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中的继电保护技术
郑少恒
摘 要:随着智能电网建设规模的日益扩大,智能电网已经成为我国电力技术发展的主要趋势。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在智能电网发展趋势影响下继电保护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本文基于智能电网视角分析继电保护技术,以期为构建安全可靠的继电保护体系提供建议对策。
关键词:智能电网 继电保护 可靠性
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b)-0046-0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技技术的发展,作为支撑经济发展的电力系统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而实现了智能化操作管理。例如:电力传感测量技术、IEC61850标准的实施等都为智能化电网建设提供了基础。当前我国正处于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时期,提高智能化操作对于提高用户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第一道防护,能够及时有效地对电力系统进行监测与保护,因此,基于智能电网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动继电保护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是当前电力改革建设的重要内容。
1 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的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以及电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电力企业面临的用电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如何构建安全高效的电力网络体系是当前电力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的应用,我国电力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尤其是“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大智能电网的建设力度。实践证明智能电网的建设无论对于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还是优化配置电力资源配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继电保护作为电力系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强化继电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是,首先,继电保护可以有效保证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虽然智能电网发生故障的几率越来越小,但是其仍然存在故障,而且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电网故障的隐蔽性也越来越突出,而继电保护则是及时发现故障与解决故障的重要技术手段;其次,继电保护有助于降低电网损失。在电力系统出现故障之后如果没有及时做出相应的判断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继电保护的功能就是第一时间根据故障做出准确的动作,以此降低损失。例如:在高压电力系统中,如果遇到电流增大或者电压降低的故障之后,继电保护就会第一时间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从而避免造成其他元件的故障,将损失控制在最低。总之继电保护的最大作用就是保证电力网络安全运行。
2 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的构建体系
随着智能电网模式的发展,继电保护也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例如:传统的集成电路型继电保护模式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微机型继电保护,而且此种模式在大数据技术下也在不断创新与发展,由于智能电网的发展,传统的继电保护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因此,构建继电保护体系是强化对继电保护的可靠性的评估。基于实践经验,继电保护在不同的电网环境下所测得到的数据具有高度的离散性,如果采取平均值计算则会削弱继电保护的可靠性,因此,需要基于大数据技术而构建具有实时监测的继电保护体系。
在智能电网环境下,智能变电站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实现了“三层两网”,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通过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对各个层面的实时控制,通过对智能变电站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传统继电保护与智能化继电保护的差别,传统的继电保护采样值主要是由传感器直接传递到保护装置上,而智能继电保护则是将采集的信息通过合并单元汇集后交由交换机传递给保护装置,这样消除了二次电缆的故障因素,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效率。综合考虑智能电网的发展对于继电保护会产生以下影响:(1)智能电网系统中的元件增多,尤其是元件的精密度、科技含量越来越高,这样对于继电保护系统而言带来了优势,与此同时也增加了继电保护的难度,尤其是提高了继电保护的可靠性。例如:在智能电网环境下,任何细微的故障都会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要求继电保护系统要增强可靠性,建立完善的建模体系,准确把握智能电网中的故障。(2)继电保护的结构将更加复杂。传统的继电保护是以点对点的连接方式,而智能电网的普及则实现了以太网连接,这样一来拓扑结构存在较大的可塑性,因此,要求继电保护结构要更加灵活。(3)自动装置功能要求提高。例如:在智能电网中的PMU和WAMS网络可以为电力系统提供防御和紧急控制,从而实现智能电网的控制目的。但是由于智能电网建设的过程中还必须要考虑与传统电网模式的衔接问题,同样继电保护也要考虑与传统继电保护的配合问题,因此,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例如:在线路采取差动保护时,线路一侧使用电磁式电流互感器,而另一侧线路则要采取电子互感器,这样可以避免出现保护误动。
3 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策略
智能电网建设是我国电力发展的主要趋势,根据实践调查我国智能电网建设还存在以下问题:用电负荷不集中,远距离、交直流混合输电模式容易发生电力安全事故,尤其是远距离的输电体系为重大停电事故埋下隐患;电网接纳能力不足影响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例如:新能源电力的应用虽然有助于实现供给侧结构,但是新能源电力具有间歇性、随机性的特点,此种特点会给当前电力系统的运行造成冲击;配电网发展滞后等。正是基于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中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加强继电保护建设就显得格外重要。綜合考虑继电保护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发电机保护。发电机是继电保护装置的重要保护内容,需要关注内部短路。(2)变压器保护。(3)直流线路保护以及交流线路保护。我们知道,距离保护易受高阻接地影响,一旦在系统振荡中,发生短路的情况,那么以我国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就很难对其进行应对了,因此,相关人员就必须注意到其应用于同杆并架双回线时,受所利用电气量范围的限制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交流电路的跨线故障和零序互感等因素的相关影响,对于具体的问题,必须要保持高度的警惕。
3.1 广域保护技术
所谓广域继电保护技术,指的是以子域作为分析单位,对子域内继电保护信息进行有效采集,并对其进行域内和域外的综合判定。广域保护技术的主要优势在于其能实现自动化控制,在确保智能电网运行安全性上有着巨大的优势。同时,广域继电保护技术极大加快了保护动作实施时间,且显著提升了其与电网的保护配合,使得继电保护效率大大提升。该技术较强的自适应判断能力和保护能力,使得其在电网诊断和恢复上更加智能和高效。
3.2 保护重构技术
保护重构技术的主要作用是对继电保护系统进行在线配置和重组,确保其与电网结构相符合,大大优化了继电保护效果。同时,保护重构技术能够对继电保护系统元件进行实时监测和诊断,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性问题和故障,并在发现失灵故障后自动进行替代,以恢复继电保护系统的运行,达到自我发现和自愈功能。这样一来,有效避免了继电保护故障问题导致智能电网故障,大大提高智能电网运行的稳定性。
3.3 集中式后备保护
对于集中后备保护而言,其决策主机主要位于系统某中心站,而覆盖范围则包括了整个区域电网,不夸张地说,其所包含厂站甚至能够达到数十个甚至更多,因此,对于其具体的保护,就必须以被保护设备为基本单元,通过直接集中全部信息的方式来进行故障判断。只有如此,对于集中式后备的保护才能够真正达到标准。
总之在全面构建智能电网建设的新常态时期下,继电保护是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基础,是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因此,要立足于智能电网建设视角提高继电保护技术,促进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实现电力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参考文献
[1] 胡博,牛聪.浅谈智能电网环境下的继电保护[J].中国高技术新产品,2015(4):10.
[2] 薛鹏程.智能电网环境下继电保护的发展现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11):299-300.
[3] 郝文斌,洪行旅.智能电网地区继电保护定值整定系统关键技术研究[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1(2):80-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