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内30家内地公司出海上市 首日破发已成常态

品牌
腾讯数码
2018年07月17日 15:56

  最近出海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有点多,甚至多到港交所的锣都不够用了。

  7月12日,包括映客、指尖跃动、英恒科技、齐屹科技、弘阳地产、天立教育、人和科技、恒伟集团在内,共计8家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场面热闹非凡,堪比集体婚礼。因为港交所一向有上市首日敲锣的传统,但是空间和锣都不够用,最终只好两家公司共用一面锣。

  有意思的是,“超级独角兽”小米最近也在香港上市。港交所明显是根据公司的“咖位”来安排敲锣仪式。上面是两家共用一个小的,小米的锣却是港交所花30万全新定制的“山西大铜锣”。

  众多明星公司的扎堆上市可谓让港交所出尽了风头。然而尴尬的是,最大牌的明星小米在港交所上市首日就遭到了破发。同日上市的8家公司中,有3家首日破发。映客的投资人朱啸虎谈及映客股价的问题时直言,“我们的定价很厚道。”

  知名审计机构德勤发布的《中国内地及香港IPO市场2018年上半年回顾与前景展望》显示,2018年上半年香港IPO数量达到全球首位,有101只新股上市,同比增长49%;新股共合计募资金额503亿港元,同比减少8%。对各家上市公司来说,繁荣背后,甘苦自知。

  30余家公司出海上市 或自降估值 或首日破发

  港交所的事只是一个小小的段子,但仔细回想一下,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内地公司确实有扎堆赴港、赴美上市的情况。据不完全统计,除了上面提到的公司外,最近3个月还有21家公司已经上市,或正在走上市流程:

  美股:爱奇艺、哔哩哔哩、虎牙、优信、蔚来汽车、Opera、拼多多、极光大数据、腾讯音乐;

  港股:平安好医生、猎聘、维信金科、51信用卡、同程艺龙、美团点评、宝宝树、找钢网、沪江网、多益网络、第七大道、汇量科技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大陆公司近期也有明显增多的现象。据Wind统计,过去6年中,2017年共有24家中国公司赴美上市,数量达到高峰。2018年上半年赴美上市的公司数量也已经达到了10家。

  但是首日破发,成了今年上半年中概股们的日常。比如我们熟悉的B站、爱奇艺,上市第一天股价均遭破发。优信的股价更是一路下跌,到现在仍然没能回到发行价。

  与此同时,很多估值较高的明星企业为了上市也不得不自降估值。小米2014年的最后一轮融资时估值约为460亿美元。上市前曾传出2000亿美元估值的说法,随后大多数媒体和机构认为900亿—1000亿估值算是比较合理。

  然而小米上市的最后一刻,估值竟然下调到了550亿美元,只比4年前高出90亿美元。明显有些生气的雷军评价说:“这次550亿美元的定价,就是我也不想开价了,你们随便开吧。总不至于连550亿美元都不值吧?”。

  小米上市时预期估值虽被腰斩,但至少比最后一轮融资时还有溢价。映客则完全是在“流血上市”。

  2017年年底,映客老股东转让股权时是按照10.4亿美元估值的价格转让。然而半年过后,映客赴港上市时的估值却降到了10亿美元。难怪朱啸虎说价格“厚道”。

  上市估值,反映的是投资者对标的公司或对整个金融市场的信心,是随着市场情况上下波动的。既然现在上市估值普遍不高,为什么上市的公司反倒更多了?等等不行吗。

  一级市场资金断崖式下跌,越晚上市可能越危险

  在估值普遍偏低时扎堆上市,最直接的原因可能是:1.企业急需融资;2.未来上市估值可能会更低。或者说,管理者认为企业烧完手里的钱也无法等到估值回升的一天,这样自己就会更被动。那么也就是说,可能大多数此时上市的企业管理者,不看好未来一段时间的金融投资市场情况。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确实释放了这样的信号。

  大环境方面,流动性明显在收紧。1.美元今年已经加了两次息,且正处在快速加息的通道中。2.国内银行体系的表外融资正在收紧。今年《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后,随着银行表外资产收紧,资金源开始大面积出现问题。3.国内监管部门去杠杆,银行体系严格自查。

  流动性收紧反映到金融市场中来,我们看到今年上半年公司债开始大量出现违约;一些国内知名的地产娱乐集团开始以百亿为单位抛售资产;一级市场基金募资金额断崖式下跌,PE、VC手里“有枪无弹”。

  整体而言,投资市场目前是狼多肉少、池浅鱼多的情况。甚至有业内投资大佬预测,“未来国内一级市的场融资估值可能要下降30%以上。创业者如果必须要融资,应尽快拿钱不纠结估值”而自降估值“流血上市”的公司,大多需要资金挺过寒冬。当然,一些现金流稳定,或是被机构争抢的明星独角兽企业大可不必着急IPO。

  作者:K线战车

  责编:金宇

  副主编:贺永标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估值 平安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