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塞尔行动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关系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19年01月18日 11:24

...更进步,可以更实践自己对音乐的想法.至於被看好得金曲新人,她...

程小娟

[摘 要]在人类实践过程中,行动者的行动,有实践者的实践。那到底实践中的行动和行动哲学中的行动有何区别?本文在阐明约塞尔行动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将其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思想进行相应比较,从“行动”与“实践”的内涵解读出发,力图多角度阐述塞尔行动哲学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相同之处和差异性.

[关键词]实践哲学;行动哲学;约翰?塞尔;马克思;

中图分类号:B712.59;B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7-0196-01

一、塞尔“行动”与马克思“实践”的内涵解读

(一)塞尔“行动”概念理解

塞尔从言语行为理论开始他的哲学生涯的,中间经过心智哲学意向性理论,辗转到社会哲学集体意向性。他的行动哲学研究的行动特指自发自愿的、有意向的个体行为。这种行为不等同于身体动作,因为同一类型的动作可以表示不同种类的行为。塞尔通过分析行动结构、行动与意向性、自由意志、决定论、心理因果关系等问题,明确其行动哲学思想。在认识行动的基础上,明确道德责任,调动人类行动积极性,激发人类道德自觉,而实现自身目标。

塞尔着重分析的是“行动”的个体维度,即从一个较为具体的微观角度对行动作出阐释,个体的行为活动为出发点来探讨行动的结构及行动与人的意向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需要从各个角度对塞尔的行动内涵作出理解和认识。

(二)马克思“实践”内涵解读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定为实践哲学已成为学界主流,但对于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国内学者持不同观点。如王南湜先生认为,实践即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生活世界,是人类所有活动及送些活动所处的环境的总体。杨耕先生则将马克思的实践概念理解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对象化活动”。还有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实践即是“在社会关系的总和中人们之间的交往行动”,认为马克思是从人们生产关系出发考察实践的。还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应包含三个维度,即感性、对象性、活动性”,为我们应从存在论意义上理解实践,能单纯停留于认识论层面。

尽管如此,但他们都承认:实践是面向外部世界的活动,承认人的能动性、对外部世界的改造等,强调了人的行动性,因而不得不说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有其行动意味。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他侧重分析整个社会生活,从而实现理论目的与现实意义,真正实现对人类实践活动的分析和认识。

二、塞尔行动哲学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相同性

(一)主体能动性——行动意向性与主观能动性

塞尔行动哲学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共同之处首先表现在二者对行动主体或实践主体能动作用的强调。塞尔在其行动哲学思想中提出“行动中的意向”,强调主体在行动过程中具有的意图和意向,并以此为基础指引人类做出实际行动。塞尔关注主体作为行动者在行动中的主观能动性,也即行动者自身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样,马克思也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认为人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能动作用。即马克思承认外部世界的客观性及规律作用的发挥,承认实践主体具有一定可选择性塞尔强调的行动过程中展示人的意图和意向,实现自身所定目标;马克思强调的实践过程中在尊重规律基础上人的作用的充分发挥及实践的目的性特征等都表明了二者的共同点。

总之,二者对行动主体的关注,其功能作用和地位的发挥更加表明了在实践和行动过程中我化要主动发挥自身力量,积极做出行动,为有效完成行动、实现自身目的提供有力依据。

(二)目的一致性——致力于改造世界、改造主体自身

从最终所要实现的目标来看,塞尔的行动理论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都致力于实现外部世界的改造,实现自身的自由全面发展。塞尔的行动哲学思想认为:意向与行动密切相关,意向只有在行动过程中发挥真实作用,终实现行动者的意向,这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行动过程,而他强调的是“行动中的意向”,其中意向的实现,是自身完成所要达成的目标,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这是塞尔对行动目的的分析。

前马克思实践哲学和后马克思实践哲学最终都强调人类真正的"行动"。行动哲学和实践哲学,二者最终都强调行动者的切实行动,致力于改变世界,此二者具有目的一致性。

三、塞尔行动哲学与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差异性

(一)研究侧重点不同——个体行动与创造人类社会历史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把“实践”理解为生产实践,西方主流的实践哲学所讲的“实践”则是指伦理、政治的实践。传统实践哲学侧重研究行动的实践意味,而其关注焦点在于行动的评价上,所以在此背景下对行动的研究也可称为实践知识。而基于语言分析的行动哲学对行动的讨论则侧重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的研究,如探讨行动的本质、行动的理由与原因、行动能否因果解释等问题,此行动哲学与西方传统的实践哲学及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有着根本的区别。塞尔行动哲学侧重研究个体行动,微观的经验层面出发具体进行分析。而马克思认为实践是创造人类社会历史的活动,着重从整体上、宏观上把握实践的含义。

(二)切入角度与研究方式之不同——行动本身与生产实践

总的来说,塞尔是从语言哲学角度出发对行动本身作出分析,研究行动的过程、行动的发展阶段、行动中的意向等问题。对行动的语义分析是其一大特色。而马克思则是从人类的实践活动出发,生产实践出发对人类的实践和行动作出研究。可以说二者是从两条不同的线路出发对相关问题作出分析和阐释。这是从整体上对二者切入角度与研究方式作出的概括。

(三)对意识意向的理解不同——有意向的行动与有意识的生命活动

馬克思在研究意向出路的基础上还强调意向的生成过程,意向是如何来的。在马克思看来,实践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实践也是人所独有的存在方式。因而提出“人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他的生命活动是有意识的”相关论断。按照马克思的理解,意向的生成不是机械地还原,是相互生成、相互规定,在改造自然的同时,自然也在改造人。在这一过程中,意识以观念的形式存在于大脑,然后不断进行深化,终实现改造世界、改造人、改造自我。但在塞尔那里并不区分人的行动与动物的行动。塞尔承认意向性的存在,但有意向并不仅仅是改变世界,有可能是适应外部世界。所以在意向的来源问题上,塞尔还缺乏相关论述。因此,塞尔只从心理出发对意向作出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综上所述,塞尔的行动哲学与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这二者之间进行的比较分析有利于互相借鉴其有益因素,从而在此基础上真正理解何谓行动哲学以及行动哲学发展的必要性,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认识行动,握行动的内在意蕴,为人类行动提供确切依据,真正实现人、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R·塞尔(John R.Searle).意向性:论心灵哲学[M].刘叶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2] 文学平.集体意向性与制度性事实:约翰···塞尔的社会实在建构理论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

[3] 盛晓明,彩强.行动、因果关系和自我——塞尔行动哲学述评[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马克思 文章 哲学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