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肉鸡饲养技术及疾病防治要点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19年01月04日 21:52

...临沂 中国健康养殖论坛暨规模化肉鸡养殖新技术高峰会圆满闭幕

陈建华

[摘 要]近年来,我国在积极加大畜牧业发展力度的过程中,针对肉鸡的养殖,创新了养殖模式。饲养中要正确掌握饲养管理方法,避免和减少各类鸡病的发生发展,降低死亡率,才能实现最佳的养殖收益。本文在此从对如何做好肉鸡饲养及肉鸡的疾病防治做了详细的研究。

[关键词]肉鸡;疾病;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TM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7-0254-01

前言:

肉鸡生长较快、饲养周期较短、回报率高。因此,越来越多的养殖户开始把发展畜牧业的注意力转移到肉鸡的饲养上来。肉鸡养殖过程中,必须重视肉鸡疾病的防控工作。

一、肉鸡饲养前期准备工作

1、合理选择厂址

选择场地,要考虑其地势、朝向、面积大小、周围建筑物等因素。鸡场的地势,以平坦或稍有坡度、朝南最为理想。这种场地阳光充足、地势高燥、排水良好、有利于鸡的卫生。在山地建场,不宜建在昼夜温差太大的山顶,也不宜建在通风不良和潮湿的山谷深洼地。应选择坡度不大、朝南的半山腰处建场。地势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光照、通风和排水等方面。在选择场地时,确定场地面积的大小,要符合生产规模。场地面积太大,征地费用高昂,浪费土地,场地太小,无法实现生产规模,也会带来鸡舍密集、防疫不便等不利影响。场地的面积应包含生产区和生活区。

2、选择优质品种

优质肉鸡饲养效益的好坏与鸡的品种有很大的关系。在选择养殖品种的时候应结合当地的市场情况和人们对肉鸡品种的喜好等特点来选择适宜养殖的肉鸡品种,在引进品种的时候最好从信誉度好、质量好的正规养殖企业引种,只有保证鸡苗品种纯正、优质、健康、生长快、产肉或产蛋率高,才能为养好优质肉鸡的提供好的基础。

3、科学选择饲料

选择饲料时,必须以当地肉鸡生长特点为基础,努力提升饲料配方中的营养,为肉鸡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肉鸡成长过程中,要求饲料中必须包含充足的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等物质,同时各种物质之间必须能够形成合理的配比,只有这样,才能够促使肉鸡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提升免疫力。因此在对饲料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必须保证饲料出自于正规厂家,严禁用于肉鸡喂养的饲料存在发霉或变质的现象,更不可以将不符合国家规定的物质添加到饲料当中。同时,根据当地农作物特点,可以将玉米和大豆等作物应用于肉鸡饲料加工中,节约肉鸡饲养成本。

二、肉鸡饲养过程中的几个注意要点

1、合理选择饲养方式

优质肉鸡的饲养方式包括放牧饲养、笼养、地面平养、网上平养。目前,由于肉鸡的平养方式具有设备投资少、简单易操作、适宜鸡群生长、便于管理等优点,是养殖户普遍采用的一种饲养方法。但此方法难以控制鸡球虫病,发病后的药品费用较大。经研究和实验,可用塑料网代替铁丝网,塑料网具有结实牢固、稳固耐用、不易变形、不用垫料,易于管理等优点,更不易发生球虫病,降低饲养成本。

2.分群饲养

要对公母雏鸡分群饲养,这样便可以提高鸡群的统一性、饲料的转化率以及产品的质量,降低残次品的发生率,提高经济效益。

公母雏鸡分群饲养有利于利用其特点选择不同的出售时间。如一般的肉用雏公鸡在饲养7周后,雏母鸡在饲养9周之后,生长速度会降低,而消耗的饲料却越来越多。

3、控制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直接关系到肉鸡的生长发育,合理的饲养密度不仅利于鸡群生长、采食、活动等,也利于饲养人员进行消毒和防疫工作,更可以减少病毒病菌的滋生、传播及蔓延。合理的饲养密度是保证鸡群健康生长、合理增重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最佳饲养效益的主要条件。饲养密度过大,会影响鸡舍空气和鸡舍环境等。因舍内空气质量不佳,更会增加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和大范围的流行,给鸡群造成安全隐患。因此,控制好合理的饲养密度至关重要,一般1周齡内的雏鸡宜30~50只/米2;8~14日龄的雏鸡宜26~30只/米2;15~21日龄的雏鸡宜18~20只/米2;21日龄以上的雏鸡宜8~10只/米2。

4、加大温度与湿度调节力度

根据肉鸡生长年龄、特点,有针对性的控制温度,并加大通风力度,确保鸡舍环境、空气质量符合需求。通常情况下,肉鸡在1~3周时,应尽量减少通风换气,而成年肉鸡在饲养的过程中,应保证每小时拥有20~30立方米的换气量。

5、加强卫生消毒

在鸡病防治工作中,要始终把消毒放在重要位置。要抓好三个环节,即雏鸡入舍前,整个饲养期间、卖鸡后的消毒工作。雏鸡入舍前,鸡舍及器具应严格冲洗,消毒(鸡舍内应反复消毒三次以上);整个饲养期间要掌握三个要点:鸡舍门口要设消毒池,并经常更换消毒水。喂鸡前,要更换工作服并注意手和鞋的消毒。平时要坚持对鸡舍内外实行定期消毒,一般冬春季每周2次,鸡群发病时增加消毒次数;卖鸡后要及时清理鸡舍内外的鸡粪,对鸡舍内外器具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

6、遵从正确的免疫程序,合理使用疫苗

对肉鸡进行免疫时,一定要根据养鸡场的疫病情况进行分析,依据母源抗体水平、肉鸡饲养日龄与饲养管理程序进行合理的制定,切忌生搬硬套其他养殖场的免疫程序,也不能盲目选用疫苗。

三、 做好肉鸡疾病防治工作

1、禽霍乱

该病是由巴氏杆菌引起属于家禽的急性传染病,一般无症状反应,晚间生活状态正常,但次日却突然死亡。急性病程1~2 d,病禽体温达43 ℃以上,尾翅下垂,饮水量增加,严重的会出现腹泻,口、鼻流出泡沫状液体。此病应通过禽舍的清洁消毒,定期进行巴氏杆菌预防接种预防或使用抗生素或磺胺药等,常用喹乙醇、敌菌净效果较好,持续饲喂5 d即可治愈。

2、大肠杆菌病

肉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埃希氏杆菌的某些血清型所引起的一类疾病,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以冬夏季节多发。饲养环境不卫生、通风不良、舍内氨气浓度过高、温度过低或过高、过冷过热或温度骤降、温差过大等都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1)病症。主要的症状为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羽毛粗乱,消瘦,排绿色或黄绿色稀便,有时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头颈震颤、角弓反张,呈阵发性。(2)治疗原则。由于大肠杆菌血清型最多、最易产生耐药性,因此,治疗前最好进行药敏试验为了防止发病,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配合适当的药物预防还可以用当地的分离菌株制成多价油苗在肉鸡7-10日进行免疫注射。

3、鸡新城疫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常呈败血症经过。一年四季都能发病,但以春秋季节多发,夏冬季节较少。

(1)病症。精神沉郁、鸡冠及肉髯呈暗红或暗紫色、粪便稀薄呈黄绿色或黄白色、后期排蛋清样的粪便、个别肉鸡出现神经症状。

(2)防控措施。35日以内的肉鸡发病,首先把病鸡隔离,健康鸡用克隆30疫苗,4.5倍饮水,紧急接种;坚持抗体监测制度,大型现代化养鸡场,通过鸡新城疫血清学监测手段,及时了解抗体水平,以确定最佳免疫时间;小型鸡场可参考供鸡场所提供的免疫程序和方法进行。当鸡发病时,应马上将病鸡隔离、淘汰,注射蛋黄液抗体,同时马上对全群鸡作紧急接种。

四、结语

综上,肉鸡养殖中要根据品种、气候、养殖环境及条件、养殖规模等具体情况,合理使用药物与疫苗,做好养鸡场的通风与温度管理工作,做好疫情的防治和疫苗的注射,通过综合防治措施,促进肉鸡的健康饲养。

参考文献

[1] 韦桂进,廖清华,咸燕燕,赖学颜. 浅谈放养肉鸡的饲养管理及疾病预防技术[J]. 养殖与饲料. 2007(07) .

[2] 朱雪松.规模化肉鸡养殖与疾病防控――2013(临沂)第七届中国健康养殖论坛[J].兽医导刊,2013(04).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肉鸡 文章 鸡舍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