼大厦和繁华市区所替代。“彩虹眷村”就是经历了这样的遭遇。它的原村名叫“干城六村”,在城市大开发中大部分村落已被拆除,只剩下几排房舍仍然存在着。过去,眷村那种鸡犬相闻的亲密空间感还有几分,但给人更多的则是一种将要被拆除的不复存在感。虽然目前暂时存在,是因为有一位“彩虹爷爷”黄永阜老先生,是他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在房舍内外墙壁、院子空地,只要能够涂画的空间涂鸦作画,使原本老旧破败的房舍展现出了神奇魅力,成了一处不可多得的新景观。

当你置身黄永阜老先生创作的“彩虹眷村”,在他画笔下诞生的五彩图案,确实有一种神奇与魔力。那些以大红大绿为主色调,各种形态的卡通外星人、熊猫牛羊等动物,以及花花草草、各种小人儿图案,每一幅画都有一个主题,如马到成功、鸟语花香、阖家平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百年好合、相亲相爱、知足幸福等等,既有对昨天的感悟,又有对未来的畅想;既有对家庭的祝福,又有对生活的祝愿。图画配主题,每一幅都十分贴切;主题应图画,每一句都画龙点睛,因此吸引了岛内外的目光,大家纷纷前来观赏拍照。一些新人甚至还把这里作为婚纱照拍摄地,让“彩虹眷村”见证自己的爱情。黄老先生的彩绘改变了一座老旧村落的村容村貌,延续了一个时代的历史记忆,成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景觀,也增添了一处精彩的观光景点。

三、彰化鹿港小镇——老城镇改造新模式

鹿港小镇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镇,早在公元1784年(清乾隆四十九年),就与福建泉州的蚶江正式设立口岸对渡通航,商船云集,贸易兴旺。从那时起大陆就有大量商人来到鹿港发展,开店经商,往来频繁,将大陆的传统文化带到了鹿港,因而有着“繁华犹似小泉州”的美誉。鹿港小镇还是一个历史文化显赫的古镇,“一府二鹿三艋胛”是台湾早期汉文化鼎盛发展的标志,分别指台南、鹿港和台北万华,其中鹿港是当时文化与商业的港埠重镇。早在明永历七年,由大陆名匠设计建造了岛内第一座庙宇——龙山寺。漫步在鹿港古镇的大街小巷,闽南建筑风格的庭院、古楼随处可见,传统的闽南小吃、饮食文化无处不在,体现了与大陆一脉相承的传统文化渊源。

坐在鹿港小镇一座经过修缮、古色古香的老屋里,聆听老屋改造的倡导者和执行者——茉莉人文环境教育中心负责人许书基的讲解,了解鹿港人对老屋的眷恋,对老城镇的保护利用,对历史文化和乡愁记忆的传承发扬。鹿港小镇的老屋修缮保护以民间自发修缮为主,许书基因为对古镇有着特殊的情感,便放弃公职身份和优厚待遇,办起茉莉人文环境教育中心,致力于老屋改造保护利用工程建设。他走街串巷物色老屋,找老屋主人商谈租赁事宜,设计改造方案,精选施工材料,外观修旧如旧,内部精心打造,合理开发空间,提高使用价值,弥补改造费用。这种改造模式得到了政府的赞同和支持,同时也得到了古镇居民的认同和响应。这种改造修缮老屋的模式为老城镇及老旧民房保护改造找到了一条新途径,使分布在古镇小街小巷小胡同里的近百座老屋得到了及时修缮,由此大大改善了老城镇的市容环境面貌,使三百多年的古镇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同时,赋予这些修葺一新的老屋以背包客栈、二手书店、人文工坊、茶馆咖啡厅等便民服务功能,不仅让老屋聚了人气,得到了日常维护,延长了使用寿命,而且传承了鹿港的城市环境保护精神,续写了老城镇的发展历史,颂扬了老城镇的传统文化,还大大方便了前来观光休闲、寻古访旧的游客,成了人们寻找儿时生活、回味儿时记忆的好去处,不失为老屋利用的成功典范。

四、高雄驳二艺术特区——老库房派上新用场

驳二艺术特区位于高雄市爱河河畔,毗邻高雄港。驳二,就是第二号接驳码头。这里原是一座港口老仓库群,共有25栋大型仓库,因年久失修被长期闲置废弃。2000年,高雄市政府重新对其整治建设和开发利用,结合老建筑物的外观形状进行空间改造,镶嵌艺术元素,赋予艺术功能,承办艺术活动,吸引了众多国际电影特效公司和动画公司进驻落户,发展成了在岛内外享有知名的艺术展示区。

漫步在驳二艺术特区的大街小巷,一排排老库房修葺改造一新,用槽钢制成的门框给人一种古朴的安全感,上方“驳二旧事仓库”牌匾透出艺术的神秘感,漫步進入仓库还会产生莫名的怀旧感。里面布置了四个单元的展览,“旧事放映室”单元通过英国摄影师约翰·汤姆森十九世纪拍摄的《打狗》影片,揭示了高雄这座城市最迷人的身世,那蜿蜒的铁轨让人想起港区昔日的忙碌,层层堆放的糖包诉说着码头工人的辛劳,老仓库承载了多少港口旧日的风光。翻开“时空解密”单元的老相册,一幅幅黑白老照片与彩色现代照形成鲜明对比,一幕幕过去的场景历历浮现,那些曾经走过的街道与景色,并没有因为时代的冲击变得黯然失色。“记忆团聚”单元将驳二的各种文物,包括第一张驳二邀请卡、第一件驳二T恤、在工作日报表上以“正”字统计人数等光景,打破时空限制,汇聚在一堂,给人以无穷的回味。“新湾眺望”单元将驳二艺术特区与海洋流行音乐中心、高雄展览馆、高雄市立图书总馆等新湾风景串联在一起,给旧事仓库平添了几分现代气息。

驳二艺术特区每年都要举办大批量、高档次、多主题的文创设计、独立音乐、户外市集、艺文教育、公共艺术、钢雕创作、艺术讲座、国际展览、动漫展演等大型展览活动,仅2016年就举办了177场,平均2天一场,成了台湾最成功的艺文特区、亚洲各国电影后期制作的重镇,目前已有电影特效教父之称的乔治卢卡斯电脑动画公司等数十家海外公司入驻。值得一提的是艺术节、展览会,门类之多令人难以想象,有钢雕艺术节、货柜艺术节、高雄设计节、青春设计节、高雄艺术博览会、好汉玩字节、霹雳布袋戏艺术大展、国家地理频道摄影展等。这些展览展演活动具有极强的知识性、艺术性。在钢雕艺术节上,来自世界各地的钢雕艺术家、钢雕爱好者大显身手,废弃螺丝制成的大型壁画、栩栩如生的人像侧影、高竖如云的车轮铁塔等一大批钢雕艺术作品在库区主要街区落户,装点美化了特区的内部环境,给人带来的不仅是现代艺术享受,更是文化繁荣的体现,向世界展示了驳二老库房对艺术特区的新贡献。

五、生活垃圾分类——老难题找到新解法

台湾的生活垃圾分类从1992年开始,目前实施“垃圾不落地”政策。“垃圾不落地”就是垃圾车定时定点回收,居民将垃圾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标准分类,按时将垃圾拿到垃圾车旁接受检查收集垃圾的方式。这种分类收集的新方式,居民能落实、愿配合吗?

入台第一天就得到了验证。大约晚上七点来钟,行走在回宾馆的路上,突然听见街头传来高分贝的音乐声,音乐很欢快,有点儿与沿街叫卖相类似。只见一般垃圾收集车、资源回收车一前一后行驶在大街上,看到有居民手提大袋小袋,从胡同口、店铺里快步走到车旁,将手中的垃圾袋分别投放到车上。走近一般垃圾收集车看到,在车尾挂有一个大框,上面标着堆肥、喂猪字样,原来这就是按生垃圾、熟垃圾分开收集厨余垃圾的专用箱。资源回收车上有专门的分拣人员,及时清理居民投放到车上的可回收垃圾,按分类要求进行分拣。在一家店铺门前,堆放有许多纸箱纸盒、泡沫塑料等各类废弃包装材料,一位穿着讲究的男士正在进行拆解分类。他介绍说,台湾的生活垃圾分为一般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三类。可回收垃圾包括塑料瓶子、各种玻璃罐子、纸质饮料盒子、铝铁和泡沫塑料;厨余垃圾包括生垃圾、熟垃圾,生垃圾堆肥,熟垃圾喂猪。收运时间是每天晚上5点和7点两个时段,将垃圾直接交给垃圾收运车。一到收运时间,附近的居民就拎着专用垃圾袋,走到停车收运点等候,垃圾车伴随着音乐声接踵而至。大家按分类将垃圾投放到垃圾车上,整个投放和收集过程也就二三分钟,非常简单方便,现在都已形成习惯,成为了自觉行为。

与台湾营建研究院黄正翰博士交流时,他介绍了台北实施“垃圾不落地”及“资源回收计划”政策的相关情况。台北小区内不设垃圾桶、垃圾箱、密闭式清洁站等生活垃圾暂存和中转设施,居民必须在家里对垃圾进行粗分类,不分类则拒收或处罚。有一次自己家里专用垃圾袋装满了,他妈妈就打电话叫了专业公司来家里取走了垃圾袋(台湾法规允许小区物业签约委托专业公司负责收集居民的分类垃圾),可没过几天环保部门就打来电话责询,称在抽检投放分类垃圾时,发现他们家有一袋垃圾没按规定投放,要知道在台湾专用垃圾袋是一袋一个编号,购买专用垃圾袋严格登记,所以谁家投放的垃圾一清二楚。他妈妈把委托的那家专业公司报给了环保部门,环保部门把事情真相调查清楚后,对这家专业公司作出了严厉处罚。由于台湾在垃圾分类方面有严格的处罚措施,通过外部强制手段强化了社会和居民的环保意识,使大家渐渐养成了自觉分类的好习惯。

六、对北京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的几点思考与启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创新继承,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北京是一座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宝库,在开展城市环境整治和建设过程中,应学习借鉴台湾在这方面的理念和经验,注重挖掘、保护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城市环境与历史文化相融合的有效途径,努力探索傳承优秀文化与城市环境精细化管理同步发展新路。

(一)保护历史文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职责所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北京有着鲜明的历史文化记忆,红墙黄瓦的皇家文化,青砖灰瓦的北京色调,雄伟的天安门、高高的祈年殿与许多文物古迹一起,构成了北京特有的历史文化景观,形成了古朴典雅的市容环境。必须充分认识保护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强化开展城市环境建设与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同频共振的思想观念和行动自觉;编制城市环境建设规划时必须优先安排保护历史文化景观,做到通盘考虑、统筹谋划,相互帮衬、相得益彰;开展城市环境整治必须把保护历史文化、修缮文物古迹放在重要位置,做到协调推进、不拆移不毁坏,让每一处文物古迹都得到修缮保护,为城市增添更多的历史符号、留下更多的文化记忆,营造更美的生活环境。

(二)接续历史文脉,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魅力所致

历史文脉是一个城市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精髓及历史发展渊源,是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符号印记。就像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征一样,每一座城市也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和个性魅力。开展城市环境整治和建设,必须增强文脉保护意识,加强对现存老小区、老胡同、老四合院、老民宅的修缮保护,留住历史记忆。增强文脉挖掘意识,对过去已经被拆除损毁的古建筑能原样恢复的尽量恢复、能修缮的尽量修缮,使历史记忆符号更加清晰完整。增强文脉利用意识,把散落在城市不同区域的文物古迹用城市环境“项链”串连起来,形成历史文化景观与现代城市风貌的完美结合,使城市的历史文脉代代相传、源远流长。

(三)创建城市文明,是城市环境建设的根本所在

文明是一座城市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指引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力量。文明如同魔术师,能够穿透钢筋水泥的坚硬,让一座城市变得更加美丽,让人民群众时刻享受美丽。城市环境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提升城市品质,要结合每座城市的个性文明特征,自觉把保护文明成果融入环境建设发展,改变过去城市发展大拆大建的习惯思维,加强对各个历史阶段文明成果的保护,使城市文明越积越厚。对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文明成果要主动保存,如把首钢老厂区打造成现代工业文化发源地,奥林匹克公园打造成奥运拼搏文化圣地等。对历史文化遗产要加以保鲜爱护,赋予其先进文化和时代要求,发挥历史智慧的激励作用,增强全社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规划城市文创,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发展所向

如果说环境建设是城市的形象工程,那么嵌入历史文化就是城市的灵魂再造。推动城市环境发展,走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之路,要加强顶层统筹,着眼城市环境建设管理大局,立足传承历史文化实际需要,编制融传统文化、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环境景观等元素于一体的城市环境建设规划,加强规范和指导。要推进顶尖发展,像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那样,借助高科技、智慧创意、载体创新等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集约创造,推动环境建设向顶尖水平提升。政府部门要给予鼎力支持,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倾斜,在政策、法规、指导上优先,推动城市文创产业与环境建设管理领域深度融合,传承优秀历史文化,发挥特殊感染力和渗透力,陶冶人民的道德情操和思想灵魂,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这也是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实践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战略部署的应有之义。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城市 垃圾 城市环境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