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互联网+
科技资讯
2017年12月26日 09:02

...高校内涵式发展背景下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潘璐

摘 要:面对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如何适应时代的发展,课程体系建设是核心,中流砥柱作用的课程体系如何构建及优化,在国家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大环境下,探究此问题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研究法结合自身教学工作经历,剖析了武汉商学院在互联网+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情况,发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缺乏高素质教师队伍、课程质量不髙、教育资源匮乏、课程类别单一四个问题后,提出了从工作体系建设、培训模式、实践育人三个优化机制,以期推动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关键词:互联网+ 本科院校 创新创业教育 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b)-0169-02

在2015年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对于创业创新做了进一步的工作指示,提及了要利用“互联网+”的力量来进一步深化改革,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利用互联网+,为各行各业发展注入新动力,在“互联网+”逐步兴起的大背景下,本科院校作为高素质人才培育基地,应积极回应国家的号召,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1 概念解读:互联网+与创新创业教育

1.1 互联网+

互联网+是指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通过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有机结合,衍生出新的互联网产品,推动知识经济的发展。

1.2 創新创业教育

创新创业教育首先是知识教育,应从课程和教师抓起。要面向学生全面开放创新创业课程及教材,打造高水平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为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知识奠定基础。

1.3 互联网+背景下的创新教育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呈现以下三个特点:第一,教学规模变小。世界各地兴起小班化教学这种新模式,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家完成学业,而且在台湾和香港这种教学方式已经被法律认可。第二,更加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竞争潜力,让学生自主创新、自愿创新、主动创新。第三,以学生为主体。创新创业教育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点、能力水平以及个性特质,合理规划创新创业途径,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2 现状分析:互联网+背景下武汉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2.1 缺乏高素质教师队伍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研讨的引领者,创新创业教师最重要的三项能力是流程和环境的设计能力、提问和倾听的能力以及促动和共识的能力,而拥有此三项能力的教师是稀缺的,因此,创新创业教育应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更快的促进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壮大。

2.2 课程质量不髙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属于新生事物,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没有较成熟的典型案例供借鉴,使用的都是基础性教材,课堂也都是以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为主,未能有效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打破旧知识,领悟新知识,学校本身也受经费限制,没有能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科学研究和理论提升。

2.3 教育资源匮乏

丰富的教育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例如,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专业的创业机构、有利的政策支持以及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如果没有这些资源的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将是无水之源,无本之木,会陷入发展困境。

2.4 课程类别单一

目前的创业理论类课程,主要包括金融、财务、法律等方面的内容,但由于一些高校课程体系建立较晚,且缺乏可借鉴的教学方式,因此设置的课程内容较单一,教学方式落后,且未能与企业合作,开拓学生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机制构建:互联网+背景下武汉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优化

3.1 构建创新创业工作体系

本科院校应结合本校实际,设立各类专业型创新创业中心。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实践场地、指导老师、创新创业培训、政策咨询、对接风投机构等服务,开展项目培育和团队培养,将学生创新创业团队逐步培养成为大学生科技型创业企业,实现资本、市场和投资对接,扶持大学生创业企业健康快速成长,形成从学生个体、团队到企业,从预孵化、孵化到项目落地的一体化创新创业孵化培育链条。

3.2 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培育模式

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学分制形式纳入各学科、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能力培养》《创新创业基础》《企业经营决策模拟》《电子设计与创新》等创新创业课程10余门,将创新教育融入到课程体系。鼓励青年学生和青年教师以核心技术为支撑,改变传统的自上而下的高校科研组织方式。让三人以上的学生团队经过前期的碰撞、交流提出创新思想,再让青年导师加入团队进行引导,最后引入国家级科技平台或科研大团队的软硬件资源作为支撑,形成“1+1+1”创新创业培育模式,增强大学生创业可持续性,提高创新含金量。

3.3 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育人

举办“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大讨论”和“大学生创新创业现场工作会”等,开展项目合作、共建孵化基地、共设孵化基金,全面开展校企、校地合作,汇聚社会资源,探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途径。引入电子商务、新能源、软件行业等新兴企业,设立企业导师,举办创业训练营、暑期学校等创业体验活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创新孵化工作搭建良性发展平台。

4 结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的飞速发展,创新创业教育也将会越来越受重视,本科院校也应积极转变观念,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优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以创新创业发展理念为内核、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扩大创新创业型人才队伍,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伟,邓志超.我国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政策建议[J].教育科学,2014,30(6):79-84.

[2] 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12):70-72.

[3] 焦烈,王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2):46-49.

[4] 赵峰.关于构建高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思考[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1(4):33-36.

[5] 于杂.英国大学创业教育课程研究[D].迁宁师范大学,2015.

[6]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MVrhmj TFEu QKop Fq C-z Tisb EK_8A0z1qh Tn Lcl Inv7FYBw M6te Zb74fn MEWj RSj JW1C7f Voa XLYPh7pszg Bxf_.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衍生 学生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