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软交换技术的NGN网络规划设计方法.pdf 全文 毕业论文 文档在线
马玉军+田洪海
摘 要:信息技术手段的高速化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持。NGN网络技术代表了通信业务的融合式发展趋势,同时其也预示着通信网络的发展方向正逐渐由技术驱动转向为业务驱动,NGN网络时代已然来临。但如何能将NGN网络所具备的快速生成、灵活计费等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现已成为影响组网设计的一项主要难题。本文介绍了NGN网络的内涵,分析了软交换技术的主要功能,并最终就应用软交换技术来开展NGN网络规划展开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NGN网络 软交换技术 组网设计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0(b)-0012-02
NGN网络技术是电信业的一项核心技术手段,通过对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网络利用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更好地控制网络建设成本,并为各项业务的开展提供必要的基础保障支持。但是就目前我国电信业的组网建设发展现状来分析,依然普遍存在着大量的不合理现象,例如:组网设备配置不当,对于网络系统功能的发挥产生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在本次研究中将基于软交换技术的角度,来探讨NGN网络规划,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NGN网络也被称之为下一代网络,具体是指在IP中心基础上,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并由此来构建起NGN网络体系。从传输、交换以及数据等网络角度来分析,NGN网络则包括了下一代智能光网络、软交换体系以及互联网技术。然而也需注意到这些概念大都是从宏观角度来进行考虑的,而如果是以微观角度来对此做出定义,对存在于光联网的体系架构,采用软交换设备促使视频网络、数据网络和语音网络能够得以有效达成,这一体系架构即被称之为NGN网络。软交换则是指能够达到呼叫控制的实体,重点所突出的是在应用软件的条件下能够促使媒体网关当中的呼叫控制功能被分隔出去,此种功能更加集中化的体现在信息、命令互联互通,以及管理控制与呼叫选择等方面,由此也便可在该功能基础上实现业务转移。另外,软交换功能的实现,也常常体现在网关、带宽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当中,以便能够给予各项数据信息内容的传输提供以基础保障。
1 软交换技术功能
在整个NGN网络体系内,软交换处在控制层内,主要是和媒体层网关互相作用影响,获取正在处理的相关呼叫信息,并指示网关完成呼叫。其最为核心的一项任务目的即为基于各点之间构建起联系性,这一种联系性可能是一种单一的呼叫,亦可是一种相对比较繁复的处理过程。从整体上来看,软交换具体需实现的功能主要包括了以下几项。
1.1 媒体网关控制功能
这一种功能可被视作为是适配功能的一种,其可与各类媒体网关相连接,例如:较为常见的就包括了IP中继媒体网关、PSTN/ISDN、ATM中继媒体网关、无线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以及数据媒体网关等。并且媒体网关的控制功能还能够直接和H.323终端以及SIP客户端相连,并为之提供以有关业务。
1.2 呼叫控制功能
此功能是软交换技术最为核心的功能技术之一,其可为基础呼叫的确立、保持与应用提供以控制功能,其中具体包括了呼叫处置、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测以及资源控制等多方面内容,甚至可以肯定地说呼叫控制功能就是整个NGN网络的绝对核心。
1.3 信令互通功能
软交换是NGN的控制中心可借助于特定的协议及外部实体,例如:相关的媒体网关、应用服务器、媒体服务器、策略服务器、信令网关以及另外一些軟交换来实现交互,NGN系统当中各实体之间的协同合作来处理各项具体高度复杂性的业务内容。
1.4 业务提供功能
软交换在网络由电路交换网络相分组网发展演变的过程当中应当可提供以汇接局和端局交互机所提供的各项业务内容,其中具体就包含有各项基础业务及额外新增业务;另外,还要能够和当前的智能网络体系相适应,配置智能网业务。
2 应用软交换技术的NGN网络规划
2.1 确立NGN网络关键技术
在开展NGN网络规划之时首先一点便是要确定出NGN网络关键技术。基于软交换技术的角度来考虑,这一技术重点突出各项业务承载应当由IP技术来实现,同时还引进有Ipv6技术来确保网络系统的整体吞吐量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并且,还可引进MPLS技术,来保障各个链路层之间的协议系统诸如以太网、ATM/FR能够和IP层之间密切结合。而针对传输及高带宽交换,则可借助于光交换网络以及ONT来达成,基于此项技术指导下更加重点突出的是软交换网络体系结构的建立,通常体现在应用、传输、控制与接入等多个层面当中,以确保语音、视频、多媒体等业务能够得以顺利开展。
2.2 设计NGN网络组网方案
在应用软交换技术的基础之上,为确保NGN组网能够得以顺利达成,其核心重点更多还是突出体现在对组网方案的设计上。基于这一方案内容的要求之下于核心设备上做出科学抉择,例如:应用软交换设备、服务器、信令网关及多媒体资源服务器等,并基于此来选用两台交换设备以确保各核心设备之间能够得到有效衔接。为保障整体网络系统的应用稳定性与安全性,可把防火墙布设到设备和外网之间的架构层面。而且,在组网设计的过程当中还应当引进终极网关设备,最大限度地确保网关设备能够与网络相连,从而便可确保在一台交换机设备发生故障问题时,终极网关还能够同时连接上另一台交换及设备,切实保障网络通信不受干扰。通常情况下,为确保网络设备应用价值能够得以最大程度发挥,在连接PSTN和网关设备之时,还可引进多台中继网关设备,其最为核心的作用价值体现在能够保障通信网络的正常工作。此外,在进行组网方案设计时,还必须保障PSTN主体作用能够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前提下,保障话务转接能够基于软交换设备与系统内有效达成。
2.3 配备NGN网络组网设备
在软交换技术指导下,重点突出NGN网络设计的设备配备工作。组网设备配备应考虑到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内容:(1)要充分照顾到控制层设备的配备问题。如SofiX3000的配置,要确保其在NGN网络当中可有效达成语音模块、多媒体业务模块等多方面业务设计要求。也别是语音模块的作用价值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话务层上,多媒体业务则更多集中体现在视频业务、开放业务接口等方面。而且在控制层内,呼叫处理、用户认证、连接控制等业务内容也必须在核心设备上应用软交换技术才能够实现。(2)由业务层设计方面来考虑。鉴于在NGN网络设计过程中必须在数据处理服务上能够持续加以改进、完善,如语音的识别、控制与播放等,因此,便可将MRS6100服务器布设在业务层内,由此各项资源便可基于服务器应用下提供给NGN网络。
3 结语
总而言之,在当代的NGN组网设计过程中必然要应用到软交换技术手段,因此,就必须对NGN网络规划与软交换技术之间的关联性做到准确认识,并基于此制定出与之相对应的网络组建方案。同时还要在设计过程之中由终端设备、接入层、业务层、控制层等多个环节来具体实施,以保障对各项设备的科学配置,只有如此方可确保在满足于系统应用的前提条件下,最大程度地满足于网络规划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再峰.NGN SIP的标准化[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14,27(S1):37-43.
[2] 刘真,杨景,李国杰,等.基于Parlay和OGSA的NGN业务生成框架模型[J].通信学报,2016,28(2):64-74.
[3] 李立,杨放春.融合网格的NGN增值服务平台及建模分析[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5,29(11):2545-2548.
[4] 焦彦平,李唱,李建华,等.基于NGN的网络融合技术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4(1):69-72.
[5] 成晖,王晓杰,王艳,等.NGN技术的演进与组建NGN网络的可行性研究[J].通讯世界,2016(15):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