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素分析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pdf
丁超勋
摘 要:当前,我国科技人才的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文章在评述现有科技人才文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描述了我国科技人才区域竞争的现状。文章构建出包含科技投入、科技成果、科技环境3个方面15个具体指标的科技人才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此指标体系,使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了我国东西部省份在人才竞争力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科技人才;区域竞争力;因子分析;评价
中图分类号:F24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8)2-40-4
Abstract: At present, regional competi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China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exist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the paper descri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egional competi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in China through data.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was constructed, which included 15 specific targets in 3 aspect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pu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based on this index system, the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30 provin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in China was evaluated 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The paper found the causes of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alents in eastern and western provinces of China,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talents; regional competitiveness; factor analysis; evaluation
科技創新是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科技人才对于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科技人才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发展环境的好坏,科技人才发展环境的建设是一个地区人才吸引、科技研发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基础,是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管理和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对于一个地区而言,培养和引进科技人才可以提高该地区的科技人才竞争力,增强该地区的综合实力。现阶段,我国正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科技创新人才计划,通过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发现和造就一批科技创新人才。国家在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高层次人才加速聚集,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效果显著,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高端科技人才短缺、地区发展不平衡、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等问题。
文章拟建立科技人才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省域科技人才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得出各省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环境评价结果,以期为我国科技人才管理工作提出可操作性建议。
1 科技人才评价的研究综述
目前,科技人才的概念在我国尚没有统一的表述,但已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定性描述。代表性的有陈军旗(2009)认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指那些崇尚科学精神、品格修养高尚、知识层次高、业务精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同时具有较强科技和管理创新能力,从事科技成果的创造、传播、应用和推广的人。本文给科技人才做如下定义:科技人才是指长期从事科学研究,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较强的创新能力以及敏锐的洞察力,能够把握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变化趋势,根据现实需要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和攻关项目,并对发现的课题开展独立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科技人才。
科技人才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崔颖(2012)认为: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竞争和科技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第一战略资源,而科技创新人才的创新能力是影响科技人才作用发挥的根本因素。人才的发展与其环境关系紧密[1]。张海燕(2013)认为:良好的社会环境的建立应在全社会营造出有利于创新和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和支持系统[2]。人才发展环境也受到其他学者的重视,马卫寰(2011)认为:要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强化高端人才智力的柔性引进力度,营造来去自由的开放空间[3]。
在关于科技人才评价的研究中,王小琴(2007)通过对我国科技型企业人才状况的分析,从科技人才的智力素质、身心素质、能力素质、绩效素质和思想品德素质5个方面构建了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出科技人才综合素质模糊评价值,从而为薪酬激励奠定基础[4]。李良成(2012)等运用因子分析,从人才资源、人才投入、人才绩效和人才环境4个方面来构建了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指标体系,并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广东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指数[5]。王成军等(2016)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创新型科技人才的投入产出指标进行筛选,并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对科技人才的开发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6]。
综合国内文献来看,学者对科技人才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我国科技人才区域竞争力评价的研究尚有不足之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都有待深入研究,为此,文章将针对此问题展开探索。
2 我国科技人才区域竞争的现状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科技人才大国,科技人才的规模和质量在世界上名列前茅。由表1可见,2012年以来我国科技投入和成果产出都呈逐年上升趋势。2016年研究与实验发展(R&D;)投入方面,R&D;人员全时当量为387.8万人年,R&D;经费支出达到15 676.7亿元,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2.06%;2016年科技成果产出方面,我国发表科技论文165万篇,出版各种科技著作53 284种,科技成果登记58 779项,专利申请受理3 464 824件,授权1 753 763件。我国科技人才和成果的规模已经相当可观。
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省份众多,各省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从而导致不同省份之间科技人才规模和成果差别巨大。东部沿海省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人文环境好,凝聚了大批优秀科技人员;而中西部省份由于经济水平较低,无法吸引高层次人才集聚,还会造成高端人才流失。我国区域科技水平发展的不平衡势必进一步加剧区域社会经济水平的不平衡性,影响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
3 我国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遵循可比性、可操作性、数据可得性、科学性等原则,参考现有文献,经过指标遴选,本文构建了我国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该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包含科技投入、科技成果和科技环境3个方面15个具体指标。
4 基于因子分析的实证研究
基于前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使用2016年我国各省份科技活动的数据,文章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对各省份的科技人才竞争力进行评价并排序。根据数据可得性,仅获得2016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科技活动数据,篇幅所限,各指标的原始数据不再列示。
通过构建原始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矩阵发现,各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为了消除指标之间量纲的影响,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使用Eviews7.2数据处理软件对标准化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提取4个公共因子,累计方差达到96.03%,超过95%的比例。经过两次正交分子旋转,总方差趋于稳定。
使用公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系数,得到各区域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值的计算公式为:
[F=0.653F1+0.142F2+0.119F3+0.046F4] (1)
将各省域的因子得分代入公式1,得到我国省级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序后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排在前列的省(市)有江苏、广东、北京、浙江、上海、山东等沿海省份,排在后列的有新疆、贵州、青海、海南等西部欠发达省份,此结果基本符合我国的科技人才分布的现状。由此可见,我国区域科技人才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现象,不同省份的科技水平差别较大,东西部科技水平发展极不平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的科技投入规模相差悬殊,基础设施和科技人文环境的差别引起的科技人才吸引力不同。
5 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科技人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需要政府和社会的多方努力才能有所改观,可以采取的对策有:
一是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科技投入力度。中西部省份由于经济水平落后,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科学技术的研究中来,这就需要中央政府在科研、項目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加大对中西部省份的教育机构、科研院所等科技人才培育机构的经费支持;教育部、科技部等中央部门应加强对中西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指导和科技人才交流。中央应结合新材料、新技术、新产业的发展,在中西部地区选择科技条件较好的省份进行科研攻坚试点,形成某些领域的科技人才高地。如贵州省在大数据产业的积极布局将成为其科技发展的突破口。
二是中西部省份优化自身科技人文环境,“筑巢引凤”。科技和人文环境是吸引高层次科技人才的重要因素。“打铁还需自身硬”。中西部省份地方政府应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在户籍、社保、住房、子女入学等方面为科技人才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其在本地工作和生活。加大对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图书馆、城市书屋等人文设施的建设,促进文明城市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加强对高科技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初创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为科技企业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如西安等中西部城市优惠的落户政策拟在打响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
三是健全科技人才顺畅流动机制。合理的人才流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应遵循人才发展规律,促进科技人才有序、合理地流动,尤其是向中西部地区的流动。通过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国家战略的引导,以丰厚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科技人才服务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科技事业。
参考文献:
[1] 崔颖.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河南科技创新人才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6):112-116.
[2] 张海燕.创新人才成长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20):132-135.
[3] 马卫寰.发达国家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对河南的启示[J].创新研究,2011(3):56-59.
[4] 王小琴.高科技企业科技人才评价与激励[J].科研管理,2007(S1):45-51.
[5] 李良成,杨国栋.我国区域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3(1):24-27.
[6] 王成军,宋银玲,冯涛,等.基于GRA-DEA模型的创新型科技人才开发效率评价研究——以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计划为例[J].科技管理研究,2016(4):7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