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肉羊生产效益的技术措施
周文举
摘 要:肉羊的繁殖情况关系到农户养殖的生产力以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为提高肉羊的繁殖率,增加农户的收入,农户应该积极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使肉羊养殖走向规模化,产业化。本文通过分析当下肉羊繁殖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从根着手,提出科学的解决办法,帮助农户提高肉羊繁殖率。
关键词:肉羊繁殖率;现状分析;提高方法
对动物的生殖能力的强弱以及生育后代的能力进行评价的标准便是繁殖力,动物繁殖能力的强弱决定着种群的发展。对于肉羊来说,其提高其繁殖率就等同于改善农场的生产关系,大大提高其生产率,所以,在科学的社会,我们应该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养殖,尽可能地使生产合理化,效益最大化。
一、当前肉羊繁殖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良好的政策环境、草地资源与农副产品资源丰富以及肉羊良种众多等诸多原因,我国肉羊发展总体呈良好态势。但是,因为我国的肉羊是以农户养殖为主,农户养殖大多规模较小,且多数农户文化水平不高,他们不太会用科学的养殖方法进行肉羊养繁殖,导致我国实际的肉羊繁殖率不高。所以,我们必须大力呼吁相关农户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养殖,提高肉羊繁殖率,进而提高农户经济效益。根据科学的調查显示,肉羊繁殖率的高低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羊种优良性、羊种遗传、养殖环境、母羊营养这几个方面。羊种优良性与遗传同属于内因,其主要是与公羊母羊的优良性及其品种自身遗传基因有关,例如,在同样的品种中选择种羊,肯定是选择年龄合适、体型壮硕的;在同样体型、年龄中选择,就应该偏重于一些好的品种。所以相关工作人员至少应该略懂科学的生物遗传方面的相关知识,才能更好地对公羊母羊进行选育,以提高羊种优良性,扩大农场规模,增加经济效益。
二、如何提高肉羊繁殖率
1.加强公羊母羊的选育,提高羊种的优良性
在种羊的优良性选择上,一方面,在选择种公羊时, 应该以体型外貌上要符合要求、体质强健、雄性特征明显, 睾丸发育良好为标准。要优先选择体尺高大、睾丸大的种公羊, 一般具有这种外貌和体型特征的种公羊的繁殖性能较好。除此之外,还应该定期检测种公羊的精液品质, 包括射精量、精子密度、精子活力、畸形率以及死精率等指标, 以及时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种公羊, 并加以淘汰。一般要重点从繁殖力较高的母羊的后代中选择培育种公羊。并且种公羊的选育工作重在遗传和饲养环境, 只有将两者结合, 才能保证种公羊的遗传性状得以稳定遗传。要在良好的饲养环境下培育种公羊, 以满足生长发育各阶段的营养需求, 使其后代的遗传潜能充分发挥, 否则, 当出现生产性能较差、遗传性状不良时, 就很难分辨是先天的原因还是环境不良造成的, 这样不利于选种的进行。另一方面,因为后备母羊在整个肉羊群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选择过程中应从生产性能好的母羊的后代中选择优秀的个体, 以求获得产多胎性能较强的母羊。母羊的繁殖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 4~5岁时可达到最高。在母羊的外形上要选择后躯发育较好、骨盆较为宽大的母羊, 可以减少难产的发生, 其次要选择性情较为温顺、母性较好的母羊, 这对产后羔羊的哺育非常重要。此外,在后备母羊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时, 此时更应该重视营养的供给, 因为母羊此阶段的营养状况会对母羊的生殖器官、 消化器官以及体格的发育都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饲喂后备母羊的日粮中要保证营养充足, 如能量、蛋白质、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的含量, 并且要求营养成分的搭配要合理, 这样才能使后备母羊的发育良好, 体况适宜, 不过肥也不过瘦。只有公羊母羊都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选择喂养,才能更好地提高肉羊繁殖率。
2.导入多胎品种血液
不同的品种由于其遗传基因的不同,其繁殖率也有很大的不同,理论与实践表明, 在低繁殖力的地方品种中, 导入多胎品种血液是提高其繁殖率最便捷有效的途径之一。例如, 在我国新疆紫泥泉种羊场,于1981年把湖羊血液导入新疆细毛羊, 结果使导入湖羊血液的新疆细毛羊新品种群的产羔率较同等条件下的其他新疆细毛羊提高60%~70%, 而把湖羊血液导入卡拉库尔羊后也取得相似的结果。除此之外,近些年来, 我国许多地区把小尾寒羊导入当地绵羊品种, 在提高当地羊繁殖力方面也取得良好结果。例如, 在50年代末期, 新疆把小尾寒羊导入当地同羊, 在农户饲养条件下, 当时留下的寒同混血羊经30多年的自交, 现形成总数量达2万只以上的多胎类群, 它们在外形特征、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较一致, 遗传分化程度较低, 产羔率平均达200%~240%。因为其四季发情且生长发育快, 受到当地农民喜爱, 在当地养羊生产发挥着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引进多胎品种对于肉羊繁殖来说,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3.控制外因对肉羊繁殖的不良影响
在肉羊养殖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共同对肉羊繁殖率产生作用,其中肉羊营养高低、养殖环境等都会对肉羊繁殖产生很大影响。一方面,肉羊饲养的营养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羊发情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加强对羊的饲养水平是提高肉羊产率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措施。在肉羊的配种季节前期,逐渐加强对羊的营养饲喂的投入,提升饲养的营养水平,从而满足羊的膳食要求;另外,适当延长羊的放牧时间,使羊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采食,满足自身营养所需。在配种季节,需对羊的补饲草料中适当地加入维生素、蛋白质等,合理的对繁殖期公母羊进行合理的营养饲喂,满足繁殖期公母羊对营养的要求。另一方面,环境因素同样会对羊的繁殖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光照条件以及环境中的温度为例进行说明。在羊群的饲养过程中,周围环境中的光照长短和温度的高低对公羊、母羊的发情期产生影响。短时间的日照能够促进母羊的促性腺激素进行分泌,从而不断的刺激卵巢,延长母羊的排卵期以及发情期,但是当日照时间不断加长时,母羊的发情将会受到阻碍。对于周围环境中的温度而言,保持或促进公母羊的繁殖需要保持一定的适宜温度,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都会对公母羊的繁殖能力造成不利影响。所以,应该学会控制环境因素对肉羊产生的不良影响,更好地促进肉羊繁殖。
三、结语
影响肉羊繁殖率高低的因素不是唯一的,而是多样化的,只有从各个方面多加考虑,才能真正切实的改善肉羊繁殖率,扩大羊场规模,增加农户收入。
参考文献:
[1]高伦文 提高肉羊养殖经济效益的途径 重庆市垫江县永安镇畜牧兽医站2017.
[2]高淑芳 提高肉羊繁殖能力的途径和措施 新疆伊宁市家畜繁育改良站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