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奇在入职百度的媒体见面会上。2017年1月18日
5月18日,百度宣布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无法继续全职在北京工作,将从7月起不再担任上述职务,但仍将继续担任集团公司副董事长。看到这个消息的人,第一反应通常会是:
那么,真实原因是什么?
这个反应很自然,毕竟“个人和家庭原因”是一种常见的外交辞令,就像绝大多数协议离婚一定是因为“感情不合”,你总不能说因为出轨,因为家暴吧。
倘若是一个像陆奇这样的外部口碑极佳,内部广受拥戴的管理者,并且在16个月内,重建了因血友病吧、魏则西等事件而严重受损的百度声誉,还成功将百度股价拉升了60%,让百度距离千亿美元俱乐部仅一步之遥,这样一个人突然宣布离职,用户就更有兴趣问一问,为什么?
我参加了2017年1月18日那场媒体见面会,现场感受了陆奇准备在百度大展拳脚的激情。那天的单向历写着“宜期盼”,并引用了沈从文《雨后》里的一句话:“我明白你会来,所以我等。”恰如其分。
2017年1月18日的单向历
本文不是要探讨陆奇的离职原因,也无意追问百度的公司政治,我更感兴趣的是,公众的这种探究“真相”的意愿,在多大程度上会被导向八卦甚至阴谋。
其实很快,到了第二天各种“宫斗”情节已经铺天盖地。在这些不同版本的《百度后宫传》中,主要矛盾大都被引向了陆奇与百度另一实权人物之间的明里暗里的对抗。我有些感慨地在朋友圈中写道:
一个大反派正在媒体上冉冉升起——XXX。
有同感吗?
中国人喜欢宫斗戏,《甄嬛传》的空前成功就是证明。帝王后宫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各种始料未及的恶,各种出其不意的毒,总能撩拨人的好奇心,让人沉醉,欲罢不能。入戏太深,难免出不来,放眼周围的世界,弥漫着后宫深不可测的诡异气氛,处处都是陷阱,处处都是心机。
所以,企业提拔年轻人便成了立太子,年轻人因故离职则是废太子。宫斗戏成为理解当下事务的最方便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