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国土资源管理促进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樊迪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新时期国土资源的重要作用和管理的基本情况,并就如何有效的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土资源 耕地 存量 城乡统筹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7-0174-01
现阶段的国内经济正在经历着巨大的发展,城市的建设也相当快,国土资源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保证,要做好新时期城市与乡村之间的统筹发展,就必须做好国土资源的管理,确保土地资源得到科学而合理的利用。
1 、新时期国内土地资源情况简介
1.1 国土资源的重要作用
国土资源是一国安邦利民的重要条件,不但能让人类进行直接的使用,也是基本的自然物质载体,在进行国家城乡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做好国土资源的管理工作。国土资源不但是一国的重要安全保障,也是国家社会经济的有效保证,是人们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基本依托屏障。人们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和提取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质基础,人类也是在对自然资源的不断利用、开发中得到发展,而自然资源则离不开国土资源,所以,从另一层面上说,国土资源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内容。
1.2 现阶段国土资源管理基本情况
当前,我国的国土资源的基本情况可以用 “一多三少”来概括,就是土地总量多,但是平摊到每一个人身上后就少了,高质量的土地少,可供开发利用的后备土地少。现阶段,国内的可耕地越来越少,但是人口却在增加,建设用地存在土地浪费的现象。
(1)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国家队很多已经开发的土地没有规定具体的使用,很多土地资源的开发都是建立在经济的基础上,没有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比方说没有具体写明怎样有效的使用土地资源,也没有载明会对后期的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没有明确的土地资源开发商对其使用不当国家也并没有合适的法制法规去约束限制。
(2)国土资源没管理力度有所欠缺
在管理国土资源时,因为执法部门并没有进行相应的管理,造成了国土资源的大量浪费,很多土地资源也是违规违法开发使用。并且,政府没有有效的进行国土资源的管理,所制定的管理制度可行性不强。再者,一些国土资源管理人员没有将管理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工作中没有做到恪守职责,有的甚至滥用职权谋取私利,大大浪费了国土资源。
(3)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镇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我国国土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与重要性愈发明显,同时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已经关系到了全社会的利益。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城乡土地浪费现象严重、城市建筑容积率相对较低、多数城市新区粗放建设、农村宅基地利用粗放,导致土地资源浪费、闲置现象严重,对我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造成很大的威胁。
2、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2.1 建立完善的国土资源管理制度
由于我国人多地少的局面造成了我国国土资源的稀有,人口的不断增长必然导致可利用国土资源面积的缩减。因此我们在社会建设中应该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切实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率,从而在今后的建设中全面落实土地资源的管理。另外在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制度中,首先应加强建立国土资源管理制度,同时实行管理全责制,明确管理人员的责任。最后,要不断加强党风党纪,严格防止官员舞弊现象的出现。
2.2 统筹我国土地资源,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科学管理,提高土地的利用水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政府对土地利用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土地的利用规划的管理,有利于从宏观上促进土地的合理利用。要统筹安排各类用地,协调和解决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尤其是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结构。既要根据合理用地的原则确定耕地保有量,也要实事求是地按照為杜会经济发展服务的原则,增加非农建设占用农地的指标,尤其是耕地的指标,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城镇化与工业化进程与人口增长对土地的要求,做到“一要吃饭。二要建设,三要保护”。同时,要健全土地市场机制,提高土地经营水平。积极促进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再者,要加强管理和规划城市规模,对一些不切实际的搞大学城建设等浪费土地资源的问题要严格控制。
2.3 提高土地的利用开发率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以节约利用土地、严格保护耕地为根本指导方针。因此,要集约使用建设用地,努力提高用地效率。提高现有建设用她的利用率,主要应该从以下角度考虑:一是要盘活存量土地。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尤其是要严查开发商囤地不建,以求升值的行为。凡是新增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土地的,应该在存量土地中予以安排,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的压力。目前,我国土地资产存量长期处于“凝固”状态之下,不会自行产生资本价值的增加。只有当土地资产作为资本的一种形态运用到物质生产领域中去的时候,才会实现其价值的转移,并为其产生价值的增加创造条件。二是要坚持走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新兴工业化道路和城市化道路,台理配置。注重节约。
2.4 加强保护,确保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既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又是自然环境的主体,保护和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是我国土地资源优化利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注意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盐碱化,防止土地污染;禁止破坏土地,向耕地倾倒城市垃圾,必须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建设项目占用基本农田,应制定基本农田环境保护方案,报有关部门审批;对破坏生态环境的开垦、围垦土地,要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牧、还湖;禁止毁坏森林、草原开垦耕地,禁止围湖造田和侵占江河滩地。
2.5 加大土地的监察力度,落实土地调控政府问责制
一方面,要遏制一些地方政府变相圈地的“发展冲动”,加大土地利用的监察检查力度;另一方面,遏制土地腐败,要加强制度建设。要想从根本上扼制甚至杜绝我国国土资源管理中的腐败问题,必须从体制上下功夫。要认真落实土地违法问责制,对于滥审批土地,违规用地等违法行为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土地出让要执行严格的挂牌招标制度,规范招标公示渠道、招标程序、招标结果公示等制度。同时要引入外部监督机制,特别是人大的监督、舆论的监督和被征地人民群众的监督。制度的意义重在执行,如果不执行。制度就是一纸空文。
2.6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
打造法治型、责任型、阳光型政府。之所以部分地区会出现乱圈地、乱批地,强迁强征土地等违法违纪现象,最根本原因在于政府的依法行政观念不强,责任意识淡薄。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着力打造法治型政府、责任型政府、阳光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就是要求政府依法行政。责任型政府,就是政府应该从权利本位向责任本位转变,政府应当始终是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阳光型政府,就是要求政府在土地占用、征用以及用途上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健全完善重大事项听证制度,扩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度;完善重大决策事项公示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认真实施政务公开,增强决策的透明度。
总之,土地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我国人多地少,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化,是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人地矛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虞国平.对当前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形势下一些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太湖,2009(3):90-91.
[2] 郭高轩,辛宝东,刘文臣. 我国地下水环境背景值研究综述[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0(2):95-98.
[3] 潘燕华,邓格健.创新国土资源管理机制的几点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1(23):210.
[4] 易明,唐韬.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1(7):38-39.
[5] 陈伟滔.浅谈新时期基层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传播,2011(8):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