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能辨我是雄雌

品牌
科学之友
2019年05月26日 20:21

安能辨我是雄雌?-得得贵贵 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五 木兰诗

阿米

对大多数动物来说,性别似乎是一种固定的属性。事实上,有些动物却占据了其中的灰色地带,性别可以在雌雄间游离。有些动物甚至进化出了兼具雌、雄两性功能的器官。还有一些动物通过颜色和身体特征来展示它们半雌半雄的特殊身份。

造成性别流动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有些是为了生殖的灵活而自然进化的结果,有些则是因为全球气温上升或化学污染造成的。下面要介绍的这八种动物,就具有性别流动的特征。

海鳝

大多数海鳝生下来并不是雌性或雄性,而是雌雄同体的,海鳝可以随着需要或环境的改变,从雌性转变为雄性,或从雄性转变为雌性。不过也有特例,五彩鳗出生时是雄性,然后通过变成多彩的颜色转变为雌雄同体。五彩鳗雄性幼鱼体色呈黑色,有黄色的背鳍,成熟后体色变为蓝色,脸部变为黄色。随着它们继续成熟,体色变为黄色或黄绿色,并逐渐发展出雌性的生殖器官,在接下来的生命中继续保持雌性的身份,并且可以产卵。斑纹蛇鳝和龙鳗则可以从雌性转变为雄性,这一般发生在种群中雄性数量较少的情况下。

红绸鱼

雄红绸鱼身上长着鲜艳的色彩,这种色彩在水下会发出特殊的信号。雌鱼对这种色彩十分敏感,一旦雄鱼的光色消失,身体最强壮的雌鱼神经系统首先受到影响,随即在它的体内分泌出大量的雄性激素,使卵巢消失,精巢长成,鳍也跟着变大,就变成一条雄鱼了。

红海的红鲷鱼,20多只组成一个一夫多妻制家庭,在这个家庭当中,丈夫不准其他雄性问津,更不准窝里的雌性逞强,否则,这条逞强的雌性就有可能变成雄性。而唯一的丈夫失踪或死亡时,会有一个身强力壮的雌性变成雄性,取代其位置统治这个家庭。假如这个丈夫出走,另一个雌性也会紧接着变成雄性。

石斑鱼

生活在珊瑚礁中的石斑鱼,如果发现周围海域雄性多雌性少时,其中一部分雄性就会变成雌性;而当这一区域雌性多雄性少时,一部分雌性就会变成雄性,它们以这种方式来确保平衡,以便产下更多的后代。其中生活在加勒比海一带的蓝石斑鱼更是一个变性能手,其性别一天之中可变化数次。在一对“配偶”中,有一条先充当雄性,另一条为雌性,稍后,它们的性别互相改变,原来充当雌性的变为雄性放射精子,原来充当雄性的则变为雌性而排出卵子。据动物学家观察,在一天中的数小时之内,蓝石斑鱼总共要发生5次左右的轮流变性,交替产卵和排放精子。

蝴蝶

在某些生物中,性別分裂在它们的整个身体上都是可见的,可能会同时显现出雌性和雄性的颜色、特点等。这种双重性别被称为雌雄嵌性,这可能是由于早期的细胞分裂导致了遗传误差,使雌性特征和雄性特征都随机地出现在了身体上,或者出现一半身体是雌性一半身体是雄性的情况。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蝴蝶等昆虫、蜘蛛、龙虾和蟹等甲壳纲生物甚至是鸟类身上。皇蛾阴阳蝶就是一个例子,它的“雄性”一侧有雄性具有的蓝色的翅膀,边缘是黑棕色的,它的“雌性”一侧是雌性才具有的棕色翅膀,上面带有橙色的斑点。

主红雀

在某些主红雀身上发生的也是对称雌雄嵌性,以身体正中为界,半边是雌,半边是雄。雌性特征是灰色的羽毛,雄性特征是红色的羽毛。根据研究人员的观察,其他主红雀似乎也接受了它雌雄嵌性的身份,并没有因此而排斥它。

青蛙

之前研究人员已经观察到青蛙在实验室里可以自发地改变性别,现在研究人员也在野外观察到了这一点,但这并不是一个正常的自然过程。越来越多的雄蛙变成雌蛙,生殖器官的功能也会全面地转化。而这种变化的罪魁祸首是一种叫做“阿特拉津”的常见除草剂。这种除草剂在很多地方是禁止使用的,因为它一旦进入江河和湖泊,将破坏青蛙的性发育,抑制雄性激素的产生和促进雌性激素的产生。青蛙已经受到了气候变化、栖息地丧失和入侵物种的影响,而这种除草剂更是给青蛙带来了灾难。

胡须蜥

来自澳大利亚的可爱生物胡须蜥,性别流动其实发生在卵中。研究发现,如果孵卵时的温度较温暖,雄性胡须蜥经常会转变为雌性胡须蜥,但这种转变并不彻底,它们还会保留雄性的基因,但是行为和繁殖都表现为雌性。更特别的是,这种经过性别流动出生后的雌性,会成为“超级妈妈”,所产的卵是正常雌性胡须蜥的2倍。这种转变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这可能与全球变暖有关系。

绿海龟

与胡须蜥一样,绿海龟的胚胎也对温度很敏感。海龟卵所处的环境越温暖,出生的雌性就越多。事实上,根据一项新的研究,在澳大利亚大堡礁附近的海滩刚孵出的小海龟,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约有99.8%都是雌性;而在南部较冷的海滩上,新生的雌性海龟占65%,雄性占35%。这种戏剧性的性别失衡会产生什么影响?研究人员得出结论,如果气候较冷,由于雌雄比例的关系,雌性可能更容易寻找到配偶,继续繁衍生息。而如果有太多的雌性孵化出来,它们则面临找不到配偶的可能,海龟后代的数量也可能因此而极具减少。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雌性 雄性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