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治理实效调查及对策

品牌
城市管理与科技
2018年12月30日 02:58

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的现状及管理对策

阚德龙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集聚,生活垃圾的“产量”不断增长,不仅大中城市,就是在县一级城市,也面临着“垃圾围城”的困境。本文根据江苏省如皋市城区以家庭为单位的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以此获得城区居民的人口基本特征、垃圾分类意愿和认知、垃圾分类行为等相关数据。根据收集的相关数据和问卷调查、访谈的分析结果,总结分析县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垃圾分类回收的长效治理机制。

二、县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

如皋市地处长三角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县级城市,经济规模在长三角地区处于中等水平。通过对该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分析,能够粗略描绘出我国县级城市目前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2016年之前,如皋市普遍采用填埋和焚烧方式处理各种垃圾,不仅造成了严重的二次环境污染,而且还造成了国土资源的“永久性”浪费。如今,如皋市生活垃圾的产生量已以年2%-3%的速度持续增长(2016年生活垃圾清运量达到4.08万吨),可见其对城市生活垃圾在源头上进行减量和分类处理已经刻不容缓。

三、县级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和处理方式概况

县级城市作为我国城镇化在基层推进的重要支撑点,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生活垃圾的“产量”呈现出种类多元化和数量的快速增长,给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目前,县级城市大多采用填埋和焚烧处理各种生活垃圾(包括废品收购站点消耗掉的部分生活垃圾)。可以说,无论填埋、焚烧,还是粗放市场型的垃圾废品收购站点,均造成了二次环境污染和国土资源的严重浪费(见表)。

近年来,虽然部分县级城市开展了垃圾分类回收处置工作,但大多采取服务外包的市场化形式推进垃圾处理。以如皋市为例,县城区域常住人口25万人,流动人口5万人,2016年产生生活垃圾(包括餐饮业、商业等)达4.08万吨,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4.6万吨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生活垃圾产量,必须要以一种科学、绿色的方式来处理,这其中不仅需要考虑经济效益,也需要考虑政治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在实践中达到三者的和谐统一。

四、县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的问题

自2016年如皋市城市管理局启动“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专项行动”工作以来,重点关注生活垃圾转运环节并进行有效细化分类,强化源头减量化处理,初步形成了构建垃圾分类长效治理的保障机制,为发展地区循环经济,推进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初步经验,截至目前城区垃圾分类处理率已经达到40%,可以说如皋市的垃圾分类治理是成功的,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意愿和行为之间存在偏差

根据观察和访谈,城市居民以家庭为单位每天投放生活垃圾平均一次。根据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83.9%的居民已经初步认识到生活垃圾的无序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其中,在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群体中,一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年轻人,二是中等收入以上的家庭。统计结果显示,超过50%的居民仍然采取混合收集的方式,且短期内无法改变其习惯。而在统计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垃圾分类正确投放率后发现,尽管知晓率达到了83.9%,但是正确投放率仅在39.7%。显而易见,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意愿很高,但是垃圾分类的正确行为却普遍较低,形成了分类意愿和行为的偏差。

(二)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根据部分城市垃圾分类的经验,垃圾分类知识是否普及、垃圾分类标准是否合理、垃圾分类基础设施是否完备,这些都是垃圾分类是否能够取得成效的关键。根据问卷数据显示, 27%的居民反映小区没有完善的垃圾分类设施;60.2%的居民认为小区内投放的垃圾分类设施无法满足分类投放的需求,没有起到垃圾分类的作用。还有的居民表示,政府没有设立专门的有毒有害垃圾分类作业部门,很多小区没有设置投放有毒有害生活垃圾的回收箱。

(三)激励措施和强制性措施的缺失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的行为背后必然存在一定的“动机”。垃圾分类是人类社会高度自觉的产物,需要人类克服狭隘的自私性。然而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短期内缺乏有效的利益驱动,造成居民在垃圾分类过程中无法有效参与。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超过50%的居民支持公平、公开的市场化垃圾分类,并建议建立垃圾分类激励机制,对主动参与宣传和投放的居民,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调查中也发现,由于目前对垃圾分类服务外包和居民垃圾分类投放缺乏有效的法规和政策,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服务外包和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得不到有效的全程监督和行为规制,同样影响了垃圾分类减量的效果。此外,宣传引导工作相对滞后。调查表明,居民接受或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教育的为36.1%,通过教育部门在中小学校开展垃圾分类的情况较好。可见,对其他社会群体,特别是在社区,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普及工作,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

(四)垃圾分类长效治理机制的缺乏

垃圾分类处理是包括垃圾源头减量、初步分类和末端资源化利用的系统工程,涉及垃圾分类知识普及、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粗加工和末端再利用等环节。由于管理原因(特别是在县一级),参与垃圾分类处理的部门相对独立,没有形成合力,仅停留于宣传引导、分类投放、分类收运环节,没有从根本上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五、结论及相关建议

当前,县级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治理存在诸多问题,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县级城市在我國有其经济、政治和社会的特殊性,垃圾分类这项系统工程是城乡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县级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正处于关键的起步、规范和引导阶段,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标准化和无害化。一是必须尽快制定生活垃圾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细则及其操作指南,完善生活垃圾分类的配套设施,增加垃圾分类设施的便利性;二是垃圾分类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协调各职能部门和末端处理企业,制定完善的政策法规,构建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奖惩措施;三是改变居民长期以来形成的垃圾混合收集的处理方式,要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培养全民的垃圾分类减量意识,强化生态绿色发展理念;四是构建有效的短期激励和长期激励机制,出台强制性规范;五是构建公平、公开的垃圾市场化运行机制,通过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实现垃圾资源化再利用,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高度统一,形成政府、企业、居民多元治理的参与格局。

参考文献

[1] 阮松宾.广西县级城镇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和工艺探讨[J].环境卫生工程.2008,16(1):27—28.

[2]曲英,朱庆华.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源头分类行为意向研究[J].管理评论,2009,(9):108-109.

(责任编辑:李静敏)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垃圾 城市 生活垃圾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