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不想蹭滴滴的热点,但今天看到一张不知真假的网传图片,愤怒了。
如果这是真的,湖畔大学的商人文化实在太糟糕了:对权利和金钱的谄媚,到了无耻的地步。
你们加油什么呢?
面对逝去的生命,滴滴负有不可推托的责任,柳青作为滴滴出行的总裁,公开道歉是最没有代价的做法,却被心疼,被加油。
如果道歉有用的话,还要警察干嘛?
那个无辜死去的少女,谁来心疼?
对成功的谄媚和对成功人士的宽容
这一幕实在太滑稽了:一群成功人士向成功人士柳青“表白”,让人无语。
柳青应该道歉吗?毫无疑问!
8月24日,浙江温州乐清20岁女孩赵某某乘坐滴滴顺风车遭司机抢劫、强奸并杀害。这已经是3个多月以来,第二起滴滴顺风车司机杀害女乘客的恶性案件。
事件发酵几天,滴滴创始人程维和总裁柳青一直沉默,直到8月28日晚发出道歉信。
一个迟来的道歉,本来就应该道歉的事情,湖畔大学的同学为她心疼什么?加油什么?
查了查当初公布的第四届湖畔大学的同学名单,就是柳青所在的班级,都是成功人士。
申明一下,小雅并不仇富,甚至常常感慨成功人士有其成功的道理。
但还是被这个成功人士群体的堕落,感到震撼。
一个媒体朋友说:“现在骂滴滴已经成了政治正确,怎么骂都是安全的。给滴滴一个修正自己错误的机会,还是彻底关停这家公司,哪种方式世界会更好?”
但“聪明投资者”常年访谈投资人,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却是,市场只会给一次机会,一旦输了信任,没有第二次。
从来都不是所有企业都有修正错误的机会。一个投资机构,可能一个投资节奏错了,就不再有任何机会了。
滴滴犯的错误并不小,它第一次出事时,很多人是选择原谅的,不到100天又出事,第一次出事时的整改措施还悄悄消失了。
凭什么它们可以有被反复遗忘错误的机会?是因为市场健忘?还是因为市场对成功人士太宽容?
滴滴出行管理不善,面对生命的连续消失,人们连批评一下,就能换来一群社会精英为柳青的心疼,为她呐喊加油的人,是什么价值观?
如果图片是假的,请你们辟谣,这样的无耻文化,在中国精英阶层被如此演绎,太可悲了。
资本的作恶
一个媒体人朋友说:“错误大到那一步,就承担到那一步。如果错误大到关停企业,少了谁地球照样转,市场马上有新的竞争者,如果错误没有那么大,那怎么批评也不会就把一个企业说破产了。”
确实如此,但也不完全如此。
很多时候,商业输赢都不反映价值观,也不是由大多数人决定市场,更多体现资本的话语权。
程维和柳青在道歉信里说:
“在短短几年里,我们靠着激进的业务策略和资本的力量一路狂奔,来证明自己。但是今天,在逝去的生命面前,这一切虚名都失去了意义。”
他们把错误归咎于资本,因为资本逐利,公司选择了激进的业务策略,但没有资本,滴滴也许不会是中国最大的网约车平台。
据报道,滴滴成立于2012年,经过6年发展,至少完成8轮、总额超200亿美元融资。
纽约时报去年12月报道说,滴滴出行获得了40亿美元的新融资,这轮最新融资让滴滴出行的估值增至560亿美元。
加上去年4月的超55亿美元融资,仅去年融资额已超95亿美元。
今年4月,华尔街日报称,滴滴出行正在考虑年内上市,期望估值为700亿到800亿美元。
多么“感人”的投资回报!如果有机会参与,你会放弃这样的投资吗?
在滴滴几个月前出事的时候,小雅有一位投资机构的高管在朋友圈发帖说:
滴滴的投资者应该醒悟了,这笔交易赚多少钱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滴滴叫车是一个很坏的模式。
资本为了逐利可以理解,但是真的不能放任管理者为了估值、股价让人性的恶泛滥。居然顺风车司机接单页面上还有评论客户的互动平台,这不是为了业绩把人性的恶放大的最丑陋的机制吗?直到出现了生命的代价。
所有投资了滴滴的投资人,滴滴的管理层,我为你们感到羞耻,不管你们赚了多少钱。
但,谁会放弃唾手可得的肥肉?
昨天,这位投资机构高管又说:
滴滴的投资人和管理层,真为你们感到羞耻。
我想对那些认识和不认识的投资人说一句话,如果你们不能用手投票改变滴滴的管理,那就请你们用脚投票。我想,这是做投资的底线。
可以预料,面对即将上市的滴滴,不会有它的投资人主动去守“做投资的底线”。
是啊,当很多人骂着滴滴的时候,还在使用着滴滴的软件。
有资本做后盾,滴滴垄断着市场,没过多久,人们会忘记这些不愉快,像红黄蓝一样,滴滴会继续有着好看的财报,给投资人带来收益。
然后,一群成功人士在群里跟成功人士柳青说,恭喜柳青,谢谢柳青。
- 小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