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淘改版,为何回到“失控”的感觉?

互联网+
腾讯数码
2018年10月07日 15:00

不过,此刻,我们想说,曾经大而全的淘宝,却正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轻,越来越简单,它已再度回到舞台的中央。

这是上周五手淘改版后给我的印象。

此刻你也能看到,整个第一屏几乎完全栏目化、频道化、索引化、社区化。栏目远较过去清爽,核心板块如“猜你喜欢”占据更为醒目的位置。升级之后,用户可通过第一屏直达服务,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下拉多屏、越过重重主题或图文寻找了。

当然,下拉一屏,会更出乎你的意料。因为,它完全是一种“千人千面”的信息流策略,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淘宝,一切似曾相识,又充满新奇。那个曾经庞大、驳杂的淘宝确实远去了。

显然里面有一种理念升级。那就是,淘宝已从“以商品运营、功能型服务”为中心过渡到“以消费者精细化运营”为中心的阶段。“千人千面”背后,有技术、数据以及诸多商业化支撑。

你可能觉得,这策略好像是在拾人牙慧嘛。强调信息流最力、商业成效最显的是FB、头条们;栏目与频道的平台化风格,多年来,SE、浏览器们早就成熟了。而将它们重整的案例,腾讯生态尤其最新崛起的拼多多们,概念还热乎呢。

将手淘的动作归于应对竞品或同行挑战,可能有点辱没它多年的努力。

事实上,若你熟悉一点淘宝的历史,哪怕简单的节点,也会发现,今日手淘改版一点都不突然。此刻淘宝模样隐含的趋势,一直是它诞生不久就追求的目标,已持续多年,策略一以贯之。

淘宝变革钩沉

这里,我就先来做个简单钩沉,主要依据人事与策略变化,让你看到蒋凡之前的几个关键节点:

1、财神周期(2003-2008),开放平台定位,初级社交电商风格。

相比当年ebay,这是一种"倒过来看世界"的思维。它当然关注交易本身,但更关注消费者一端。后来淘宝模式融汇B端,仍维持着强大活力。

2、铁木真时期(2008-2012)。“大淘宝”战略,生态开放。

财神当年离开,原因之一就是在发展策略上与马云趋势判断差异较大。铁木真上任后,“大淘宝”战略落实,显示出一种从C2C向综合电商平台迁移、打通商家+第三方伙伴+物流等产业链的动向,平台格局大幅提升。

淘宝孵化了许多内部平台,表面看只是新业务诞生,实际上也是淘宝变得“大而全”之后的一种自我蜕变,就是围绕用户与商家不断减负,回归初心与简洁。否则它会被自身的芜杂拖垮。

3、语嫣(张宇)时期(2012-2014)。明确发出回归“简洁”信号。

2013至2014战略发布会上,面向商家,她提出“小而美”与“极简主义”。

当时她的一句话,今日看亦极具眼光。她说,淘宝要学会让自己“失控”,不要死控流量,要给商家“松绑”,释放更多权利,让市场、商家自己判断,精细运营。

这周期,淘宝走向简洁、时尚,商品类目开放,以人群、场景、需求定义组合,满足个性化、细分需求。此外亦增加“万能的淘宝”、“爱淘”等栏目。

4、行癫(张建锋)时期(2014-2015),应对无线化挑战。

技术出身的他回归淘宝,主要应对无线化趋势。2014淘宝卖家年会上,他在语嫣“小而美”基础上强调,必须走多样化(产品、服务)、多元化、无线化之路。其中移动变革最明显:手淘改版后微淘与淘宝账号体系打通、推出“发现”机制、鼓励媒体参与淘宝建设等。随后不久,行癫兼负三大零售平台。

5、“班委制”时期(2015-2017年)。

行癫后来转岗中台事业群,零售事业群不设具体负责人,实施班委制。这周期天猫声量十足,聚划算并入其中,但手淘作为统筹入口,价值反而进一步凸显。截至目前,亦是如此。

这周期无线化程度走高,数据+技术驱动力增强,初级形态的“千人千面”形成。但挑战依然艰巨。除消费升级、品质困惑,社交新媒体平台之下,社交电商、消费细分市场出现诸多竞对。

这周期,阿里还曾推出“百川计划”。这是整体开放策略,涉及技术、数据、用户、商业化、基础设施等层面,里面亦隐含淘宝流量革命。只是,策略忽视了移动端瓶颈(APP恰恰开始弱化)、开发者与商家竞争,阿里内部亦左右互博。最终计划并无多少声量,很久已不再提。但它仍然反映出阿里尤其淘宝借助开放完成蜕变的意识。

钩沉这些,是要你体会到,淘宝不是为了竞对才变革自身。“大而全”的淘宝与“小而美”的淘宝之间,已经博弈15年了。每一波人都有许多超前的趋势判断。

只是说,每一波人也都自己无法逾越的发展阶段限制。平台转型需要许多支撑条件。比如ICT基础设施成熟度、阿里技术研发力、数据(包括用户)维度与共享度、阿里组织协同、生态完整性等方面。过去,许多都远不够完善,所以每一轮只能推进到所能匹配的程度。但你应该觉察到,阿里人一以贯之的变革意识。

2017年上任的蒋凡,面临着同样的挑战。

当然,此前他已在淘宝无线化、社交化维度做了很多幕后工作。不过,面对未来,作为当家人,他同样必须在前一波阿里人的基础上提出新的策略,并紧迫落实。因为,虽不是为竞对而变革,但放在此刻的竞争氛围,形势多少显得更为严峻一些。

这也正是他在今年卖家大会暨15周年庆典上提出核心诉求的背景。他强调,必须在“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指引下,回到“简单、普惠、原创”的世界。

手淘改版的核心理念,确实迎合了这三个层面。

而它具体实现的路径,在蒋凡那里,则是从“流量运营”过渡到“用户运营”、从“营销拉动交易”转向“会员精细化运营”带动复购,增强粘性、从“单一商品运营”走向IP、内容社区、商品多元化运营。手淘新版,显然也遵从了这三条路径。

淘宝变革效应

我想,应该分几个层面吧,比如:

一,于淘宝自身来说。

走向“简单、普惠、原创”,不但赋能B端,更适应C端诉求,回归“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理念外,其实也有淘宝在阿里内部的价值重塑。

你知道,淘宝孵化出支付宝、天猫、阿里妈妈、聚划算(后并入天猫)等诸多平台。在零售事业群里,它从当初交易属性明显的GMV大户转变为淡化交易强化生活方式的历程里,做了很多自我牺牲。2014年IPO之后,当天猫壮大、多个平台生龙活虎之际,淘宝声量一度被抑制。

但事实上,淘宝其实一直在重新定义自身。在上述几波淘宝变革周期,无论他们如何定义淘宝,有一点并没有变化,那就是淘宝依然是阿里集团非常核心的基础平台,也是生态体系的关键土壤。记得行癫说过,没有淘宝,阿里生态不会完整,行业也不完整。

过去几年,淘宝除了改造流量经营、迎接无线化之外,还在垂直化层面持续驱动着诸多行业的C2M或C2B商业模式形成。我们看到的“淘宝造物节”,表面只是商品展示活动,其实正是淘宝模式驱动、反哺中国制造业、创意文化产业的信号。

“万能的淘宝”是个商品的平台,当它撬动后端之后,走向品质、场景、个性化的淘宝,会成为无数中国人生活方式的舞台。这不但会洗刷淘宝过去遭遇的原罪,更会成为中国制造业、服务业升级的基础平台。

一个品质生活的淘宝,以它的体量与影响力,对于当代中国来说,在许多层面,都是无可替代的。

二、于阿里集团来说。

手淘改版背后,既是整体战略的输出,也是商业模式的重塑,更是会影响到未来的变现策略。

为何说,一个手淘改版,折射阿里集团整体战略输出?

你需要看到,手淘不只是淘宝自身的移动入口,而是阿里集团几乎所有入口的集成。包括天猫在内,其他入口,没有一个具有淘宝的心智渗透力、负载力。这与淘宝作为母体的开放的生态价值有关。

15年来,淘系土壤中,各路平台之间统了分,分了统,统了再分,持续不断,反复上演。但内在核心舞台,在于淘宝的容阔力。当然,里面源于阿里集团的开放与节制的美学。当这个庞大的组织经历过一波开放之后,它会来一波内部的平台化整合,不但有平台运营的集约化诉求,更有防止官僚化、推动持续创新尤其微小单元及个人创新的动因。

淘宝从大而全变成小而美,再到今日的千人千面,也是阿里集团这个庞大组织过滤自身风险、强化开放与创新的关键。

此刻的手淘改版,也是阿里生态体系走向完整(电商+本地生活+金融+阿里云+文娱+菜鸟+阿里妈妈+国际化+投资生态)之后,最新一次战略的集中落地。它建立在背后数据维度丰富并打通、技术壮大、业务版图完整、线上线下一体化运营、机制创新等基础之上。没有底层的贯通,今日手淘改版不可能成功。事实上,这也是过去多年淘宝持续变革的约束力量之一。

为什么这会涉及商业模式重塑?刚才提到了,淘宝早期是C2C,后来兼容B端,慢慢走向今日的S2B2C模式。而从消费者一端,它又是一条C2B的价值链。

很多人渲染淘宝的竞争对手如何之多。但若你反向思考,你应该能体会,这恰恰印证了一点,淘宝这个平台,容阔了市面上几乎所有创新模式。过去几年的轻应用,今日的社交电商、小程序等等,其实都内嵌在平台,只是并不像独立的外部同行那样独立而已。

过去多年,诸多竞对都拿淘宝做靶子,经常有颠覆言论,最后虽然有一些沉淀下来,但大部分都消失了。而淘宝却在

两年前,我问过丽人丽妆创始人黄韬这个问题。他说,无论外部会有多少小的群体,模式多热闹,淘系依然会是整个行业流量与创新的舞台。

这里面不仅仅是规模经济,更有多元化、多样性、内外开放与协同,虽然很多平台自称生态、协作,但淘宝可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化大协作的平台。

虽然新零售非常活跃,天猫越来越具有行业统摄力,但此刻淘宝若失去创新力,整体阿里会陷入重大危机。当然,未来的淘系也会发生新的变化。那是另一回事。

为什么说,手淘会影响阿里的变现模式呢?

这个其实很明显了。过去的淘宝,在开放路径下,品类、SKU、商户、用户都是海量,它大而全,最后形成基于搜索的效果广告变现模式,一点都不偶然。正因为太大,在移动互联网普及深化前,搜索、竞价排名广告才非常重要。这也是以商品运营、流量运营为中心的变现模式。

而今日的淘宝,开始大规模走向“以人为中心”的精细化、个性化、智能化运营,某种程度上,它会局部颠覆阿里过去的变现模式,影响它的传统意义上的数字广告业务。这里面有阿里自我革新的勇气。

但它终会推动阿里整体的数字营销。它已经步入全域营销时代,正在重构互联网业的广告业态。而下一个阶段,淘宝乃至阿里的信息流广告也会持续壮大,而这也只不过是它整体数字营销的一部分,而不像FB、今日头条们过度标榜的那样。

从以商家、商品为中心的运营,转变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运营。从关注商品到关注人本身。也就是人的生活方式的变化。

淘宝变革之于阿里集团价值,无法一一展开,这里再补充三点:

1、手淘变革里,有阿里新零售普及的信号。过去两年,更多围绕的是天猫、盒马们。新零售如果不能落地覆盖更广人群,其实不会有什么普惠的价值。它将有赖于淘宝生态的开放。2、手淘变革里,有阿里“五新”战略走向下一阶段的信号。尤其“新制造”或将接续过去两年夺目的“新零售”,成为新一轮显学。我们确实也看到了淘宝的C2B的力量。3、将提升阿里市值管理能力。手淘不但意味着淘宝自身变化,也标志着阿里生态体系的完整性、协同性、开放性,并涉及到外界如何看待阿里集团的变革,尤其上市公司主业零售事业群的商业模式创新能力。

9月17-18日,阿里将举行本财年“投资者日”活动,相信会有触及。过去几年,老实说,在这维度上,淘宝几乎被抑制了活力。

二、于整个行业来说。

刚才的文字里,我们其实已经提到好几点。比如:

手淘是诸多商业模式的集大成。

于互联网业来说,它能比其他同样迅速放大产业的价值。过去我们担心阿里太大,会出现“大树之下,寸草不生”的局面,最终抑制中小企业创新。而当淘宝走向“小而美”,走向真正的“千人千面”时代,它反而能为许多外部同行创造诸多生长机会,甚至能借助平台的容括力、包容力,帮助它们持续验证自己的商业模式。

没有外部的中小企业创新、新模式的簇生,淘宝虽有自我变革意识,但也很容意识失去敏感。而市场若没有淘宝这类平台,可能局部会不错,整个行业将会失去大规模协同的能力,失去系统创新的能力。因为没有这种平台,整个社会层面的基础设施部分不会有更多的链接,会缺乏集约性。

手淘创新,将会通过放大“新零售”驱动一轮C2B模式的“新制造”热潮。

这对于产能过剩的中国大陆来说,会有推动结构升级的价值。“淘宝造物节”等隐含着这重力量。

最近两年,电商业多有细分,尤其“严选”模式,也在驱动上游供应链与制造端的升级。我们也看到多个平台诞生。但整体来说,它没有变革模式,更多还是在过往的供应链体系里,只是生产环节优选外加平台少部分设计创意,然后落地。它会有价值,但不是一条真正的普惠之路。

拼多多的模式是有普惠的意识,它的社交属性、平台定位,与中国这个阶段的制造力高度匹配,迎合了许多消费者。形式上,它也是一条宽广的开放路径。但它模式过轻,几乎将平台风险、压力都前置到供应链一端,这阶段很难规避品质风险。而这会影响它的变现机制,尤其是它接下来要侧重的信息流广告。

整体来说,淘宝因为起步早,踩过许多坑,沉淀了基础设施,也有偌大的闭环。它虽然进入每一个成熟周期会显得粗糙,缺乏外界小平台的精致,但站在行业视角,仍没有一家能真正担负起它的责任。淘宝其实是包括竞对在内的无数创业企业的清道夫。

前段,黄峥说,拼多多的发展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他强调了淘宝的创新价值。

此外,淘宝创新,侧重的系统化的创新,它的体量决定了,它对一个行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推进,对于一个区域、国家对于新经济模式的认同,对于数字经济转型的趋势判断,远比其他小型平台更有符号价值。

总结:淘宝是一种价值观

淘宝已经诞生15年之久,它的未来形态一定还会发生很多变化。但无论如何变化,甚至未来自身是否会存续,但它身上的一点,应该始终会扮演一种基础的价值观。

那就是在持续开放、前提下,始终兼顾最大多数群体的利益。在这一基点上,不断正向与逆向重塑产业链,提升品质与体验,最终不但改变无数人的生活方式,也持续改变着我们难以觉察的生产方式。

过去多年,夸克对这一平台始终有一种别样的感情,并将它的内在精神不断移植到其他创新的组织中,已经成为我们观察、判断问题的一种基本框架。比如是否开放与赋权、是否自洽、是否普惠,有无结构化的魅力等。

还是套用多年前语嫣的那句话来结束吧,当我们变大变强之后,应该尝试学会“失控”,“松绑”,赋权周遭更多。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淘宝 阿里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