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报“噱头”之下的平安好医生

互联网+
腾讯数码
2018年12月17日 13:59

  “王老师,它的东南亚怎么看都是一个噱头啊。”8月16日下午,平安好医生(01833.HK)中报业绩发布会(香港)开始前,一个女记者私信我。

  她说的是一项合资案:平安好医生与东南亚移动出行平台Grab成立一个合资公司,并获得控股地位。

  一周前已知道。不过,现场听平安好医生董事长兼CEO王涛公布时,也略有疑惑。直观感受是,东南亚人口众多、ICT设施正持续完善,Grab有强大覆盖,有用户有流量,也有支撑体系,尤其独立的支付平台。滴滴都涉入O2O甚至线上线下一体化运作了,Grab们有啥不可。与平安好医生牵手,在互联网医疗领域应有拓展基础。不管如何,用户、流量、支付三方面总有发挥空间。

  何况,本地谈互联网国际化,几乎都将东南亚视为桥头堡。而且,你想在那找个比Grab更有名的互联网平台,也不容易。它是那边最大的独角兽。

  这些因素模糊,应还都合理。不过,夸克很快就理解了它更真实的逻辑。

  譬如站在Grab立场看吧。最近一年动向显示,Grab确实正依托支付、出行基础设施开拓移动出行之外更服务品类,尤其食品等配送,这也是它最新估值高企的原因之一。

  平安好医生CEO王涛透露说,这合资案最初出自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撮合。软银愿景基金既是Grab的投资方,也是平安好医生的投资方(其实还投资了平安另外两个分支)。

  于Grab而言,合作确实有商业逻辑。但更像是资方意志。当然,孙正义的撮合不是没有逻辑。互联网业,许多边界确实正在被打破。交叉处,常常生发颠覆性创新。

  不过,夸克更愿意在平安好医生立场看。它似乎更有价值,也更有视野。

  上面直观的认知,王涛都讲到了。但他提到的另一点,足以让人看到更广的世界。

  合资案虽源于孙正义撮合,但“国际化”确实一直就在平安好医生的视野里。之所以发生在此刻,与诸多背景有关。

  首先,平安好医生IPO,挂牌香港,本身就是国际化的一步,进一步渗透海外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之所以发生在此刻,与“互联网+医疗”板块在中国的落地进程有关。

  王涛强调了这领域巨大的商机,以及种种复杂的壁垒。无论就医、药品及流通、医疗业数字转型,还是话题更重的医保层面,都有无法突破的重重障碍。

  即便数据领先第二名7到8倍的平安好医生,虽然建构起四大业务板块(家庭医疗、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广告),并开始打通线上线下,若细究财报数据,同样能发现,营收最重部分,并非中报强化的家庭医疗或消费型医疗业务,而是健康商城,占比60%以上。若只看营收,截至目前,平安好医生也是个卖货的“电商”概念。

  平安好医生似乎有意淡化这块占比,突出整体营收增幅、用户与流量以及家庭医疗90%以上的同比增幅。但后者不足2亿的营收,折射出互联网医疗板块愈是核心主业便愈是遭受复杂壁垒挑战的现实。

  压力就在于政策管控。这行业远不是充分竞争的市场。不过,这反而为平安好医生出海,创造了空间。

  王涛说,东南亚国家许多方面跟中国类似,但在医保方面,仍还有差异。比如泰国,主要就是个人支付。这反而容易更快建立起一种服务体系,能将平安好医生技术、服务尽快落地。

  他给我许多启发。我认为,平安好医生出海,足可廓清中国互联网业对“国际化”的认知。

  过去互联网出海的部分,更多是工具型业务。行业大都认为,许多服务只有在本地精耕细作之后才好出去。BAT们此前探索多年,也谈不上成功。

  平安好医生嫁接Grab,合理的逻辑在于:面对本地市场各种壁垒,中国互联网企业反而比其他区域市场同业拥有更多洞察行业痛点的空间,并且能更快形成诸多解决方案。这是中国市场的丰富性、复杂性的另一面价值,那就是创新的高地。

  而壁垒不如中国大陆的许多海外区域,反而呈现出互补的局面。嫁接得当,东南亚则能扮演中国互联网快速试错、跑通中国方案与模式的关键场景。然后,经过磨合、试错,最后跑通的模式与路径,反过来则能够让中国市场尤其监管层看到种种可行,倒逼政策变革,并给与其他环节以更多创新的启发。

  事实上,类似逻辑,我们在王兴“互联网下半场”里看到过。我们认为,这是平安好医生这应该也是未来全球互联网业区域落地的真正途径。

  很多人可能觉得,如此“曲线救国”,一定低效。其实有时恰恰相反。我信服李德.哈特经典军事理论著作《战略论:间接路线》里的判断:

  1、所谓间接路线战略,其目的就是要设法使敌人丧失平衡,以产生一个决定性的战果。2、若是一个人沿着敌人所“自然期待的路线”,“直接”地向他的精神目标或物质目标进攻,产生的则常常是负面结果。沿着敌人“自然期待的路线”采取行动,结果足以巩固敌人的平衡,因而也增强了他的抵抗力量。

  话题当然还是绕不过本地壁垒。消息公布当天,我们看到,平安好医生股价先涨后跌,虽有外势原因,更多还是内在商业逻辑的折射吧。

  那么,平安好医生,这个行业领头羊,未来是否就只能沿着曲折的逻辑去发展了?

  那倒不是。在它现有战略愿景、业务版图、组织架构、商业模式以及最新的诸多动作里,正呈现出相反的一面。

  夸克认为,这家中国互联网医疗巨头,更多还是正面拓展、抗战、驱动、赋能,而且背负了远比其他大多数同行更多的责任。

  很多人对它的业务板块似乎熟视无睹。他们看不出其中隐含的一种战略定力。

  这里引述以下平安好医生COO兼家庭医疗版图负责人白雪接受夸克采访时的一些表达。

  在总结过去4年历程时,她明确地表示,有几件事做有几件事情“做得还是非常好的”:

  1、战略。

  她强调,公司的战略自创立期就一直都“非常清晰”。而且“到今天为止执行得非常坚决”。比如,平安好医生并非最早互联网医疗公司,但却是唯一一个一起步就自建医学团队的公司。这里面有许多风险。

  她透露,做出这一决定的就是CEO王涛,“到今天为止,我们还是非常感谢王总的这个决定”。

  2、医疗和健康并行。

  其他同行更多是健康与医疗分立的项目,平安好医生一起步就坚持医疗和健康。

  “成立之初,既做用户与流量,也探索的商业模式,这是很罕见的,”白雪说,按互联网的规律,一般是先砸钱、拉用户,只要流量,不用考虑收入。此前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这规律,阿里之前也是如此。

  平安好医生也有理由延续这规律。因为它有许多平安集团的资源与流量。但创始团队的战略是,“同时两个都要,既要用户又要流量,同时也考虑商业化”。

  白雪举了一个例子。公司APP2015年4月上线,而消费型医疗业务第一个产品,也即后来主打的体检健康管理套餐,上线时间为2015年10月。2016年全年,我们的用户数就超过30万。这在其他同行那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王总的思考是比较成熟的,既有互联网的地基,但是同时也有创业的一些现实的问题,两手都要抓,所以整个管理比较成熟,好医生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IPO,包括昨天我们交出了半年报。”白雪说。

  这给我一种强烈的感受。如此短的时间,如此复杂的行业,一家公司在创立初期,业务层面就着眼于未来多年的地基部分。这很能反映一个团队的使命、愿景、价值观、执行力,以及超强的驾驭复杂业务结构的领导力。

  夸克认为,平安好医生现有的四大业务板块,虽然体量都不算大,但它们已经具有结构化的魅力,板块之间互为支撑、互为犄角,结构稳定,不逊于一些成熟的平台型企业。

  套用阿里前参谋长曾鸣教授的话来说,4年来,经过多个业务“点”的布局,四大业务板块的“线”的布局,此刻的平安好医生,开始走向“面”的阶段,就是板块之间的价值循环与协同。

  你可能觉得,4年,布局太多,好像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的理解是,这样一个壁垒复杂的行业,若你固守一个环节,死等政策开放,即便力出一孔,也不会有效。合理的路径是,围绕着核心战略,依托行业痛点,做“点”与“线”的布局,通过“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在底层世界建立起核心竞争力,链接成“面”。

  这里面有速度与驾驭力的要求,它背后就是战略的清晰度。在夸克看来,年仅4岁的平安好医生,已有了战略自信与模式自信。

  我特意问白雪,如何驾驭如此行业以及这样一家公司。她说,纯医疗行业出身的人,很难革自己的命,反而是业外的人,在洞察行业痛点基础上,只要愿景与战略确立,借助种种技术,反而更能驱动一个行业的变革。

  于一个企业也是如此。她没展开更多。但从她与王涛等人的阿里系出身来说,那种时不我待的拓荒气质,几乎写在脸上。

  这主要是战略层面。于对投资人来说,他们还需要看到商业模式、成长性。后者尤其体现在用户增长、营收、市占以及利润层面。

  说到模式,夸克的观察是,它就隐藏在平台好医生的业务版图里,而且跟许多成熟公司一样,呈现出S2B2C的风格。

  最新一起收购案需要提及。那就是平安好医生近10亿元并购集团旗下平安万家医疗一案。虽然官方不断强调说,它的融入,将推动公司打通线上线下资源,但在夸克这里,除了用户层面(尤其就诊场景),这个里面其实更是隐含线下医疗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战机。

  它更多还是B端的服务。想想王涛、白雪等人的阿里软件背景出身,你就能体会到万家医疗未来的渗透力。它会进一步强化平安好医生的S2B2C的商业模式价值。如果缺乏这一层,平安好医生不但无法触达线下,它的四大业务板块之间也缺乏共享与协同。因为,它的底层更广更深的用户触达,隐含着数据的魅力。

  这个部分,未来也有助于推动平安好医生渗透更多2B的服务,甚至包括未来的医院。

  当然,战略清晰、结构稳定、版图完整、模式合理,并不等于财务面上就会产生巨大的效益。

  平安好医生还是无法超越这个行业属性。尽管中报营收同比增幅较高,但它还是大额亏损状态。中报发布会,面对媒体,官方几乎未提“亏损”一词。但跌跌不休的股价,仍还是反映了这一点。

  这对管理层确实也是一大考验。他们必须平衡长短期的战略目标。

  王涛当然很清楚这一点。采访中,他的几段表达让人感动:

  1、医疗这个东西,我认为是一个长期的生意,这个长期可能别人讲是5年,我觉得至少10年、20年……

  2、医疗这个东西不能急功近利……我们两年前推出了企业文化,有五句话,最后一句是积德行善……不要急功近利,追求长远,没挣到钱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帮了很多人,就是让医生的心态,运营人员的心态,团队的心态,研发人员的心态能够变得比较平和,这样才能够支撑长远的持续不断的发展。3、……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们要有对医疗行业前景充分的信仰,今天是很苦的,但是未来一定是很美好的。在这里面,我们要坚持这样的信仰,照样坚定不移地往前走,收费多么困难,市场环境多么残酷,我们还是要坚持做。我们没有退路,而且要大踏步往前走,多开拓一些市场,多一点变现的机会,投资人也会更有耐心一点。

  但你也不要觉得他是蒙眼狂奔。王涛当然很清醒。

  “我们不认为我们选择错了一个行业,是不是做太早了……医疗就是要这么长的建立信任的过程,你做晚了也不行。”王涛强调,平安好医生进入时机不错,趁着形势比较好的时候完成IPO,每一步决策比较连贯、紧凑,基本抓住了重要节点,完成了重要工作,包括国际化。

  显然,这里面也有他们的机敏在。单单一个IPO,就隐含很多机巧与策略。

  要明白,不仅行业竞争者众,即便平安集团内部,着力构建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的,也不止平安好医生一家,已收购的万家医疗,以及另外估值体量大过它的平安医保科技,都有这种目标,它们之前也有表达过独立发展的意愿。

  事实上,截至目前,平安好医生的业务板块里,平安集团也一直在输血。这里面有不少关联交易。

  这既折射出平安好医生的驾驭能力,也折射出它还无法完全独立的一面。

  采访中,王涛强调,接下来可能还会与收购案。白雪坦陈,不排除会有新的股权融资案例。

  看来,未来一个周期,平安好医生既要努力吸收、借力平安集团资源,又要努力超越这个富爸爸了。

  是的,我们能预感到,平安好医生或将进入一段整合周期:一是面向内部,平安集团内部那些呈现为“兄弟登山,各自努力”的分立平台,以及诸多与医疗相关的资源,未来,不排除落入平安好医生的整合范畴,最终成就一个更大的生态;二是面向外部,技术、数据型的创业公司,以及海外市场类似Grab的合作案例,应该也会再度出现。

  中报“噱头”之下,面对这样一家战略清晰、执行力强大、有太多想象空间的公司,你会有什么感受?

  它身上似乎有一种阿里的气质。就是总在你觉得它在玩噱头的时候,悄悄地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白雪反问我:“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我没好意思回答。反正,一个组织的成长给人太有力量,有时也会让人觉得很无趣的吧,呵呵。真正成功的企业,其实总是让人又爱又恨的。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平安 好医生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