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品牌
农家科技
2019年03月05日 12:41

干旱区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水建兵

陈玲

摘 要:近年来,国内对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模式的研究较多,但对地膜覆盖的覆盖度、垄型、覆膜时期、垄高等集成研究报道较少。为此,笔者针对生产中的主要问题,以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为例,针对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展开研究,旨在建立旱作马铃薯全膜覆盖栽培最佳的模式,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黑水县;马铃薯;地膜覆盖;全膜双垄沟播;高产高效栽培

黑水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属季风高原型气候,旱、雨季分明,日照充足,气温年差较小,日差较大,适宜种植马铃薯,尤其是种植陇薯11号及青薯9号。当前,马铃薯是黑水县最具生产优势和开发前景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各个乡镇种植都十分普遍。所产马铃薯色泽鲜亮、薯皮光滑、薯型整齐、干物质含量高、口感好、耐运输、耐贮藏,产量和质量均处于一流水平。因此,多年来,我县将马铃薯作为解决农民温饱和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来抓,已成为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 概述

我国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迅速掀起,历经了 20 多年的半覆盖栽培阶段。2005—2008 年甘肃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在总结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和全膜垄作侧播技术,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推动了马铃薯地膜覆盖栽培进入全覆盖时代。然而,在马铃薯全膜覆盖栽培大田应用中,存在垄型、覆膜时期和起垄高度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当前主要推广的模式尚有明显的缺陷。如,全膜双垄沟播栽培,虽然利于集雨,增强了抗旱能力,但由于沟播,易发生强降雨导致的雨水浸泡,土壤的通气性降低,不利于薯块膨大,并引发烂薯;全膜垄作侧播栽培克服了沟播的缺点,但由于垄型宽阔而高大,不利于雨水在垄内分配,特别是对 <10mm 小量降水只能分配于垄侧,难以进入垄内致使土壤缺水形成旱垄,尤其是干旱年垄中土壤干涸而致减产。还有在覆膜时期选择上,农民习惯播前进行整地覆膜,由于春季气温回升,整地而引起的土壤失墒严重;在起垄高度上,普遍存在机械作业的特高垄或人力作业的无垄栽培现象。因此,马铃薯全膜覆盖栽培技术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二、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概念

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是通过按带幅起大小垄,实施全地面覆蓋,集保墒、集雨、增温、增产为一体的一项适宜于北部干旱半干旱区的抗旱种植技术,其主要优点是通过在大小垄上全覆盖地膜,充分接纳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特别是将春季5mm 左右的微小降雨通过膜面汇集到集雨沟,有效解决旱作区因春旱严重影响播种的问题,保证马铃薯正常出苗;能最大限度地保蓄马铃薯生长期间的全部降雨,减少土壤水分的无效蒸发,保证马铃薯生育期内的水分供应;早期能够提高地温,增加有效积温,延长马铃薯生育期,有利中晚熟品种发挥生产潜力。马铃薯全膜双垄沟播高产高效栽培一般每亩增产 500~1 000kg,增幅30%~40%,特别在高海拔地区,增产效果更加明显。

三、技术要点

1.选茬整地。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墒情好、肥力中上的旱川地或梯田地,以豆、麦、马铃薯三年制轮作为宜。前茬作物收后整地时,要求达到地面平整,土壤细绵,无土块,无根茬。

2.科学施肥。结合秋季整地每亩一次性施入优质农家肥 3 000kg,起垄前亩施奔马牌马铃薯专用肥 60~80kg,或亩施尿素 20~30kg、过磷酸钙 60~80kg、硫酸钾 20kg,或亩施尿素 17~22kg、二铵15~20kg、硫酸钾 20kg。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块,结合秋卧肥每亩用 40%甲基异柳磷乳油 0.5kg,加细沙土 50kg,制成毒土撒施,进行土内施药。

3.起垄。用划行器在距地边 20cm处划行,大行靠地边,宽 70cm,小行宽40cm。在大行地表按施肥标准一次性撒施化肥,然后用步犁沿大行划线向中间来回翻耕起大弓形垄,垄高 5~10cm。两大弓形垄中间为 40 cm 宽的小垄,将起大垄时形成的犁沟沿土刮至小垄中间形成小弓形垄,垄高 5cm,每个集雨沟对应一大一小两个集雨垄面。要求达到垄沟、垄面宽窄均匀,垄脊高低一致。大小拢共宽 110cm。从一边开始一直起到另一边。第一道垄结束后,再起第二道垄。

4.覆膜。选用 120cm 宽、厚度为0.008~0.01mm的地膜覆盖。膜与膜间不留空隙,相接覆盖,相接处必须在小垄中间垄脊处,在相接处用细土压住地膜,覆膜时地膜要与垄面、垄沟贴紧,两边地膜拉直压实,每隔 2~3m 压一土腰带。覆膜后一周左右,待地膜紧贴垄面或降雨后,在垄沟内每隔 50cm 打微孔,使垄沟内的集水能及时渗入土壤。

5.选择良种。选择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如陇薯系列的陇薯 11 号,青薯9号等。

6.种子处理。薯块出窖后,进行严格的选种,剔除病、虫、烂薯,播前 10~15 天进行晒种催芽,播前 1~2 天将种薯切成 25~50g 大小的薯块,每个薯块需带 1~2 个芽眼。切薯前用 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刀具进行消毒。薯块切好后,用稀土旱地宝 100g,兑水 10kg 浸种 20 分钟,放在阴凉处晾干后即可播种。

7.适时播种。一般为 3 月下旬至 4月上中旬,用打孔点播器种植,密度根据地域条件进行控制,肥力较高的川台地、梯田地,株距为 25~30cm,每亩保苗3 500~4 000 株,肥力较低的旱坡地可适当放宽到32~37cm,每亩保苗3000~3500株。

8.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1)苗期管理。出苗期间注意观察。

(2)发棵期、花期及结薯期管理。封垄前,根据长势每亩施尿素 10kg 或碳酸氢铵 30kg。追肥要视墒情而定,干旱时少追或不追,墒情好、雨水充足时适量加大。同时,根据地下害虫发生情况,结合施肥拌入 5%甲基异柳磷 1kg 进行防治。

(3)现蕾期、及时摘除花蕾,节约养分,供块茎膨大。在开花和结薯期,每亩用0.5%的磷酸二氢钾、尿素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一般每隔 7 天喷一次,共喷 2~3 次。

(4)病虫害防治。马铃薯主要病害为晚疫病,在雨水偏多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严重,应及早用 25%的瑞毒霉或甲霜灵 800 倍液喷雾,或用 40%疫霉灵200 倍液,或用 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每隔 7 天喷 1 次,连喷 2~3次。主要虫害有蚜虫、蛴螬、浮尘子、大小地老虎、二十八星瓢虫等。病毒病发病初期,用 1.5%枯病灵乳油 1 000 倍液,20%病毒 A 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防治或用 1.5%植病灵Ⅱ号乳剂 1 000 倍液。

9.适时收获。待种薯停止生长,即2/3 的叶片变黄、植株开始枯萎时应及时收获。结合秋收,清除地膜,以免造成土壤污染。

参考文献:

[1]李国斌,刘五喜. 马铃薯全膜双垄垄播栽培技术[J]. 甘肃农业科技,2014,(1):63-64.

[2]石玉章. 黑色地膜覆膜方式对旱地马铃薯的影响[J]. 甘肃农业科技,2012,(7):41-42.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马铃薯 垄沟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