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加强财政审计工作
刘小平
[摘 要]加强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既是促进基层党风廉正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维护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重要举措。现针对新形势下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应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财务审计;问题;农村经济;创新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7-0069-01
一直以来,各级政府都把开展农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作为强化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维护集体经济利益的大事来抓。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在农村财务、农民负担和土地承包监督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农村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在农村推行农村财务审计制度,对于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的农村财务管理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加强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审计,既是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形势的需要,也是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利益的重要举措。因此,对于农村财务审计应注重以下几方面问题。
1.财务收支审计
审查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收入和支出的预决算执行情况,重点围绕各项承包合同或协议,审查收款收据和有关账册凭证资料,看是否存在收入少入账、不入账、公款私存或挪用的情况发生;是否在未经合法程序批准,随意减免各项上交款的情况。对各项支出审计,要围绕年初财务支出预决算,重点审查。
1.1审查各项支出是否符合本村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国家及上级部门规定的标准;有无扩大开支范围、提高标准和违反规定滥发钱物、挥霍和铺张浪费等问题。
2.2审查原始单据是否真实,报销手续是否齐全,大额支出是否经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是否具有民主理财小组章。对非生产性开支,除正常的支出业务审查外,还注意审查报支范围标准是否超越有关规定,总量是否突破规定限额。
2.3审查财务收支预算的调整是否合规,依据是否充分。
2.村级集体资产审计
主要通过审查集体资产管理基础工作,具体包括资产台账登记情况、资产增减变动登记管理、清查制度的建立与执行情况以及资产占用与处置过程中各项防止资产可能流失的措施与制度的建立和健全情况,是否履行法定程序,审查资产账实是否相符,资产的占用、处置是否合规合理,对外投资管理是否规范,收益与分配,包括各项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的承包金或租赁费标准设定是否合理、到账是否及时、各项投资收益的收缴是否正常、收益收缴的风险控制、资产收益的分配是否符合集体资产管理规定等。
3.债权债务审计
对村集体经济组织债权债务的真实性、合规性进行审计。重点查看举债是否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是否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是否存在以兴办公益事业为由擅自高息借款;是否存在通过虚增债权的手段来虚增收入以及将收入或非法收入挂在往来账上虚增债务等问题;是否把不合里支出挂在往来账上虚增债务。
4.专项资金审计
审查上级划拨或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的管理及使用情况;新农村建设补贴资金管理及使用情况;土地补偿费管理及使用情况;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情况;各级涉农补贴资金到户情况;农村合作医疗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等情况。查看资金是否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有无克扣、截留以及挪用等违法违规行为。
5.农村政策落实审计
对取消税费后有无农民负担反弹、农民是否真正减轻负担,以及“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情况进行审查,从资金筹集、操作规程、使用方向到群众参与、全程审计该项工作是否有效地开展。对涉农补贴进行审查,一卡通到户、补贴发放等情况,促进涉农补贴发放的公开、公正、透明。对村级财务基础改革情况进行审查,查村民议事会、村民理财小组建立情况以及村民议事和理财程序的规范性和合理性,以建立村级财务的群众基础。审查村级财务的管理、公开情况,促进村级财务的规范化操作。对农村财务进行审计,是确保“三农”问题有效解决的重要手段;对农村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审计,以减轻农民负担,维护群众利益;对农口资金落实情况进行检查,促进农口资金使用科学、高效,增强农业的抗灾害能力,促进农业走科技化、产业化之路;对扶贫资金、惠农补贴落实情况进行审计,以达到关怀农村弱势群体,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
6.村集体建筑工程审计
对于上级拨付的专项工程资金,主要审查资金来源是否按期足额到位,是否设置专户进行存储,专款专用。资金使用是否真实合理、合法,有无挤占、挪用等情况发生。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进行的公益性项目建设,审查有无履行民主程序,有无可行性研究报告,有无举债兴建的情况。审查建设工程是否通过正规的发包程序,有无具备资质的单位参与竞标记录,有无与中标单位签定的合同。工程竣工是否通过相关单位的验收,是否有验收报告。验收合格后是否及时进行了工程决算,是否准确全面核算工程价值,有无虚增或漏记资产价值。工程建设整个过程是否有公开记录。
7.村干部任期届满和离任审计
村干部任期届满经济责任和离任审计是指农村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所在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或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所进行的审计监督、鉴证和评价活动。经济责任分为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对象是:行使村集体及村民委员会财务审批权和参与村级经济活动决策的村委会成员。对已完成换届选举的村委会要开展年度经济责任审计。直接责任是指在被审计领导人职权范围内的有关经济活动,因被审计人直接决策、直接经手造成的失误或损失所形成的责任。
8.新形势下农村财务审计的思路
8.1创新工作思路
由于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涉及集体资金和资产,目标经济责任也是由村民代表大会或全体村民大会决定的,这对审计方法和审计依据提出特殊要求。审计部门应顺应时代的要求,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在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审时度势,积极开展对村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
8.2深化审计内容
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在深化审计内容上下工夫。
一是重点关注“三农”政策的落实情况,通过审计检查涉农资金的分配和拨付使用情况,检查和纠正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和引导村级组织及其负责人关注国家政策,把惠农政策落实到每个农民身上。二是关注村级重点项目的投入和使用绩效的审计,揭露和查处违背群众意愿的问题,促进相关政策落实到位和搞好资金融合,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的改善。三是拓展审计内容,村级组织除了掌管村级集体资金和集体资产外,还掌管着国家投入的涉农资金。在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应摆脱财务收支审计的局限性,树立全部资金绩效审计理念,全方位地进行审计。
8.3突出審计重点
突出关系民生的重点项目、重点资金和重点领域的审计监督,把维护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关注农村的热点问题。如集体资产、资源处置、债权、债务管理、专项资金管理、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农民负担等情况。通过重点审计达到完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和促进村级经济健康发展之目的。
8.4.提出整改措施
加强督促检查,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强化审计监督,查处违规违纪行为;强化农村财务人员的素质教育;保持农村财务人员的相对稳定。
9.结束语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财务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村财务人员一定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健康发展多做贡献,实现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