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区县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互联网+
中国科技博览
2018年01月02日 02:36

浅谈基层公共书馆信息化建设策略.doc

马小娟

[摘 要]本文从现阶段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着手,探讨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由此提出了加快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48-0332-01

图书馆是传播文献信息资源的枢纽,是保存和传播人类文明成果的重要机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图书馆的各项工作中,我国的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是作为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基层公共图书馆,在当前信息化建设大潮中却举步维艰、发展缓慢,严重影响了基层公共图书馆的健康发展。

1.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图书馆信息化是指图书馆在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制作、传递利用等各项工作中,应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处理技术等手段,对图书馆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改造,以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普遍共享,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最终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1 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可以推动图书馆的管理工作

图书馆自动化信息管理的系统能实现图书采购、编目的自动化管理,读者也可以通过网络查到图书馆内文献及资料的存放和借阅状况,可以大大的提高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效率,使图书的流通工作更具人性化。建立图书馆工作的信息网络,更可以实现合理配置图书文献及资源,使管理中的工作统计也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与传统图书馆的手工操作相比,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促进和完善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信息技术使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更容易实现,只有将现代的信息技术应用与图书馆的管理,才能为读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1.2 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改变了服务的模式

把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在图书馆的建设中,不但改变了图书馆信息资源的结构和获取馆内信息及资料的方式,同时也促进了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转变,改变了服务的理念。图书馆业务管理的手段日趋多样化,而服务范围也逐渐扩大化。通信等信息化的建设是实现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性的关键因素。建立自动的信息化图书馆管理系统,读者可以实现多种的图书检索方式,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数据库浏览期刊文摘等,十分方便。

2.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图书馆自身的努力下,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工作管理日益科学化,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不断改进,队伍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国家对社会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视和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多数大中型图书馆和部分小型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图书自动化管理,建立了本馆的馆藏目录数据库。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目前由于受其自身基础设施、技术条件、人力资源和经费严重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对县级基层公共图书馆而言,信息化建设起步维艰,较发达地区严重滞后。

2.1 财政投入不够,经费不足

由于历史和体制方面的原因,经费不足是大多数基层公共图书馆所面临的现状,经费问题是制约各基层馆发展的首要瓶颈。据图书专家保守估计,一个县级图书馆,当地财政每年最少要投入20万元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而现实中很多县区的投入都没有达到这个标准,有的还相差甚远,有的甚至连职工最基本的工资都无法保证。经济拮据、社会地位低下,使得图书馆人心涣散,无心工作,严重影响了工作进程和职员的工作热情。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2.2 基础设施落后,功能不全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各基层公共图书馆在自动化、网络化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与省市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相比,各县区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严重滞后,藏书老化,服务手段落后,设备不足,有些甚至连基本设施都还缺乏。即便是已实现和部分实现图书自动化管理的图书馆,也还存在不够完善和应用程度较低的问题。有的虽然建有电子阅览室,但是拥有电子数字图书的数量和种类有限。在数据库建设、信息开发利用方面明显不足,面向读者提供的数字化服务内容,尤其是具有本地特色的数字化文献资源较少,远远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甚至一些图书馆由于技术人员缺乏而将省市配置的机器闲置。建设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方向,而实际上各基层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并未真正启动。

3.加快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在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基层公共图书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快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其信息化水平,以更好地發挥其作用,应采取以下措施:

3.1 领导重视,加大政府投入力度

现行的县级公共馆的管理模式是双向管理,即人事、财政由当地政府直线管理,业务由上级图书管理部门指导。图书馆的经费、人员等均在地方政府完全控制下完成。公共图书馆是政府投资的公益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提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公共服务产品,政府应当承担保障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经费。加大政府投入是从根本上改变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关键。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在资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应将本地公共理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和更新改造经费单独列入预算,以防被有关部门以各种理由截留,并加强政府监督管理,才能有效推进公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县级政府每年至少为图书馆拨款30-50万元,并纳入当地每年的财政预算。

3.2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特色信息化数据库

一是各基层公共图书馆应合理利用资金,不断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同时具有互联网浏览、电子邮件收发、光盘数据库和其他数据库的检索并支持远程访问、运行多媒体电子出版物和网上读书、视频点播、多媒体网络教学等功能的电子阅览室;二是在逐步实现馆藏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加大电子文献的采购比例,不断扩大自己的馆藏资源;三是在建立信息化数据库时要充分发挥文献资源的特色和网络优势。建立适用于本地区的有特色的信息化数据库。

3.3 更新观念,创新服务

基层公共图书馆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当务之急是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解放思想,破除陈旧的“重藏轻用”的管理模式和“封闭式服务”的陈旧观念,强化信息服务意识,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只有树立全新的信息化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社会、服务读者”的理念,基层公共图书馆才会开创信息化的新局面。在科技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工作手段已不能满足社会对公共图书馆的需求,公共图书馆要转变服务模式,变被动为主动,向社会公众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个性化信息服务,才能满足读者对信息的多样化,及时性的需求,为读者提供更高层次的信息服务。

4.结语

信息时代,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以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区县基层公共图书馆带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同时也给区县公共图书馆带来了发展机遇,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了基层公共图书馆向计算机化、网络化、数字化发展。区县基层公共图书馆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才能满足信息社会人们对公共图书馆的要求。才能更好地促进基层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杜冰.《浅谈图书馆信息化建设》2010.第9期《金色年华》.

[2] 郝世英.浅谈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17.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图书馆 文章 公共图书馆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