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外来入侵生物美洲斑潜蝇综合防治项目主要技术研究

品牌
农家科技
2019年02月25日 13:10

...2003年,互花米草被列入首批外来入侵物种.-盘点 外来物种入侵老...

王小喜

摘 要:2015至2016年,平凉市农环站通过实施《外来入侵生物美洲斑潜蝇综合防治项目》,基本摸清了平凉市日光温室斑潜蝇主要种类及其群落季节演替规律,并通过试验示范,系统总结、优化集成了一套美洲斑潜蝇的有效及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切实解决了生产上过度依赖化学防治的问题。

关键词: 外来入侵;美洲斑潜蝇;主要技术;研究

一、发生情况

美洲斑潜蝇属双翅目潜蝇科潜蝇亚科斑举蝇属,原生于巴西,是一种寄生植物广泛的检疫性害虫,平凉市1995年发现作物受其危害,2013年以来每年发生面积高达50万亩以上,涉及19个科66种作物,尤以秋作蔬菜受害最重,年均减产210多万公斤。该虫在我市蔬菜上均有分布,其分布区域是从西面的庄浪、静宁二县到东面的崆峒、泾川、崇信随着气温的升高,虫口密度依次增大,危害依次加重。2015年5月调查,全市平均虫口密度百株虫量为20.3—60.4头,受害面积率达到71.4%,受害严重度15.4—79.8%。2015年全市蔬菜面积已达113.5万亩,总产159.7万吨。日光温室也迅猛发展,面积达1.83万亩次,总产3.47万吨,占淡季蔬菜供应量的36.6%。蔬菜产业已跃居种植业的第二位,成为全市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受美洲斑潜蝇危害面积达到65.7万亩,减产幅度12.3—37.6。

二、项目取得的主要成果

1.平凉市日光温室斑潜蝇群落构成及季节演替规律研究,在日光温室所采集斑潜蝇标本,经室内形态学观察和有关专家鉴定,甘肃省东部地区日光温室蔬菜上发生的斑潜蝇种类主要有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Blanchard)]和南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Vlanchard]。两种斑潜蝇呈混合发生状态,群落中单种斑潜蝇发生的相对优势度随季节而变化,深秋至翌年初春(10月至翌年3月),美洲斑潜蝇明显占优势地位(相对优势度为10.6%~47.2%),南美洲斑潜蝇明显占劣势地位(相对优势度为-10.6%~-47.2%),即平凉市日光温室斑潜蝇防治及研究工作中,主要以美洲斑潜蝇为重点对象,适当兼顾南美洲斑潜蝇。

2.美洲斑潜蝇发生规律研究

(1)美洲斑潜蝇为害状。观察结果表明,美洲斑潜蝇幼虫“蛀食”虫道较长较细,呈曲线状或不规则形,以叶正面分布较多;另外还可形成“窜食”虫道,该虫道较宽较短,多呈块状、条形或不规则形,常分布在叶背面。幼虫取食过程常受叶脉限制且可在叶上下表皮间来回取食,虫道多沿叶脉或在叶脉间形成。上述危害状与美州斑潜蝇等潜蝇属其它害蝇有较大区别,可用于该虫的田间识别。

(2)卵及幼虫在植株立体空间上的分布规律。调查结果表明,在甜瓜等单蔓栽培作物植株上,美洲斑潜蝇成虫产卵场所主要选择在植株顶部和上部,以顶部居多;低龄幼虫危害区域位于植株顶部至中部,以上部为主;大龄幼虫危害区域在植株中下部:在菜豆等多分枝作物上,美洲斑潜蝇成虫产卵场所主要选择植株外围和中层,以外围居多;低龄幼虫危害区域位于外层至中层,以中层最多;大龄幼虫危害区域主要位于中层至内层。该观察明确了药剂杀灭卵和低龄幼虫的主要靶标区。

(3)幼虫化蛹习性。美洲斑潜蝇化蛹方式有落地化蛹、爬出虫道粘附叶背面化蛹和虫道内化蛹3种,以前2种为主。在菜豆上,绝大多数爬出虫道粘附叶背面化蛹,占总化蛹量的83.3%;在黄瓜、甜瓜、西葫芦、茄子、番茄等作物上,绝大多数落地化蛹,占总化蛹量的80.0%~92.0%;在6种供观察的作物上,虫道内化蛹的机率很低,仅占总化蛹量的0.0%~6.7%。落地化蛹习性在防治上有重要利用价值,可通过地面粘杀、土壤深翻、土内施药、饱和灌溉、人工扫蛹等途径杀灭和清除老熟幼虫及蛹体,达到大幅度压低虫口基数的目的。

(4)成虫活动规律。观察结果表明,晴好或多云天气,美洲斑潜蝇成虫在l d中的活动性随温室内光照、温度等因素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从日出前后至翌日凌晨分别经过醒悟期、第一聚集活动期、第二分散活动期、午休期、第二分散活动期、第二聚集活动期和夜眠期等7个不同活动期。其中:醒悟期(日出前后6:40~7:50时),成虫多分布在作物中上部,活动能力差,反应迟钝,是药剂杀灭成虫的最佳时期;第一聚集活动期(日出后8:O 0~1 0:O 0时),绝大多数成虫集中在植株顶层飞行、喜逐、交配、觅食、取食和产卵,是黄板诱杀成虫的最佳时期之一;第二聚集活动期(1 7:O 0至日落前),成虫随光线上移向植株顶部层面上再次聚集,并在该层面上飞行、喜逐,有交配行为,亦是黄板诱杀成虫的最佳时期; 阴天,成虫活动能力相对较差,多在植株中上部活动或静伏。温度低于15 ℃,相对湿度大于90%时,活动能力极差;温度高于1 5℃,相对湿度在8 0%以下时,可正常活动,但无明显聚集活动现象,有飞行、取食、交配、产卵行为。

(5)日光温室美洲斑潜蝇种群动态规律观察。系统观察,美洲斑潜蝇在平凉市日光温室蔬菜全生产期内的种群消长明显呈“两头高中间低”的态势,成虫发生量以春夏生产期最大,深冬生产期最小。温室内温、湿度条件的变化是引起该虫种群数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根据有效积温计算结果,该虫在平凉市日光温室蔬菜全生产期发生9.1代,世代平均发育速率0.030,不同生产期的发生代数和发育速率差异较大,发生代数最多的是春夏生产期,为5.1代;秋冬生产期次之,为3.2代;深冬生产期最少,不足1个世代。春夏生产期和秋冬生产期发育最快,但二者差异不大;深冬生产期发育极为缓慢。生产上宜采取“前控后治中間松”的防治策略。

三、防控的主要途径

1.利用棚膜、防虫网的阻挡作用和选用无虫健康苗木切断外来虫源。

2.美洲斑潜蝇成虫醒悟期、成虫大量发生期及成虫聚集活动期分别采取化学药剂喷雾法、烟雾剂熏杀法和捕虫板诱杀法杀灭成虫,可大幅度降低温室内成虫虫口基数。

3.利用老熟幼虫跌落地面化蛹习性,在地面及土层内综合采取地面粘杀、土壤深翻、土内施药、饱和灌溉、人工扫蛹等途径杀灭和清除老熟幼虫及蛹体,可达到大幅度压低温室内虫口基数的目的。

四、日光温室美洲斑潜蝇关键防控技术研究

1.日光温室美洲斑潜蝇地面粘杀技术研究

项目依据美洲斑潜蝇幼虫老熟后跌落地面化蛹习性,开展了地面粘杀法对日光温室美洲斑潜蝇的控制试验研究。试验表明,地面布设粘杀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蛹及成虫均有较大捕获量,且致死率极高,3 7d累计捕获总虫量2072头/m。对幼虫、成虫及蛹的致死率分别为100%、100%、98.33%;通过连续不断的粘杀,能够大幅度地压低虫口基数,有效地控制该虫的发生与危害,最终可使植株第1~6叶的着卵叶率和虫道数分别被控制在0.00~33.33%和0.00~0.63条/叶,较对照区显著减少。可见,美洲斑潜蝇地面粘杀技术可从老熟幼虫化蛹环节上较彻底地切断其生活史,整个粘杀期内,虫情无反弹,始终保持在一个较低的危害水平,具有稳定和持久的控制作用。

2.日光温室美洲斑潜蝇土壤封杀技术研究

项目对美洲斑潜蝇老熟幼虫入土深度、不同覆土厚度对美洲斑潜蝇成虫羽化出土影响、土壤水分对美洲斑潜蝇蛹羽化的影响、毒土处理对美洲斑潜蝇蛹防治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观察和试验,从中总结出了土壤封杀技术。结果表明:(1)美洲斑潜蝇老熟幼虫绝大多数潜入土壤表层(0~2 c m)化蛹,占老熟幼虫总量的88.47%。因此,该土层系实施土壤防治的主要靶标区域。(2)蛹体覆土1 5~2 0cm,成虫的羽化率有所下降,但多数成虫向上爬行一段距离后就死在土层中,成虫羽化出土率仅为3.34~6.34%,可见土壤深翻(深度大于1 5 cm)特别是毒层和底层土壤对调翻耕,可有效的杀灭美洲斑潜蝇成虫,大大压低虫口基数。(3)美洲斑潜蝇蛹体经48 h浸水后,羽化出土率为0.00%;土壤过饱和灌溉后,成虫羽化出土率仅为10.00%;可见,蛹体较长时间浸水、土壤过饱和灌溉(随后自行干渴板结)等土壤水分调节措施可有效杀灭美洲斑潜蝇蛹及成虫。(4)土层撒施毒土,对美洲斑潜蝇蛹有较好杀灭作用,以辛硫磷毒土作用最好,防治效果为95.83%。综上看出,土壤深翻、土壤水分调节(土壤超饱和灌溉)、土壤施用毒土等土壤处理手段是防治美洲斑潜蝇的关键措施,相互配套应用可大幅度压低虫口基数,为美洲斑潜蝇无公害防治提供了有效途径。

3.棚体屏蔽防虫技术试验研究

日光温室棚膜起自然屏蔽作用,通风口及大门是外界害虫传入温室内的主要通道,在害虫传入通道上设置屏障切断害虫传入是防控害虫发生为害的有效途径。项目在通风口处布设防虫网,测定了其对蔬菜害虫的屏蔽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日光温室通风口全程覆盖防虫网对美洲斑潜蝇的发生量(成虫)、叶片受害率、着卵叶率及叶片虫道数的控制效果分别达91.0%、84.2%、86.4%、80.2%,同时可有效兼治温室白粉虱、蚜虫等温室优势害虫。研究亦表明,覆盖防虫网对温室有增温效应,但不致明显影响蔬菜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4.日光温室美洲斑潜蝇虫情全程跟踪监测技术研究

项目运行过程中总结提出了日光温室美洲斑潜蝇虫情全程跟踪监测技术,并将其成功应用于防治工作,取得了理想效果。其核心内容为日光温室蔬菜(黄瓜)定植后,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标定(挂牌)5株,按时间序列系统调查每点每株顶部第1~1 0叶的受害程度(级别),3~7d调查1次,直至蔬菜生产期结束为至,分次计算病情指数。将病情指数按时间序列及时绘制虫情动态曲线,虫情持续上升过程中达到科学防治指标时组织防控,将虫情持续控制在防治指标以下。

5.日光温室美洲斑潜蝇药剂精准防控技术研究

项目开展了防治日光温室美洲斑潜蝇特效药剂、最佳施药浓度筛选试验,即药剂精准防控技术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40%绿菜宝乳油、20%斑潜净微乳剂等含有阿维菌素成分的杀虫剂是防治日光温室美洲斑潜蝇的特效药剂,其最佳施用浓度分别为2000倍、1000倍和1000倍。在日光温室黄瓜全生产期采取药剂精准防控技术,虫情指数被持续控制在防治指标以内,平均值为2.4%,较普通施药技术仅偏低0.2%;但用药量、用药次数大幅度降低,药剂投入总量为385.2ml/温室,较普通施药技术减少243.0.Oml/温室,降幅达38.7%;药剂施用总次数为11次,较普通施药技术减少4次,降幅达26.7%。可见,药剂精准防控技术能有效控制美洲斑潜蝇的发生危害,并可大幅度减少用药量和用药次数,在日光温室美洲斑潜蝇无公害防治中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五、日光温室美洲斑潜蝇持续防控技术集成研究

项目依据日光温室结构特点、环境条件及美洲斑潜蝇动态规律,将自行研究和引进的成熟防控技术从立体多维角度进行了集成组装研究,构建了包括棚体屏蔽防控技术(生产全过程)、清棚防控技术(定植前通过田园卫生、高温闷棚和烟雾剂(硫磺)熏杀等清除棚内虫源)、土壤封杀技术(定植前)、地面粘杀技术(生产全过程)、农艺措施防控技术(生产全过程通过选用无虫苗木、地面清除蛹体和地上摘除虫叶等降低虫口基数)、生态调控防虫技术(生产过程通过高温闷棚等措施壓低虫口基数)、空间捕杀技术(生产全过程采取烟雾剂熏杀、捕虫板诱杀、喜食植物集中诱杀等降低空间虫口基数)、虫情全程跟踪监测技术、药剂精准防控技术(生产全过程)等涵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手段的日光温室美洲斑潜蝇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并将该技术体系在泾川县农业高效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应用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日光温室黄瓜全生产期全面实施持续防控技术体系可将美洲斑潜蝇虫情指数(植株顶部10叶,下同)持续控制在0.0~4.7%以内,均低于防治指标,虫情指数较常规防控技术低0.1%~1.9%;用药总量可降至354.7m1/温室,较常规防控技术减少293.5m1/温室,降幅达42.3%;用药次数可降至10次,较常规防控技术减少6次,降幅达37.5%。可见,该体系对日光温室美洲斑潜蝇能起到理想的控制作用,且能大幅度减少农药投入量和施用次数,具有实用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对生产安全放心蔬菜和改善环境条件具有特殊意义,可在日光温室蔬菜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进忠、孙淑玲、苏红田,我国斑潜蝇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对策[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2]宫亚军、石宝才、王军、廖度等,温度对斑潜蝇生长发育的影响[J];植物保护;1999年01期.

[3]孟凡秀,王翠萍,赵文学,张家贵,马士华,王守宽;美洲斑潜蝇形态特征和主要生活习性[J];山东农业科学;1998年04期.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美洲 春夏 成虫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