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研究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19年01月21日 18:15

专家讲解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

李虎

[摘 要]输电技术快速发展,我国已进入特高压输电广泛应用的时代。本文分析了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技术的主要特点,并对其技术经济性进行简要对比。

[关键词]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U23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7-0230-01

引言

高压直流输电具有灵活、可控、经济、环保等特点,在远距离、大容量输电以及系统联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解决我国能源资源与电力需求在地域上远距离、逆向分布的问题,中国从三峡外送直流工程起,大力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目前已经全面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电压等级涵盖±500kV、±660kV、±800kV和±1100kV。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未来电网的发展将有大量跨国联网、跨区联网的需求。2014年底,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国家电网公司组织有关科研、设计单位,根据国家战略、外交、经济需要,综合考虑双方合作意愿、前期工作基础、工程实施条件等因素,研究提出了国家电网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等国电网互联互通方案。

1 特高压直流输电原理

高压直流输电的电压等级概念与交流输电不一样。对于交流输电来说,一般将220kV及以下的电压等级称为高压,330~750kV的称为超高压,1000kV及以上的称为特高压。直流输电把±500kV和±660kV称为超高压;±8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称为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以直流电的方式实现电能传输的工程。直流电必须经过换流(整流和逆变)实现直流电变交流电,然后与交流系统连接。下图1是直流输电系统基本结构示意图。两端直流输电系统可分为单极系统(正极和负极)、双极系统(正、负两极)和背靠背直流系统(无直流输电系统)三种类型。

2 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特点

2.1电网结构简单,易调控

特高压直流输电采用大功率、远距离、点对点的输送模式,无中间落点,直接将电力输送到负荷中心。当确定了送、受端之后,采用直流输电方式可实现交、直流电网并联输电,或者非同步联网输电,电网结构清晰易调控。

2.2系统高可靠性

利用可控硅换流器,在直流输电技术中可快速调整有功功率,实现电流方向的改变。另外,在正常状态下,直流系统可保证稳定输出,在事故情况下,可实现健全系统对故障系统的紧急支援。

2.3年电能损耗小,线路造价低

交流架空线输电需三根导线,而直流只需两根导线,电阻损耗小,没有线路感抗及容抗的无功损耗,也没有交流工况下的集肤效应,导线截面利用充分;直流输电方案若采用大地或海水作回路时,仅需一根导线,可大幅节省建设投资,在前期投资和运行费用上经济性突出。

2.4大容量直流系统风险加大

通过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构建的交、直流互联电网,使得与大容量直流相关的系统风险有所加大。比如,对于多回大容量直流受端密集落点的电网,当交流系统发生故障时,可能导致多回直流输电线路同时出现换相失败,引起交流线路保护或开关拒动,导致交流故障不能及时清除,最终可能造成多回直流线路发生持续换相失败,甚至发生直流闭锁。此外,直流换相失败后,电网中存在复杂的交直流相互影响,在功率恢复过程中,线路动态无功需求将大幅增加,但是由于负荷电网中无电源支撑,可能引起直流系统电压失稳,极端情况下导致大面积停电事故。

3 特高压直流技术存在的不足

(1)直流输电换流站比交流变电所结构复杂、造价高、运行费用高,换流站造价比同等规模交流变电所要高出数倍。(2)为降低换流器运行时在交流侧和直流侧产生的一系列谐波,需在两侧需分别装设交流滤波器和直流滤波器,使得换电站的占地面积、造价和运行费用均大幅度提高。(3)直流断路器没有电流过零点可利用,灭弧问题难以解决。(4)由于直流电的静电吸附作用,使直流输电线路和换电站设备的污秽问题比交流输电严重,给外绝缘问题带来困难。

4 特高压输电技术的应用场合

我国已启动“五交八直”特高压工程,未来将建成“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1100kV交流输电和±800kV直流输电在大电网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同角色。特高压交、直流输电只能互补,不能互相取代。直流输电方式由于中间无落点,因而只有输电功能,而不能构建网络,可定位于超大容量、超远距离的输受端明确的“点对点”输电。采用直流输电技术,可减少或避免过网的不均匀潮流,并且可以方便地控制潮流大小和方向,但是,其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必须结合坚强的交流网络。相对而言,交流输电方式则同时具备输电和构建网络的功能,可依据电源分布、负荷位置、输送容量等实际需求进行电网系统设计,同时线路中间可以设置落点,这会使得电力接入、传输和消纳更加灵活方便,可定位于构建各级坚强输电网,以及经济距离下的大容量、长距离输电,为直流输电提供重要支撑。

4.1近距离大容量输送

目前,负荷中心地区出现了输电走廊紧张、短路容量大等难题。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如上海、苏南、浙北等负荷中心,输电距离约200~500km,从输电经济性方面考虑,采用1100kV交流输电更具经济性。因此,对于珠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区及华东电网区域内的输电系统,采用特高压交流输电,经济性良好,同时解决了短路电流大、输电走廊紧张等问题。

4.2远距离大容量输送

我国水电、煤电和负荷中心分布极不平衡。其中,2/3的水电分布在西南地区,2/3的煤电分布在西北地区,而2/3的用电负荷位于东部沿海和京广铁路以东地区,输电网络明显呈现出“西电东送”、“北电南送”的格局,输电距离为600~2000km。输送容量5000~20000MW。从输电经济性角度讲,当距离超过l200km时,采用±800kV直流输电比1100kV交流输电更具经济性。

4.3区域电网互联

利用特高压输电技术,我国已形成东北、华北、西北、华东、华中及南方电网等6大跨省区的互联电网,实现了跨区域、跨流域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于以上区域互联电网,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实现区域非同步联网,送、受端的交流电网可按各自电壓和频率独立运行,相互间无需传送短路功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假如采用特高压交流输电实现电网的同步运行,则对互联电网的同步性要求很高,稍有不慎可引起系统崩溃,同时还可能导致短路容量的增加。

5 我国特高压直流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国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在最近十年得到快速发展,已经建成哈郑特高压直流工程、锦苏特高压直流工程、向上特高压直流工程等一批特高压直流项目,上山特高压直流项目等正在建设之中。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投运直流输电工程最多、直流输电技术应用最全面的国家。

结语

从目前技术看,在实现区域互联时,采用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可靠性更高,也更具经济性。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否要选取更高电压等级还需要结合输送距离、输送容量等具体工程背景和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进一步开展技术经济性比较,以选取最为合适的电压等级。

参考文献

[1] 刘振亚.特高压交直流电网[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264-269.

[2] 张文亮,吴维宁,胡毅.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与我国电网的发展[J].高电压技术,2003,09:16-18.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电网 特高压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