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顺风车,乘客容易出事;代驾开车,司机容易出事。两者的相同点是,出事之后,平台迅速甩锅。
9月3日,据中国之声报道,湖南长沙的一名滴滴代驾司机在接单路上发生意外交通事故身亡。
死者家属王婷发现,其丈夫曾与滴滴平台签署120万的工作保险合同。王婷前往滴滴湖南分公司索要保单时,被告知原先的个人保单,变成了责任人模糊的集体保单。
而原先合同上签订的120万保险金额,被告知最终只会赔付一万。对于这一万块钱,滴滴方也不是依据保险合同给予的赔付,对方给的赔付理由是“出于人道主义关怀”。
根据滴滴平台一些代价司机所描述,他们所承接的每一个代驾单,滴滴平台都会从中抽取2.35元的保障金,按照APP上的意外伤害保障计划赔付,意外身故最高赔付120万。
不过代价司机发现,滴滴APP上原先显示的“意外伤害赔付流程”,现在变成了“人身伤害保障计划”
不仅是王婷质疑,连代驾司机也对此变化表示不解。
当代驾司机询问滴滴公司,每一单中被抽取的2.35元保障金,到底是买了保险还是保障金,买了多少时,滴滴公司称是商业机密。
作为公司和平台方,滴滴在改变平台中的条例时,理应告知其员工,在发生意外之后,也不是踢皮球,互相推卸责任。
既然滴滴从代驾司机的单子中抽取了一定数量的保障金,就应该告知代驾司机,这些钱到底花到了哪里,花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