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影响因素分析.pdf
雷雪莲 王玲
摘 要 母语在外语学习中兼具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而在大学英语阅读中,汉语阅读的迁移作用依然存在。研究者选取南昌师范学院的部分本科生为研究样本,通过英语教学实验发现,阅读技能的迁移必须以受试学生的外语水平为依托,受试学生的汉语阅读技能训练有待加强,尚需将学生的英汉语阅读技能的迁移渠道拓宽。研究结果认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克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并尽量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来促进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关键词 迁移 阅读速度 阅读理解 阅读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2.031
Abstract Mother tongue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In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the role of Chinese reading still exists. Researchers selected part of undergraduates of Nanchang Teachers College as research samples and found through English teaching experiments that the relocation of reading skills must be based on the foreign language proficiency of the tested students. The training of Chinese reading skills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English and Chinese reading skills to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migration. The result shows tha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overcoming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mother tongue and try their best to promote the learning of English language knowledge and skills by using the positive migration of mother tongue, so as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migrate; reading speed; reading comprehension; reading skills
外語教学中颇具争议的问题之一即是母语的作用。而各教学法流派对于是否外语课上使用母语这一问题各执一词。历来的翻译法学派及认知教学法流派赞同使用母语。而且翻译法由于历史悠久,尤其主张依靠母语, 但翻译法也有明显的缺陷,因其过于强调传授语言知识,而忽略了培养学习者的实际语用能力,因而遭受批评,甚至被否定。上个世纪60年代认知教学法流派提出赞成使用母语, 特别强调借用学习者已经掌握的母语知识,并设定了在不同外语学段学习者采用母语的大体比例。直接教学法(Direct Instruction)与听说法(Audio-Lingual Way)等学派则非常排斥翻译手段,极端派甚至严厉抵制在外语课堂中采用母语。
本文作者在高校的英语教学实践中发现有相当比例的学生过于忽略了其母语的学习,原因之一是来自应试、毕业及就业等的压力。然而国人亦该客观而冷静地看待英语对于一国发展的作用。在使用英语方面,70‰以上的菲律宾国民能流畅地运用英语,该比例大大超出韩、日两国的比例;而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菲律宾远远落后于日、韩两国。本文结合英语阅读教学来讨论母语因素的影响。
1 正确对待母语的迁移现象
1.1 大学英语阅读的现状
根据罗森布拉特 (Rosenblatt) 的主张,阅读理解可分成4种层次:(1)字面理解;(2)推断理解;(3)评价理解;(4)欣赏理解。而目前中国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仍主要滞存于“字面理解”的层面上,有相当多的学生仅能识别单词的字面意义,对于句段结构及篇章的理解也多停留在字面意思上。该现状严重影响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甚至进一步弱化其判断、推理、归纳等能力。根据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开展的一项阅读调查报告,郭浩儒(2004)指出学生在测试中思维能力的表现欠佳: 词义理解题与词义推断题、主观简答题的对应得分皆小于10%,评价类的主观题则得分率更低,因此教师需着重加强有关学生的概括、分析、归纳能力的训练。
1.2 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
影响阅读理解能力的因素主要涉及如下三类:背景知识,语言水平和阅读技能。在英语水平和背景知识方面,这两类因素对于英语阅读能力构成的影响,外语界在近半个世纪已形成统一的认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更多地将视线聚焦于外语阅读者固有的母语阅读能力,着重探讨该母语阅读能力能否又如何向外语阅读迁移。根据人类的语言和思维皆有的普遍性及共性,教师可充分利用母语和英语之间的共性,并采用英汉语对比的教学手段,以帮助学习者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同时尽量避免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显现的负面干扰作用。Douglas Brown (1980) 曾认为: “学习用另一种语言进行思维的前提条件是是对该种语言具备相当的熟练程度,”总体而言,学习一门外语,可在借鉴人类通用的学习活动的经验的基础上, 利用母语思维的优势以促进外语的学习,即促成母语的正迁移,同时必须克服母语的干扰作用。” 因此,学习者若具备良好的母语阅读技能,就可能将该母语技能迁移至英语阅读之中。当前国内学者总体认同母语阅读能力存在向外语阅读迁移的倾向。针对此类观点,笔者提出如下假设:
(1)良好的汉语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可促进英语学习:学习者的汉语学习方法及能力可直接提高其英语学习方法及能力;良好的汉语思维能力,尤其是高层级的思维技能,如想象、推理、判断等,将极大促进学习者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适应性及思辨能力。
(2)薄弱的汉语语言能力及思维能力亦能阻碍英语学习:若英语学习者的汉语水平差,汉语学习方法及能力的严重缺失将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弱化学习者的英语能力。
2 英语阅读的教学实验
研究者于2014-2015年先后在南昌师范学院进行了三次阅读教学实验,选定大一非外语专业本科生10人,分为A、B两组进行实验观测,其中A组5人为语文及英语高考成绩优异者,而B组5人则为高考语文和英语成绩都比较落后者。研究者选取一篇中等难度及篇幅的大学英语四级英语阅读文章,经过前后三次测试发现结果如下:A组受试的总体明显快于B组的5位学生,在即时抢答环节的表现也更优越。而汉语的促进作用在推理及判断等题型中显得比较微弱,A、B两组的受试者在此类题目中的得分不相上下。研究者还曾做过一个类似的教学实验,选定本校大二本科生共90人进行样本研究,该样本生皆来自非英语兼非汉语专业,实验周期为一学年,参照样本生的高考语文与英语成绩,用高考样本生的语文分数代表其汉语水平,其英语分数则对应该生的英语水平。研究者以历年高考的模式试卷为题库,从中挑选若干汉语阅读短文,同时从大学英语三级英语水平测试真题中选定等量的英语阅读短文,选用的汉语阅读理解题的长难度与语文高考阅读水平相符,英语阅读题的长度与难度则与同年级大学生的学期英语考试标准保持一致; 汉英短文每篇各有4~5个单选题,涉及推理、评价及归纳等题型,汉英阅读的题量相同; 鉴于阅读者的背景及知识结构可能对阅读造成影响,研究者采用受试熟知的话题,以此作为阅读短文的内容。实验结果显示,汉英两种语言在阅读速度上也有部分的迁移倾向,然而,研究者发现受试对于评价、欣赏等较高层次的阅读理解题,其汉英阅读之间的迁移幅度不明显;学生在汉语阅读中面临的首要制约因素是阅读技巧; 而在英语阅读中同样需要突破阅读技巧这一难关,而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另受其英语水平及语言能力的影响。学生由于既缺乏必要的汉语阅读技能,又缺少汉语思维技能的后续拓展,加上有限的英语水平,因此,要实现汉语阅读技能向英语阅读的顺迁移,学生既要有一定的汉语阅读技能,也要具备相当的英语基础及水平。
3 教学对策
以上教学实验的结果说明汉英阅读速度之间存在着某些的迁移倾向,研究者在教学实验中另发现:部分学生的英语阅读速度亟待提高,自身的英语语言能力也比较弱,参考其教材的课后语言知识点的练习完成情况而知。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汉语阅读习惯及技巧,精心设计汉语教学材料以促进学生提高阅读速度,拓展比较好的阅读习惯。而关于母语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负面影响,研究者认为母语负迁移现象有存在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应当恰当应对。研究结果显示,读者的英语能力越弱就越依赖母语阅读习惯去学英语。
West (1978) 认为阅读技能可分为多种层次,阅读技能亦是诸多阅读基础的次技能(sub-skills)的结合,阅读是一个由许多过程 (component processes) 组成的庞大的心理过程,阅读存在多因素协调的一种过程。从理论而言,阅读能力具有发生迁移的可能性,但这种迁移同时受到语言能力和技巧的制约。
英汉两种语言在文字符号、语音拼写、语法结构及语用原则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显然这些差异对英语阅读造成影响。学习者的母语阅读技巧,母语阅读习惯及其英语水平皆成为影响阅读速度迁移的因素。一方面,部分学生仍习惯于逐字逐句、辨字释义的母语阅读方式,这些比较机械的不良阅读习惯及现象一旦被学生搬用到外语阅读中,将使外语读速变慢; 另一些学生的母语阅读习惯很好,能熟练运用略读、跳读等阅读技能,其母语读速也比较快,假如学生的外语水平较差,又将限制其在英语阅读中迁移良好的汉语阅读习惯,进而拖慢其外语读速。此外,学生若英语水平较差,母语阅读能力又欠佳的话,因而更需要依赖母语习惯进行阅读,所以要想削弱这种依赖程度,必须先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而本研究中涉及的大体受试者还无法在英语学习中完全脱离母语的影响。因此,外语教师应积极利用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同时克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并在语言教学中结合教学目标、教学实际、学习阶段、兼顾学习者的兴趣、需求及能力,适度地使用母语,以此促进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能。
4 结语
阅读技能存在于任何语言的阅读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思维共性。阅读技能以阅读材料为载體,能反映读者的主动性及动态阅读过程,读者需要凭借其大脑中已有的语言知识及阅读经验不断对阅读材料提出假设,并根据阅读材料中提供的相关线索来验证相应的假设。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需要“两手抓”,既要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也应关注阅读技巧的提升,并适当借助母语在外语学习中的正迁移作用,尽量克服母语的负迁移影响,统筹兼顾在语篇层面上实施教学,以此促进学生的阅读技能及思维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West R F.Efficient processing activities in reading[M].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Inc,1978.
[2] Brown, H. Douglas, Englewood Cliffs. 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J].System,Prentice-Hall,Inc.,1980.
[3] 王初明,元鲁霞.外语阅读是语言水平问题还是阅读能力问题[M].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4] 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杜,1996.
[5] 郭浩儒.大学英语阅读欣赏(二)[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 钟家宝.英语阅读教学改革和创新思维的培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6.
[7] 臧学运.汉英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探析[J].山东教育学院学院,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