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企业统计数据质量的原因及对策
莫钧翔
[摘 要]统计数据真实准确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目前,我们经常在报纸或刊物上看到“统计数据失真”的报道。然而,统计数据质量不是简单的失真就能说明问题的,失真只是一个表象,究其原因,还是统计部门自身统计方法、机制等各方面存在不足。针对此问题,本人仅从一名统计工作者的角度分析其成因和解决对策,以期对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统计数据;质量;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7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8-0099-01
引言
随着现代经济步入世界经济一体化时代,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获得长久生存与发展,必须要有一个健全、高效的信息系统,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所需的各种内外信息。因此,企业统计部门发挥着越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经济结构的复杂化,统计数据的难度也日益增大,因此统计数据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分析造成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对策,以保证统计工作的质量。
1 当前统计数据质量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1 统计管理体制存在缺陷
目前,我国石油企业实行的是“集中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一方面,统计机构完全按照总公司规划设置,各级统计机构作为行政部门处在各级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其人权、事权、物权等均受到严格的控制,因而难以发挥其职能;另一方面,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造成了政府统计和部门统计之间的职能交叉、重复和遗漏,数出多门、数出无门普遍存在。总之,统计管理体制上的缺陷,使得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受到严重影响。
1.2 部分统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职业道德缺失
现阶段,许多单位的领导层认为数据统计工作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对工作人员素质要求不高,很多人都能胜任,于是会把一些文化水平较低,却比较老实、听话的人安排在统计机构。这些人由于理论知识的缺乏,必然在工作实践中难以承担起统计工作的职责。并且有些人还存在职业道德观念、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统计人员调动也比较频繁,这些都不利于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1.3 统计数据方法不够科学
全面统计报表是目前取得统计信息的主要调查方法,但是当今市场调查对象复杂多样、市场发展千变万化,因此,全面统计报表这种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分级管理要求下形成的调查方法,很难适应当前的形势。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成为统计工作必备的工具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统计工作仍不尽人意。例如:统计分析工作仅仅是事后分析,用于讲解说明统计数据,没有很好地通过网络技术的信息共享等先进方式展开事前预测和分析工作,信息的搜集缺乏系统化和综合化,没有发挥出统计预测的职能;由于目前地方统计数据的公布缺乏国家统一的标准,各地方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在分析研究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时,在互联网上经常查询不到完整的统计数据。
2 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改进对策
2.1 改革统计管理体制
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形势,我国迫切需要对统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统计机构应当建立一套逻辑严密、结构严谨的统计指标体系,综合反映经济概况、经济实力、发展水平以及产、供、销、人、财、物的全面情况,并且要保持其相对稳定性和保证其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同一统计指标绝不能出现不同的界定。另外,我国相关部门还应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先进统计调查做法和经验,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完善统计数据质量的控制指标,尽快实现对统计数据产生过程的全程质量控制。从目前的形势来看,实行各级统计局“一边靠”的管理体制,是改革现行政府统计管理体制的一个有效办法。國家统计总局主管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省、市、自治区统计局直管各地、市、州统计分局;地、市、州统计分局直管各县、市统计支局;各县、市统计支局直管各乡、镇统计站。各单位以相关统计法律法规为准则,对统计数据质量进行定期检查与监督为统计工作保驾护航。
2.2 整定统计队伍,提高人员素质
高素质的人才是统计数据质量得以保证的前提。首先管理人员需要稳定统计人员。统计人员变动要征得上级统计部门的同意,如果擅自对人员进行调动,需追究其责任,这样就可以保证统计队伍的稳定,从而有利于统计工作人员长期在此岗位上不断积累理论知识及实践经验,便于日后更好地开展统计工作;其次要完善与统计相关的业务知识教育培训机制,在实行统计人员持证上岗的基础上,通过岗前培训、定期轮训等方法不断提高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其业务处理能力,同时应采取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实现统计工作人员对统计相关业务知识的终身学习。另外,企业领导在待遇、升迁、深造等方面要给予统计人员更多机会,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被领导所重视的,认识到自身的价值,这样不仅会激发在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统计工作中。此外,统计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其职业道德观念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管理层需强化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的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典型,培养统计工作人员尊重科学、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忠于职守的工作作风。
2.3 对统计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对统计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是提高统计数据质量的重要途径。相关统计部门要根据经济结构、经营方式和经济机制的变化对统计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及调查条件,选用适当的调查方法,逐步形成以定期性普查为基础,以经常性调查为主体,以重点调查、科学核算和综合运用有限的定期报表为辅助部分的统计调查体系与方法,从根本上杜绝传统统计方法全面布置、层层汇总、数字失真、机械求全的弊端,这样就能有效减轻统计人员的工作负担,便于其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统计数据的分析与研究中,从而很好地保证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统计部门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投资,建设计算机辅助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原始数据采集、资料储存加工、信息传递利用的现代化,这样能够有效提高数据统计的及时性和高效性。伴随着信息传递技术的应用,新的调查技术在不断创新,计算机辅助调查、电话输入数据搜集系统等被逐渐应用到统计工作中,所有这些都将从根本促进统计数据质量的改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对管理者和决策者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正确地把握经济形势以及作出科学决策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针对当前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相关人员需对统计方法及体制进行改革与完善,使其适应当今时代的需求,另外,统计人员较高的技能水平及职业道德观念也是统计数据高质量的重要保证。综合做到以上几点,我们相信统计数据质量将会有很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郭培志,杨会生.统计数据质量问题探究[J].统计与管理,2015,(11):20-22.
[2] 郑大龙.浅析统计数据虚假的成因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6,(19):84-85.
[3] 张蕾.统计数据质量问题及对策[J].统计与管理,2014,(09):1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