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动员暨 弘扬长征精神,创造新的辉煌 专题报告会
刘梦娟
摘要长征精神对塑造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至关重要。研究探讨了它的科学内涵及其价值,分析了我国大学生在传承与弘扬这一宝贵精神财富过程中所面对的各种挑战,最终从社团建设、社会实践、宣传渠道、先锋模范示范、思想政治教育这五个方面提出了传承与弘扬这一民族精神的具体措施。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树立我国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为振兴中华提供一批思想过硬、素质能力较强的栋梁之才。
关键词长征精神 思想教育 大学生 继承和发扬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纵横十一个省,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完成了长征这一惊天动地、彪炳史册的伟大征程。长征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塑造我国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其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1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
深刻理解和把握长征的精神内涵,对于长征精神的继承与弘扬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习近平同志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2长征精神继承与弘扬过程面临的挑战
当前,国内外形势瞬息万变,大学生们的思想也要急剧变化。如何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中,通过传承与弘扬我国积淀得到的长征精神,将是将我国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重要一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不断加快,政治多元化格局日益明显,加之网络信息化的潮流席卷全世界,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正将西方文化理念加速传播至我国,将它们的观念、生活方式强制性地传播到我国。社会上出现各种思潮相互碰撞的局面,使大学生中出现的意识形态真空的现象,很多大学生的观念中都认为西方国家什么都比我们国家好,西化的范畴越来越大,很多大学生开始崇尚西方的宗教主义,对我国所倡导的共产主义不认同,当然还一部分学生是没有任何信仰的。信仰危机的现象日益严重,有很多学生对社会和自身都渐渐失去信心,开始感到迷茫。西方国家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对我国所崇尚的团队合作意识、严谨务实等思想造成巨大冲击,很多大学生由此失去团队凝聚力。
大学生正是道德观念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时期,如在这个时期中发生扭曲,出现价值取向迷茫的现象,对其今后的发展将造成巨大负面影响。还有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弱、对家长依赖性强、缺乏奋斗目标,害怕吃苦,集体意识淡漠,缺乏进取精神、只顾享乐,入党动机不纯。之所以会存在这些问题,都是由于价值理念的引导不确定,不思进取的观念所造成的。
对于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广西大学在这方面进行了多方的尝试。2016年10月,正值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为了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坚定为实现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学校开展了以“信仰的力量”为主题的师生座谈会。同学们纷纷热情参与,把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在座谈中追忆历史,解读经典,畅谈感想,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取得良好反响。学校还运用学校网站以及、微博等新媒体形式,组织网络祭奠、精品阅读、视频点播、话题贴抢楼等活动,吸引大批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取得良好效果。这些例子实际上都表明长征精神到如今依然没有过时,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在大学生教育当中具有重大意义,受到诸多大学生的喜爱。
3新时期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举措
传承长征精神,充分认识其价值,认识其所面临的时代与国内外文化观念的挑战,有必要选择正确的建立途径。在此,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我们要秉持知、情、意、行这些基本的行动要素,将其融入到从社团建设、社会实践、宣传渠道、先锋模范示范、思想政治教育等各项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举措之中。
3.1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长征精神教育中的作用
大力支持和正确引导大学生理论型社团,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并树立坚定不移的信仰。坚定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所在,更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应当世代传承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可以采取交流体会、专家辅导、实践调查等方式弘扬长征精神,培育长征精神,使长征精神和时代精神有机融合,并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和思想灵魂。其中,“知”是这一举措的核心。“知”即是对长征精神认知情况。在中华民族精神当中,长征精神是所有精神的集中表现,是爱国主义精神的高度体现。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是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动力。古语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因此,各社团负责人应该将传承长征精神与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结合起来,将理论知识灌输与加强思想引领结合起来,将重视大学生在校表现与其长期发展结合起来,做到开展工作有规划、真实干、有成效,不断提升社团工作的效果。
3.2大力开展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勇于开展既符合时代需求又颇具差异性的社会实践项目,是大学生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的一条重要路径。其中,“情”是这一举措的要领。“情”是指长征精神以及在革命战争时代的革命领袖和共产党人的情感。我们可以在学校的校园文化节项目上融入长征精神的教育和引导。可以采取校园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长征精神的宣传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精挑细选一批红色历史题材影视片进行播放,使大学生充分感受到长征精神的熏陶、影响和感染,自觉把优良传统和作风转化成为大学生的内在素质,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每年一次的清明祭奠是我们缅怀先烈、纪念亲人、觉悟人生的载体,是了解历史的重要課堂,我们可以利用这一时节来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近几年来,学校每年组织的暑期社会实践团在这一方面已经初具成效。
3.3充分利用易班、微博等新媒体拓展教育渠道
当前,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大数据时代下必须加快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建设一批具有特色、有利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网页。例如可以在易班上建立长征精神教育网页,把当前具有时代特征的长征精神教育素材作为红色教育的一部分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并对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校园网能够成为大学生长征精神教育的新阵地。又如可以将听老教师讲长征故事、《长征》纪录片展播、长征知识知多少等内容置于校园官方微博或官方中,通过“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网络教育空间来拓宽长征精神教育的渠道。
3.4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在传承长征精神活动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要将长征精神的认识转化为自觉践行的行为,大学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其中,“意”是这一对策的关键。“意”是指将长征精神培育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感转化为真心践行长征精神的道德意志。近几年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很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的愿望。思想表现好、纪律观念强、学习成绩好、工作业绩好的优秀大学生加入到党员队伍中,使我们党增添了新生力量,同时也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课题。总的来说,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领头羊,领头雁,是学生工作的骨干。而且,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活动可以通过以点带面、以面带片的方式来开展。在校园中,朋辈影响是学生从周围人身上得到启发最有效的方式。因此,通过学生党员对长征精神的学习和宣传可以很好地带动其他同学,從而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
3.5重视长征精神教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首先,要将长征精神等党的优良传统贯穿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在长征精神的宣传教育中,要克服形式主义,利用新媒体贯彻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将长征精神适当地融入到教育中,结合实际的讲课内容将长征精神贯穿入内,切实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前进的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同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其次,将思想政治教育这门课程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将长征精神的教育工作落实到位。高校教师要结合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找出有效的解决方式,有助于提高长征精神的教育成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身为高校教师,应当不断提升个人学术水平以及综合素质,以高尚的人格和广博的学识感染大学生,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