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轻松”地走过第7年

互联网+
腾讯数码
2018年08月10日 00:25

8月8日,知乎北京举行的「海盐计划」发布会上宣布完成了E轮融资,2.7亿美元的数额也创造了知乎自成立以来历轮融资的新记录。

值得注意的是,在随后的公司内部邮件中,除了宣布“新一轮投资将用于AI 技术、内容生态、知识服务和商业化等多个维度”这样的常规操作之外,CEO周源还点出了知乎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让人们轻松获得可信赖的解答。

行业之痛:创作者和用户的重负荷

在知乎之前,“内容”是一门标准的叫好不叫座生意,无论是创作者层面还是用户层面都有着自身难以破解的痛点。

在创作者层面,由于创作本身是一个表现主观意志和个人积累的过程,导致优质内容的形成不仅需要创作者付出大量的精力,由于主观意志带有鲜明的个人标签和创作环境标签,优质内容往往还会带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于是内容创作成为了不可承受之重:创作者一方面要想方设法维持内容的稳定产出,同时也需要考虑如何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显然是一件非常累的工作。以至于当我们现在谈到天涯、起点等平台时都会有很强的“穿越感”,而平台本身也受制于内容重压下难以完成转型。

在这样的现实压力面前,基于内容行业存在如上所述(产品生产成本高、回收定额定量)的天然痛点,随后入场的创业者们在生存压力下,开始越来越多地将内容获取方式从“原创”转变为“抓取”或者“组稿”。

当然这样的行业集体转型也带来了一些“好处”,比如互联网中可以搜索到的信息有了明显增加,获取渠道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丰富,但随之而来的是用户体验层面的直线下降:

- 增加了人们获取有价值信息的成本;

- 增加了人们获取虚假信息、无效信息而导致损失的风险;

- 创作者应得的权益被大量截流,行业良性循环在破坏……

而这一系列对用户体验的破坏,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的使用心理,让人们下意识地将“阅读”和“搜索信息”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从而被动地在使用习惯中减少了很多投入“阅读”的时间,甚至对内容创作者和内容平台产生了不信任。

因此在知乎的成长过程中,很多质疑都来自于这个方面:知乎上的内容很丰富,也很有意思,在中文互联网中有很强的不可替代性,但对于用户来说是不是负担太重了?又如何在这样高负荷和乱竞争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呢?

知乎策略:让获取价值变得轻松

你很难说“内容”不重要。因为从如今的社交媒体传播规律来看,运营能力、营销能力再强,最终形成流量聚合的核心必然是内容,即通过内容来划定自己在行业中的核心场景,否则任何“留存”和“粘性”都是没有意义的。

那么内容行业的问题出在了哪儿?大概是在产品结构中赋予内容的职能。

在传统的内容平台/社区内,内容主要承担的是“创作者进行个人表达”的职能——这与传统场景中内容的职能并没有太大差别。在这种情况下,虽然上个时代的内容产品们也会增加“评论”、“回复”、“点赞”、“分享”之类的要素,让产品偏向于SNS社区,降低了产品“纯创作”的氛围,但这些功能也往往惯性地围绕着“创作”进行服务。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不久刚刚经历过大战的虎扑。作为诞生于web1.0时代的内容社区,大部分的互动功能都是为了推介优质的内容,并不会直接参与内容创作的过程,也不会影响内容创作的结果,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内容“重负荷”的痛点。

那么现在的内容更合适的职能是什么呢?信息价值的传递。

进入社交网络时代之后,我们可以接触到的信息数量在不断增加,但可分配到单一信息上的注意力也在相应减少——这客观让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深度阅读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少,快速获取关键信息的需求变得越来越高。

所以当我们谈到知乎的核心竞争力时,其实不是“内容的重”,而是“获取价值信息的方式轻”。

例如将内容工具化,即更多与实际问题、实际使用场景进行对接,减少无效信用和重复信息的干扰,降低用户的信息筛选成本。

在这个层面上,知乎也将自己定义为可信赖解答的工具入口。知乎成立至今,已经积累了超过 1.1 亿个回答。这些回答来自于亿万知友慷慨分享的知识、经验、见解。它们或许关于临时需要解决的小麻烦,或许关于人生的重要抉择或难题,或许关于兴趣爱好,抑或只是关于对世界的好奇。大家沉淀的有用有价值的内容,为那些或大或小、不断重复又规模庞大的问题提供了解答。

再例如将内容创作交互化,即不去刻意区分创作者和阅读者,而是统一成为参与者,让“内容”的职能变成“解决问题”或者“沟通媒介”,从而以“更轻松”的方式进行流转。

知乎的自身定位是这种“轻松策略”的具体体现之一。虽然在外界传播环境中,知乎始终以“优质内容生产者”的角色出现,但知乎却将自己的产品基础定位于“社区”,即以社区为土壤、以质量为导向,建立起的以问答为基础的内容生产和消费机制。

在这样的轻负荷运转下,截止到今年六月底,知乎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 1.8 亿,相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多,已经与百度贴吧和新浪微博等开放性的内容社区无限拉近距离,也给了资本市场持续对产品看好的理由。

未来:有问题上知乎

如今知乎完成的E轮融资也确实只是个起点:

前七年,知乎通过有些执拗的投入与专注,解决了这类稀缺品在市场中的价值认可;新的七年周期,在市场已经不会给予知乎一个“创业公司般宽容”的情况下,更大更关键的挑战已经来到了面前,比如如何不断增加的应对用户圈层和内容偏好的复杂性、如何使用消费者将会进入的更多消费场景和专业诉求。

总之无论是过去的重内容也好,还是知乎带来的轻内容也好,我总是欢迎这类产品最终走向成功的,毕竟与其他行业通过互联网放大或者加速价值不同,归根结底,内容是创造价值的——而正如周源在内部邮件里所说,垃圾泛滥的互联网信息海洋中,真正有价值的信息是绝对的稀缺品。

本文来自订阅号“互联网指北”(hlwzhibei),专注于互联网文化、营销、产品。转载必须保留作者、公共帐号信息,必须与本文严格一致,不得修改/替换/增减本文包含的任何文字和图片,不得擅自增加小标题、引语、摘要等。文内所用图片来自相关媒体报道截图,为非商业用途。如有疑问请联系作者:melodyfu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内容 创作者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