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气象科技展厅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品牌
科技传播
2017年10月11日 17:14

观众在气象科技成果展厅前通过电子触摸屏查看中国气象局官网,从线...

姚锦烽++徐嫩羽++左骏

摘 要 本文根据中国气象科技展厅运行情况,分析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展厅通过组织气象特色主题活动,举办临时展览,在传播气象科学知识中发挥阵地作用,并分析目前存在的展项落后、场地经费有限等突出问题,探讨展厅下一步建设与创新发展的措施与思路。

关键词 气象科技展厅;科普基地;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7)187-0101-04

近年来,随着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社会大众越来越多的关注到气象灾害以及其后变化等相关的气象相关领域。科普基地因为其在传播科学技术、宣传科学思想的阵地作用,备受各级科普相关单位重视。科普基地是开展社会性、群众性、经常性科普活动的有效平台,是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重要载体,是科普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1]。近年来,气象部门纷纷加快了科普基地的建设步伐,大多数省局已建成气象科普基地并向公众开放,一部分省区市气象局也已经或计划建设科普基地,个别条件好的县局也建起科普基地。起步晚的地方正加紧建设, 起步早的地方已进行第二轮改建和扩建。全国各地的气象科普基地建设,搭建了一个宣传气象科普和防灾减灾知识的平台,成为传播气象科技知识的窗口和对外开展科普宣传活动的阵地[2-6]。

中国气象科技展厅(以下简称展厅)在这种大形势下,于2006年建成,并于当年世界气象日期间正式对外开放。展厅始终坚持强化气象灾害防御科普宣传能力建设,以普及气象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己任,不断践行“以人为本、无微不至、无所不在”的气象服务理念,搭建传播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的科普平台,也为社会各界全面了解气象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一個重要窗口。

近年来,展厅在场地、经费有限的情况下,注重规范管理,与时俱进地更新展览内容与更新科技展项,注重创新科普展览理念,引进社会科普力量,推动气象科技知识、专家资源与现代化声光电展览展示手段的有机融合,特别是根据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进展、奥运气象服务、重大气象服务、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及时进行了内容更新,在重大活动与日常接待中发挥了重大科普作用。

1 中国气象科技展厅现状

1.1 展厅基本情况

中国气象科技展厅建成以来,始终坚持以传播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为重点,成为社会各界全面了解气象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窗口为定位,充分运用浮雕、模型、展板、多媒体演示系统、触摸屏系统、电子书、趣味气象游戏、球幕投影系统等多种形式,注重气象、艺术、高科技展示形态的有机结合,充分展示气象科技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展厅内容上体现了“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在对历史回顾和弘扬悠久气象文化的基础上,紧扣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脉搏,通过发展历程、辉煌成就、应用领域和发展前景4个部分,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气象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展示气象科技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展示气象工作的服务领域、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和服务产品,展示中国气象事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前景,展示气象人的科学和奉献精神。

展厅于2010年被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12年荣获中国科协颁发的“优秀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称号,2013年评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并成为“北京市科普基地联盟”成员单位,2015年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科普基地科普信息化工作优秀基地”荣誉称号。

1.2 现状

1.2.1 开放接待情况

展厅自建成以来,平均每年接待观众近10 000人次,近年来,平均接待观众达15 000人次,接待过来自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信访局、人防部等部委单位;接待过来自中国报协、全国青联、宇航协会等各社会团体;接待过来自中国少年科学院科学集训营、中国少数民族大学生参观团、香港大学生北京实习团、北京实验二小、中关村二小等大、中、小学生团体;还有来自世界气象组织的国际官员、前来气象局培训的各个国家的学者团队。

1.2.2 依托展厅开展气象科普活动情况

每年世界气象日期间,展厅都会组织开放活动。世界气象日开放日当天,展厅连续5年邀请北京市中小学气象兴趣小组的同学作为“小小气象讲解员”参与到活动中来。2014年,世界气象日主题为“天气和气候:青年人的参与”,因此,展厅特意邀请了10名来自苹果园中学的学生和8名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学生担任志愿讲解员,让中学生与研究生结对,既可以培养他们的讲解能力,还能激发对气象科学的兴趣。这种由志愿者参与活动的讲解形式,在多年的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仅志愿者们学到了气象知识,更将气象知识传播得更广泛。

组织防灾减灾日、科技周、全国科普日等纪念日主题科普活动。其中,参加2013年中国科协组织的全国科普日北京园博园主场活动,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同志在参观气象展区时,对气象科普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

组织了“科学看片会”“网络大课堂”“气象播报员体验之旅”等系列体验探究活动,形式新颖,反应良好。

策划、举办“国家气象体验之旅”中小学生暑期活动。活动让孩子们近距离了解了天气预报的制作和发布过程,接触了先进的气象科学技术,收获了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知识。

组织流动气象科普万里行活动,推进气象科普进学校社区。展厅充分联合社区、学校,每年多次开展气象科普进社区、进学校活动。2013年以来,展厅利用流动科普设备先后前往什刹海街道、北下关街道、苹果园中学、第156中学、羊头岗小学等单位,组织气象专家,结合当前气象热点话题,针对受众情况,开展专题讲座。活动现场还展出了系列科普展板以及流动气象科普展品,受到了观众的欢迎。

1.2.3 跟进社会热点,举办临时展览,加强传播效果

展厅在正常开放的同时,积极关注社会热点,通过举办临时展览等活动满足公众对于气象科学知识的需求。配合第三次全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承办全国人工影响天气专题展,郑国光局长陪同回良玉副总理视察展览。展览从内容安排到形式设计都考虑周到,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承办全国政协气象科普知识展,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等领导同志观看了气象科普知识展,给予高度评价。配合第四次全国气象科普工作会议,承办气象科普专题展。综合运用展板、视频、触摸屏等多种展览手段,流动气象科普设施完成设计,并在专题展展示,专题展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

2013年世界气象日期间,展厅结合主题,与华云公司联合推出“气象观测设备科普展”活动,针对此次活动,展厅设计制作了近20块展板,详细地介绍了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气象观测仪器以及沙尘暴、雷电等常见气象灾害的防御知识,结合华云公司现场的观测设备模型,生动形象地向公众普及了气象观测的相关知识。此外,还组织过气象科普观摩交流优秀照片展播、人工影响天气专题展览、故乡的云等多次临展互动,均取得一定的效果,受到公众的欢迎。

1.3 工作成效

1.3.1 接待预约参观人数增幅显著

近年来,展厅年接待总人数和单位数每年都有大幅度提升,以2014年为例。2014年1月至7月12日,中国气象科技展厅接待总人数过万人。除“世界气象日”外,接待预约参观达50多个单位,近2 600人次。其中,接待国家相关部委18家,占所有参观单位的36%;大中小学20家,占所有参观单位的40%;企业4家,社会团体3家,国际培训班5家。与2013年同期相比,2014年接待的单位数量是2013年同期的2倍,接待人数比2013年同期增加约30%。其中,接待国家相关部委比2013年同期增加11家,接待大中小学比2013年同期增加7家,接待国际培训班比去年同期增加4家。

1.3.2 加强业务管理,提高讲解质量,收集各方意见,提升服务能力

2014年以来,展厅多次派员参加中国科协、北京市科协、市科委举办的各类学习班、讲解员交流等各类活动,学习其他科普教育基地的先进经验,加强制度管理和自身讲解能力,积极与观众互动,注重收集观众意见,科普服务效果有显著提升。仅以“防灾减灾日”期间为例,展厅结合2014年防灾减灾日“城镇化与减灾”主题,精心设计,认真准备,根据参观人群的不同有重点地介绍与其相关的气象科普知识,尤其是展厅在接待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培训班和国家行政学院厅局级公务员任职培训班过程中之后由于对活动效果非常满意,很多培训人员回原单位后,纷纷组织各自单位前来参观。展厅进一步根据各单位行政职能与气象行业的结合点,有目的有重点介绍,获得了各单位的热烈好评。此外,展厅还多次接待“回头客”,由于在世界气象日期间展厅给他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近几个月他们又不断组织单位的其他同事们前来参观。其中,还有位来自中关村三小的同学在参观完之后回学校创建了气象兴趣小组,并带着兴趣小组的全体同学前来参观学习。

1.3.3 加强对外拓展,积极提高气象科普覆盖面与影响力

展厅还与北京市崇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单位加强联系,因地制宜开展气象知识小竞赛,让小学生们带着问题去参观,提高了同学们对气象科学的关注度,加深了对气象防灾减灾知识的认识,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准备做成每年一次的系列活动。展厅与光明网、中国数字科技馆联合组织“宝贝报天气——我是气象播报员”活动,活动期间微博话题讨论阅读量达到253万人次,评论数达5 706次,收到1 200余份参赛作品,其中音视频作品700余份,最后活动在北京、上海两地落地实施,参与活动的优秀参赛者获得体验气象播报和参观中国气象局和上海气象局的机会,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配合,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展厅与中国儿童中心加强合作,根据儿童中心观众年龄段较小,多为亲子活动特点,利用开发的气象折纸产品,设计气象观测绝色扮演游戏,获得很好的效果,受到了儿童中心和家长孩子们的欢迎。

此外,展厅积极发挥社会资源力量,加强与北京市科协、市科委、中國科技馆各方面的合作。展厅与中国科技馆展教中心加强联系,多次交流科技馆“气象之旅”展区参观情况,并就如何充分发挥“小球大世界”等重点展项的科普效果多次沟通,暑期邀请NOAA“小球大世界”原创团队专家对展区讲解员开展培训,并现场开展宣讲活动,充分展示其展项的魅力。

展厅组织的“国家气象之旅体验”活动参与北京市科普基地优秀主题科普活动评选,目前已进入复赛,正在评选中。展厅组织科普展项首次参与北京市科委社会项目征集,也已进入复赛阶段。

1.3.4 加强对外宣传,展厅自身影响力不断加强

展厅不断加强自我宣传,积极联系中国科学报、少年科学画报对展厅进行专题报道,较好地提升了展厅对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2014年6月6日,《中国科学报》刊登《看得见摸得着的“气象”》一文,对展厅进行了专题报道,得到了时任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同志的批示。《少年科学画报》也以《万万没想到》为题对展厅进行了专题报道。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定位问题

展厅建设初期作为展现气象部门业务的窗口,主要承担展示气象部门业务工作的责任,介绍气象部门业务和气象服务为主,虽然名字为“科技展厅”,但不管从展项内容到展项表现形式来说,科技含量都不高,没有反映出近些年来气象事业迅猛发展的良好局面,也没有体现出气象现代化水平。展厅内容也以展板表现为主,缺少与观众的有效互动。而且,中学生观众比例越来越高,学生对于展项的互动性和内容的吸引力要求较高,因此展厅定位问题亟须调整,应该考虑加强互动体验。

2.2 展项设备老化落后,展板内容陈旧

展厅自2006年正式开放以来,仅对部分展项作了调整,未进行大规模改造,大部分展项都面临设备老化问题,如展厅内使用多媒体设备较多,很多电脑、投影仪等设备早已超过使用寿命,目前正处于设备崩溃的高发期;显示屏、数码相框等分辨率较低、演示效果较差,严重影响参观体验和感受。展厅内展板内容陈旧,表现形式较为单一与老套。

2.3 专业人才队伍欠缺

展厅目前工作人员都由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科普部人员兼職,并无专职人员,因此,在科普活动策划、科普讲解、科普产品开发制作等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不能满足作为一个专业性科普基地的需要。

3 对策与建议

3.1 找准定位,科学规划,加强展厅规范管理

通过深入分析受众需求,结合中国气象局实际情况,深入调研相关科普基地建设情况,组织专家科学论证, 找准展厅发展定位,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的年度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滚动修订,以指导展厅建设和发展。此外,展厅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正规化和规范化道路。调研学习国内外专业科技展馆的成功经验,结合自身资源和特点,积极探索,制订出一整套科学、合理、规范和严密的参观程序,从线路、项目、演示到讲解,都实现程序化和规范化,并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

3.2 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结合气象信息,提高展厅展项互动性

现代技术对于揭示展示物的内涵,丰富展示物的表现力,激发公众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都很有帮助[7-8]。展厅作为展示气象现代化的重要窗口,应当充分依托中国气象局气象信息技术优势,加强气象科普展项产品研发;依托展厅开放条件,恰当地运用自动控制技术、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影视技术等手段。这些资源都有利于扩充展品内容,强化展示手段,提高展厅互动性,从而加强传播效果。此外,加强与全媒体融合,展项中加入二维码扫描,加强与微博、等新媒体形式的互动。

3.3 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学习,提高工作人员自身水平,不断加强服务质量

加强展厅人才队伍建设,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与培训的实施方案,建立创新奖励机制,吸引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其他专业人才加入科普志愿者队伍,激发参与科普工作的热情。定期培训和学习,组织参与科普实践,提高科普讲解员和报告员的科普工作能力。加强与其余科普基地的经常化交流,通过提高讲解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此外,重点加强对参观观众意见建议收集,探索科普效果评估机制方法。

3.4 突出特点,紧抓重点人群,创新科普活动形式,加强科普效果

科普基地是补充学校教育和进行成人终身教育的最好平台之一[9-10]。目前展厅受众中青少年的比重越来越高,因此展厅应该突出气象科普教育特点,紧抓青少年人群。通过拓展教育渠道,创造性地开展科学教育,不仅能使学生主动地去参与科学活动,从而提升自己的科学素质,还能丰富学校的教育内容,使气象科普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展厅开展针对性地为学校教育服务的科普活动,辅助学校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注重对学校科技教师的沟通交流工作,与学校间真正形成互动;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竞赛等多种话动,满足学生的科普需求,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因地制宜开展科普剧、科普实验、科普体验箱等活动,对青少年产生粘性,长期关注气象科普。

3.5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展厅宣传,加强对外合作

展厅进一步强化展示手段,要通过网站、与新闻媒体联合制作宣传节目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宣传工作。积极参加中科协、北京市科协、市科委主办的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不断加强对外合作和项目发掘工作,通过参与社会项目,借用外力加强气象科普能力。

参考文献

[1]北京市科普基地命名暂行办法[R].京科社发〔2007〕

501号.

[2]覃峥嵘,李耀先.广西气象科普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2):98-100.

[3]黄永新.广西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现状与发展思路[C]//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2005:125-127.

[4]朱英.与时俱进,促进我区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9,30(S1):211-215.

[5]丁建武.加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和作用发挥的思考[C].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2005:105-109.

[6]何学勇.气象科普基地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J].陕西气象,2004(6):49-50.

[7]董国豪.技术时代中国科普的使命[J].科普研究,2007(1):10-14.

[8]杨萍,李辉,张玉娟,等.北京市科普基地开放服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科协论坛,2014(1):25-28

[9]刘一瑞.对科技场馆如何开展科普活动的几点思考,科技论坛,2014.

[10]中国科学院学部.加强科普场馆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J].中国科学院刊,2010,25(4):434-435.

作者简介:姚锦烽,工程师,中国气象报社,研究方向为气象科普基地的管理运维和气象科技教育相关领域。

徐嫩羽,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左骏,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气象 展厅 文章 气象局 基地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