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生态农业模式的探索

互联网+
科技视界
2017年10月23日 21:16

探索梯田型生态农业模式

陈光辉+汪威力+余想女+张年龙

【摘 要】探索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山地生态农业模式具有重大的国家战略价值。本文在概述了国内外关于山地生态农业模式的理论探索基础上,提出了我国传统落后的农业模式和化学农业方法急需转型的紧迫性。通过举一反三,从我国山地农业的陆地生物优化组合典型案例延伸到山地与平原农业的生物优化组合、水陆生物优化组合、水生生物优化组合,通过三个典型案例的农业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以解剖的方式分析了我国对多维生态农业模式实践探索的可行性和进行大农业战略思考。

【关键词】多维生态农业;模式;探索

1 山地生态农业模式的理论探索

山地生态农业隶属于生态农业,发展生态农业的思想兴起于上世纪60年代。美国土壤学家W·Albreche(1970)最先提出了“生态农业”概念。我国学者叶谦吉(1979)认为“生态农业就是从系统思想出发,按照生态学原理、经济学原理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以期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的农业发展模式。”英国农学家M·worthington(1981)将生态农业定义为“生态上能自我维持、低输人、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1]。在生态农业思想的指导下,学者们展开对生态农业模式的理论探索。

生态农业模式的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什么叫模式、经济模式、山地生态农业模式?查尔斯(1984)指出,“模式的价值在于制订一套结构,对数量研究所收集的事实与情况给予解释。” 张孝德(2002)提出了模式的两层含义:对世界范围内不同经济发展类型的界定,对多因素相互作用构成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布鲁斯(1984)指出经济模式是表示经济机制运行的图示。张蕴岭(2009)认为“经济发展模式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经济体制等方面的一种综合归纳。” 叶谦吉、于法稳(1999)[2]以及范大路、袁城群、谢代银(1999)[3]认为,山地生态农业模式紧密结合山地生态环境特点,以林草为主,与农、牧、禽、渔、蚕、虫、果、花、桑、药、藻、菌以及野菜、野果、野禽驯化相结合,采用先进科学技术,因地制宜、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实现全新的产业结构。(2)为什么要发展生态经济、山地生态农业?多数研究者认为是为了解决传统经济带来的地质生态环境和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问题。在理论研究方面:一些学者主张经济增长受到环境制约。Meadows(1972)认为经济增长受不可再生资源的制约而不可长期持续,存在“增长极限”。Myrdal(1974)、Hueting(1980)和 Pearce(1990)等从福利角度说明经济增长存在生态极限。Daly(1977)认为经济活动中的一部分能量会转换为废弃物,最终导致经济增长的停止。Sieber(1982)和 Opschoor(1992)认为环境只能承载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一些学者主张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可以协同。Cole(1973)在 Meadows 的模型中引入资源回收利用、新资源勘探等因素,证明当资源增长的速度快于人口和消费的增长速度时经济系统不可能崩溃、经济增长也不存在极限。Lecomber(1975)指出,当生产要素替代、要素使用率提高的作用等于或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时,经济便可持续增长。辜胜阻和巍珊(2000)从环境损失的角度分析了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李善同(2001)等从资源分配的角度指出经济内部和外部均衡问题。李崇阳(2002)指出环境质量和经济增长可以协调发展。William A. Brock 和 M. Scott Taylor(2004)分别建立了绿色 Solow 模型。岳利萍(2006)等指出,环境质量演化过程曲线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而非仅仅与经济增长状况有关。刘泾、刘振泽(2011)认为,生态系统是经济活动的载体,为经济发展提供各种自然资源和环境保障,而良性的经济发展又使得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毕绪岱(1995)指出,解决生态失衡的问题成为现阶段山地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实证研究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1991年Grossman和 Krueger发现环境和收入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之后Shafik 和 Bandyopadhyay(1992)、Panayotou(1993)进行了验证并提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国内学者主要研究整体或省市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是否具备 EKC 特征。如雷玉桃(2007)利用 1986~2004 年数据,朱智洺(2004)利用 1991~2001 年的数据,采用指数回归模型进行研究,认为水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位于 EKC 的上升阶段;刘燕等(2006)利用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对数回归模型研究,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关系与传统的 EKC 形状不同,存在正 N 型的關系。(3)如何创建生态经济模式、山地生态农业模式?李培祥、李诚固(2003)认为,生态经济体系是在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基础上构建有序、立体、网络关系的生态经济社会结构。赵峰(2007)指出,产业组织(企业)生态经济模式取决于:生态经济技术进步对企业生产函数的作用,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企业间竞争压力会使企业不得不采用生态生产方式。刘荣、赵光洲(2008)认为,影响企业发展生态经济的因素主要有资源价格、环境成本、国家政策法规、技术水平等。谢代银、范大路(1999)指出,山地生态农业模式是从山地特有的区位和地貌出发,利用人类、生物及环境之间能量转化和生物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生关系,合理地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以期建立综合发展、多级转化、良性循环的高效无废料的农业体系。叶谦吉、于法稳(1999)认为,可持续发展新型山地生态农业模式是高科技、高生态位、高起点、多模式和有序协调,多种经营综合发展。

上述有关国内外生态农业模式的理论探索为我国山地农业模式的转型实践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准备。而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格局来看,传统农业模式急需转型,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的农业将从平原丘陵向山地拓展,另一方面我国现有的平原农业模式也急需转型,由传统单一农业转向小生态系统的经营。endprint

2 我国传统农业模式急需转型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农业模式一直存在着以下四个问题。

1)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自然地理条件的先天性不足,即我国国土的三分之二是山地。据统计,我国山地总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9%,然而现有山地中的耕地面积却只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3.8%,这说明尚有大范围的山地可以开发成耕地,因此,“向山地要耕地”是较为现实的战略选择。此外,我国山地差异极大,根据自然、经济特征可分为11个大区35个二级区。相比于平原,山地的地质灾害更多、生态更加脆弱,发展山地农业更加困难,克服困难的重要方法是依靠现代农业科技走山地生态农业之路:(1)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建立山地生态体系能够遏制山区地质和生态的恶化趋势,恢复山区地质和生态的再生能力,提高山区地质和生态承载力,使山区形成优良的地质生态环境;(2)数千年来我国沿用的传统山地农业模式加剧了山洪暴发、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物種灭绝、耕地锐减等一系列灾难性的地质、生态和农业灾害,给山区地质、生态和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常常带来毁灭性的冲击,今天,我们可以利用现代科技转变传统山地农业模式大大降低上述各种灾害,大大提高山地农业经济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发展生态农业其根本目的是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保护地质生态环境、消除农村贫困和推进我国农业的绿色转型,着力把占我国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山区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基地。

2)未来我国面临着城镇化进程必将逐步占用平原丘陵上更多的耕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持续推进,城镇化率由1978年的17.9%抽调到2011年的51.3%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数量由193个增加到657个,初步形成了以都市圈、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格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城镇化建设,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按照国际城镇化发展规律,城镇化率在30%后开始加速,达到70%后趋于平缓,我国还有约20个百分点的差距,这一差距需要占有大量的平原和丘陵上的土地,而这些土地本来就是优质耕地,这使当前及今后我国如何坚守18亿亩耕地数量“红线”面临着更大的困境,而通过“向山地要耕地”就可以缓解这一困境。

3)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等等的过度使用及其结果。当代中国农业已经严重依赖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等的使用,在增加粮食产量的同时使耕地和草场的地力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据统计,我国农地仅占世界总量的7%,但化肥施用量却占世界总量的34%,是世界平均水平的5倍,而且利用率不高,平均利用率仅为40%左右;我国农药年产量约170万吨,平均每亩使用量接近2斤,其中有60%至70%残留在土壤中;我国每年约有50万吨农膜残留于土壤中,残膜率达40%。这些化学合成物质既污染了耕地也导致耕地成为“废地”(不宜耕种),耕地日趋硬化、石漠化、荒漠化、沙漠化,并且一旦报废后的自然修复过程需要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不仅仅是守住其数量“红线”还要守住其质量“红线”。因此,继续沿用这种传统农业模式必将严重威胁到未来我国的粮食安全,必须尽快推进绿色转型,创造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

4)化肥、农药、除草剂、添加剂、农膜等化学合成物的滥用正使我国农业生产“石油化”,使我国粮食生产直接与世界石油市场紧密挂钩,外国资本因此可以通过控制石油价格进而影响我国粮食价格。外资控制我国农业的渠道是:(1)市场控制:以低价农产品直接抢占市场份额,以打击我国本土业;(2)渠道控制:与金融资本相配合,全面控制农产品流通领域;(3)技术控制:以转基因种子为武器,逐步控制我国农产品市场。目前,我国的大豆、玉米、棉花、蔬菜种子、肉类等领域正在被外资全线攻占,跨国资本基本完成了对我国食用油市场整个产业链从产地到终端销售的控制和整合,我国食用油产业已基本落入跨国资本之手。跨国资本正试图利用类似的方式入侵我国的棉花、玉米、种子、肉禽等农业领域,并已开始以转基因技术为突破口入侵我国小麦、水稻等最基本农产品领域。这些基础粮食作物的转基因技术专利已基本上被外国资本控制,如果我国大规模推广转基因技术,我国粮食生产的核心技术将基本被跨国公司掌握,进而,国际资本就会牢牢掌控我国粮食和农业生产的命脉。(4)另外,中国北方大面积粮区属于旱区,长期依赖超采地下水,耕地会日趋沙漠化,导致粮食不可能持续高产,也会威胁我国的粮食安全。

上述分析表明,探索利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山地生态农业模式具有重大的国家战略价值: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摆脱对化肥农药等的过度依赖、缓解我国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红线”、化解耕地与城镇化的“争地”矛盾、摆脱外资控制我国农业的危险。

农业实际上包括农业技术、模式、方法的改变,以及农业本身的投资大、周期长、灾害多的风险,也涵盖了政治、经济、金融、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需要对以上种种问题进行多向思维,我们用多向思维来考虑解决农业系统问题,形成了新型多维生态农业模式 。

大家都知道农业难,解决这么多农业问题会比较难,而探索系统解决农业问题的方法就更难,而多维生态农业从事的就是这样一项伟大的全新工程,探索寻找中国农业新方法、新技术、新模式。

多年来,为了改变落后的农业模式,多维人在长期探索、研究、实践、失败、困难、总结过程中付出极大的代价和心血,通过整整13年的不断努力、创新、研制了一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综合效益较传统模式更大化的复合式循环农业模式,我们期待着这种新型模式能够为更多的农民“授之以渔”。

3 多维生态农业模式的实践探索——案例分析

什么是多维生态农业:为了改变落后的农业模式和化学农业方法,打破传统农业的单一,减少农药、化肥、除草剂、废弃物的污染,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大幅提高农村资源产出率,黄山市多维公司长期深入山区探索实践,历时13年、在100多位多学科专家教授的技术指导下和集中人民群众的发明创造智慧,发现利用生物的交互作用、生物功能可以解决许多复杂的农业系统难题,由此产生了“寻找生物交叉点”——一种农业新方法,通过多个生物交叉点的组合构建动态平衡的小生物圈生态系统,于是我们把传统单一的农业种养方法转型、升级到构建生物圈良性小生态系统的经营,创造了一种多维生物组合技术——一种农业新技术,通过多项思维、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利用生物交叉点、生物多维组合技术来解决复杂的农业系统问题,创新了一种多维生态农业模式——一种农业新模式。endprint

这种模式通过在传统单一农业基础上增加多种新物种形成多维生物,利用多种生物在进行立体混合种养过程中同时解决农药问题、化肥问题、除草剂问题、废弃物污染、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构建每种生物合理的生态位和生长环境,而且进行立体混合种养的每种生物都有经济效益,使农民的亩收入达到3-5倍以上,然后通过三产融合将种养业的生物链循环到底、废弃物循环到底、产业链循环到底,创新了一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较传统农业三者综合效益更大化的多功能、复合式循环农业模式——多维生态农业。

这种模式不是一般的、大家常说的简单立体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等无法做到和可以比拟的。下面介绍三种多维生态农业模式:

3.1 A模式:多维生态茶园

以山区茶园、油茶等新型种植模式为代表的陆地生物组合。国家发明专利号ZL200810244516.5《茶树的种植方法》。公司目前已繁殖该种模式苗木2000多万株,今后可以放大N倍在全国1000多个产茶县进行复制推广,其中可以把高杆油茶与茶树结合起来进行立体种植生产,多种新型模式可以形成乔灌草装备制造业,将产生巨大的苗木市场和替代转基因粮棉油饲料产品市场,中国山区的油茶基地、茶园通过立体改造亩效益达到5000-10000元甚至以上是一个什么概念?!

推广该模式产品有:以新型茶园模式木瓜果醋、茶油、茶叶、金花葵养生酒、桂花香油、明日叶野生菜、木槿鲜花蔬菜等为代表的系列产品。原来单一的茶叶变成了多项茶产业。如下图所示:

我们利用茶园发展木本、草本、粮棉油!

多维生态茶园简介:由于我们人类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无法做到在365天的每时每刻都能呵护作物的生长,既不能象青蛙一样日夜捕虫吃虫,也不能象森林一样随时可以抵御狂风暴雨等多种自然灾害的侵害。我们向自然学习,建立在森林花草树木和鸟兽昆虫形成的初级原生态组合基础上,我们通过研究“林草装备制造业”来破解林草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乔灌草立体栽培时更加注重林草的优化配置和科学组合,同时也形成了赖以林草而生存的多种生物组合和生物所需要的环境组合,以生态化方式、洁净农业种植技术创造一种功能更加强大的生物组合体——复合式循环农业种植模式。

人类充分运用自然界植物、动物、微生物和环境之间的生态良性循环规律和生物多样性在多层次之间相生相克、相得益彰的特点。利用生物多样性,通过乔灌草的合理搭配、优化林草组合,落叶植物与常绿植物相结合,高秆植物与低秆植物相结合,生态类林草与经济类林草相结合,深根系与浅根系相结合,地表面与地面上部及下部相互联动,水、肥、光、热、土、气与生物之间形成相互依存的合理空间布局,构成多物种、多样性、多层次、多种途径良性循环的立体生态网络。下面举例说明:

我公司率先在茶园改造中实现山区系统问题的突破,按照茶树的生长特性和规律在茶园中增加物种,通过乔灌草合理配置,实现让茶农增收,让产品安全,让生态变好,让环境更美。

模式一:在茶樹行间种植管兆国木瓜,在茶树两侧的空地上种植明日叶,在明日叶的两米距离之间种植一株除虫菊,在茶园外围种植高杆桂花树,在桂花树旁边和茶园中种植木槿,在每棵木瓜和桂花树下各种植一平方米的三叶草。

这些组合植物品种具备以下特点:

(1)选择的都是多年生植物,山高路远,不用年年耕地播种,这些植物又非常适应土壤贫瘠、缺水少肥的山区,通过适地适林适草解决山体结构复杂性问题。

(2)组合中的每种植物都有经济价值,多种植物的花叶果实大幅增加农民收入,通过绿色循环延伸产业链,解决农民增收难和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公司通过鲜产品深加工附加值又提高3一5倍。

例如模式一:在茶园种植木瓜发展木本粮。按照10000亩立体茶园每年产鲜木瓜1.5万吨计算,生态化提取木瓜蛋白酶、果酸物质以及加工1.5亿瓶木瓜饮料后的木瓜渣有3000吨,木瓜渣可以免费给农民喂猪,农民将猪粪免费提供公司作为有机肥回园。猪粪还可以通过发酵转化成沼气作能源,猪粪秸秆等废弃物可以养殖蚯蚓喂鱼养鸭和用于食用菌生产,蚯蚓粪、沼渣回田回园,这些废弃物通过循环利用,大大降低种植业、养殖业成本。这不仅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循环,而且是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

模式二:我们用高杆油茶代替木瓜,利用茶园发展木本油。按照茶树需要适度遮阴30%一40%的特点,在茶园中种植高杆油茶和草本植物,通过共生互助,两茶结合互补发展,既扩大农民收入,又保护了生态,还能提高茶叶香气品质。国家要是在全国1000多个产茶县推广立体茶园改造,利用茶园发展年年再生的油茶食用油,将节约大量大豆、玉米种子和耕地、化肥。

(3)根据茶树喜荫、有很强的吸附性的特点。种植的这些植物能够给茶树适度遮荫30~40%,使茶叶中的茶多酚、氨基酸等内含物增多,这些植物的花香、草香、果香被茶叶吸附,提高了茶叶的香气和品质

(4)这些植物组合还能够杀虫、驱虫、引天敌吃虫、结合中草药防治,不使用农药,通过植物抑制杂草生长,不使用除草剂,通过生物防治解决农药农残问题。

在茶园中,茶树的病虫害有100多种,如果选择植物不当,病虫害往往还会交叉发生。但生物的特性和规律告诉我们:大多数茶树虫害的天敌与蜂类蚁类有关,如茶尺蠖的天敌有蚂蚁、绒茧蜂、瘦姬蜂,茶蛾的天敌有茧蜂、蚁形蜂,茶毛虫的天敌有绒茧蜂,长白蚧的天敌有姬小蜂……蜂类有色盲的特性,对白花分辨能力强,在茶园中种植白花木槿,能吸引大量蜂类,木槿花期为6至10月,这正是在茶树病虫害的高峰期木槿天天开花吸引蜂类、蚁类等茶树害虫的天敌,木槿还能吸收Cl2、SO2等有害气体,有很强的滞尘作用,中国民间至今还保存着木槿花作绿篱的习惯。管兆国木瓜是一种优质高产的木本粮食植物,木瓜春天的花香、夏秋的果香被春茶、夏茶、秋茶吸附,提高了茶叶的香气,还为茶树提供适度遮阴,木瓜上面寄生的螨虫、螵虫又是茶橙瘿螨的天敌。endprint

茶树两侧种植的明日叶适应缺水少肥的山区,象绿色草坪一样覆盖裸露的黄土,也是传说中所求的“长生不老草”,富含人体多种营养成分,《一种明日叶茶及其生产工艺》公司专利申请号200910144996.2。明日叶因其今天采摘明天便发出新芽而得名,其香味可以驱虫,香气被茶叶吸收,自身不易生虫、不需施农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在茶园中还能抑制杂草生长。茶园四周种植阔叶树种高杆桂花,具有遮阴、保水、储水、提供香气的作用。

茶树两侧种植的除虫菊是世界上少数不多的、能够集约化生产的杀虫植物,而且不含农残,用途广泛。再结合多种植物中医防治能有效控治茶树周期性爆发的其它病虫害,大树底下豆科类三叶草有生物固氮功能,这些林草优化组合使农产品更加有机安全。

(5)通过提前3一5年培育大苗上山,农民提前3一5年增收,草本植物当年见效,乔灌草中长短效益相结合,解决农业周期长问题;通过大量乔灌草配套苗木的集约化立体栽培形成多项特色产业,解决农村分而散、小而不大的问题。

(6)这些植物可以为茶树挡风御寒,在雨季能够储水保水,通过各层次枝叶阻挡,减少径流发生,旱季通过阴凉的林草冷热空气交换,形成水汽水雾水珠,创造独特的宜茶环境,降低自然灾害。

(7)乔灌草立体种植,三维空间得到充分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产出率。通过多项农产品加工,茶厂实现多元化经营,农民多渠道增收,利于茶产业健康发展,创建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有机的生态茶园,完成全生物链、全产业链的循环。

3.2 B模式:多维生态平原

以平原旱区耕地为代表的大农业循环体系模式:国家发明专利号ZL200210109005.9《一种复合式循环农业的种植方法》。公司将通过繁育大量北方冬天四季常绿的经济林草打造“北方绿城”,修复生态。通过四季常绿树种强化北方旱区蓄水保水造水、防风固沙功能,通过发展北方高效森林农业构建粮区、牧区、林区、水区农林牧副渔可持续发展的大农业生态循环体系,避免传统农业长期依赖超采地下水发展农业生产,通过大循环10-20万亩可以设置一个花叶果实畜禽菌深加工农业园。

中國北方变成绿城、青山我们还去超采地下水吗?!

推广该模式产品有:以销售北方四季常绿树种粗榧、枇杷叶荚谜、云松、红豆杉等为代表的专利组合苗木产品。

3.3 C模式:多维生态稻田

以山区水田为代表的水陆两地生物组合模式: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一种多维生态稻田的种植养殖模式》。通过稻鳖鱼虾药草或稻蛙鳅鱼草菜的立体混合种养解决稻田农药问题、化肥问题、除草剂问题、农民增收难等问题,我们利用稻田养甲鱼吃虫,在甲鱼防逃栏、防天敌网内种植菖蒲配置中草药杀虫,不使用农药;利用甲鱼天天爬行让农民不用耘田;利用甲鱼吃得多、拉得多的生物功能,农民不用施肥;利用龙虾给甲鱼做环保,龙虾的壳是甲鱼的饵料,不污染水源;为了多养甲鱼我们在稻田环形沟放养鲫鱼,给甲鱼喂食,为了给鲫鱼创造良好环境和繁育后代,我们在环形沟种植茭白或芦苇;稻子收割后种上油茶和紫花苜蓿(富硒)……构成稻田小生态系统的平衡,使每亩收入达到1万元甚至几万元以上,中国山区的农民还贫困吗?

推广该模式产品有:以新型稻田模式高粱红稻米、甲鱼、鲫鱼、茭白、龙虾、菜籽油等为代表的立体农业种养产品。

公司共申请和获得12项发明专利和著作权,多维生态农业模式还有:《一种植物防火林带的构建方法》国家发明专利、《一种多维生态羊圈的构建方法》、《城乡室内外庭院经济的构建方法》,《山区库塘水生生物的组合方法》等多种新型模式。

大农业战略思考:下一步多维公司将通过产业联盟、技术集成、标准化制定,把中国三产融合中的先进技术、农业中高端装备、优秀典型循环经济案例集成到一个农业园里进行组装,走出多维生态农业全链模式。今后一个县三五个美好乡村就可以通过新型模式建一个花叶果实畜禽菌多功能大循环农业园,一个县几十个乡建6-7个大循环农业园就可以形成互联网+特色县域经济,同一生态位可以形成互联网+特色区域经济,中国版图横贯东西、纵贯南北很容易形成许许多多有产业支撑的特色小镇——农业园,探索一条中国农业发展新路子,通过采用系统工程方法解决三农问题,走出农业的山路十八弯。

那么,在新型模式下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会不会创造出一个百万亿元级的绿色生态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新动能会诞生五大板块:

(1)新型农业模式技术培训服务业(中国农业新旧模式转型过程中,需要培训的农民群体非常大);

(2)新型模式下的乔灌草装备制造业(76亿亩山区草原大部分结构亟待调优调顺调好);

(3)农业中高端设备装备制造业(农业大国各省市县都需要有三产高效融合的农业园,需要大量的中高端农业装备);

(4)新型模式带来的新兴农林战略产业和市场(替代亿万吨转基因粮棉油和饲料)

(5)我们的绿色生态产业能否紧随一带一路走出国门,修复近十年毁掉的2.9亿公顷世界森林(需要几百亿株苗木),来降低全球极端气候灾害(失去2.9亿公顷森林意味减少1350亿吨二氧化碳的吸收和森林对1500亿吨蓄水保水功能,这是产生极端气候的最主要因素)。

我们利用生物功能和生物交互作用解决了许多农业系统难题,我们利用生物多维组合技术创新了许多新型复合式循环农业模式,我们采用系统工程发展多维生态农业,才能更好的实现农业向绿色转型、向高效转型。

因为老路走不通,中国农业供给侧改革首先必须改变落后的农业模式和化学农业方法,中国农业需要发动这样一场生物绿色革命!探索者往往会是孤独者,创新创造是一种超越,希望国家政府、社会更多的人来支持、参与多维的绿色生态产业发展,我们认为绿色生态产业是21世纪最有希望、最朝阳的巨大产业!

【参考文献】

[1]转引自范大路等.可持续发展衍型山地生态农业与重庆市农业岛持续发展.重庆社会科学,1999.1

[2]叶谦吉,于法稳.重庆市三峡库区建设新型山地生态农业的思考.生态农业研究,199.2

[3]范大路,等.可持续发展衍型山地生态农业与重庆市农业岛持续发展.重庆社会科学,1999.1

[责任编辑:朱丽娜]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农业 模式 生态农业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