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当今的网络世界里,隐私基本上是不存在的。使用VPN,改用Firefox火狐浏览器,或许可以避免被追踪。然而,广告商仍然跟着我们从一个站点跳到另一个站点,追随网友直到天涯海角,只为创建一个用户档案,投放最合适的广告!
在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的研究者也渐渐突破了个人识别的界限。很快,建筑物本身也能协助机构组织、政府部门和企业跟踪民众的一举一动,而且不仅仅是通过早已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
从你的鼻息到你的步态,可能不久后就会有软件通过各种各样疯狂的途径破译你的身份。好消息是,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形状各异的雪花。坏消息是,一旦落入了神经网络的股掌之间,咱这些雪花是非常容易被识别的。
你
走路的姿态
你
打字的方式
哒哒哒哒哒哒……我们习惯连珠炮般发出一条又一条信息,完全不假思索。结果呢,所有人打字的独特方式也能用来鉴别身份。罗马尼亚公司TypingDNA凭借一个Javascript插件就能观察记录你在键盘上打出44个字符的方式,然后根据这一样本确定你的身份,准确率最高达到99.9%。从好的一面看,或许未来某天,我们登录网址再也不需要输入密码,直接打字就行了。你敲击键盘的动作、力道、速度就等同于密码了。
你
说话的腔调
你家里那部智能音箱(比如谷歌Home)已经能够分清爸爸和妈妈的声音,也早已支持语音密码解锁。而前沿语音研究的能力可就不止于此了。摩根大通和富国银行都采用了“声纹鉴别法”识别高频欺诈性呼叫者的声音。近期还有一项研究把人的嗓音比作“你的指纹或DNA。”语音特征描述说不上十全十美,但仍有助于辨别一个人的身高、体重和群体归属,甚至表明你的心理状态。
你
言语之间的呼吸气息
我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通过录下我们说话间因呼吸引起的吸气和气流波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员掌握了识别个体的能力,准确率高达91.3%。乍听很荒谬,但细思则极恐,毕竟每个人的口腔通道是不一样的,好比度身定制的乐器。当然了,呼吸出卖你的方式也不止一种。不需要依靠AI,科学家就能测量你呼出气体的化学成分,得出所谓的“呼吸印记”,根据你体内独一无二的菌群判断你是谁。
以上这几种技巧结合在一起,足以让你怀疑自己的隐私权或匿名性究竟能不能得到保障。如果不制定更多相应的规章制度,比如对世界上每一栋建筑实施《通用数据保护条例》(GDPR),隐私保护就只会是空谈。嘶~~太阔怕了!
图片 | fastcompany.com
翻译 | 李美玉
全球创意人物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