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猪场保育仔猪的养殖技术

品牌
农家科技
2019年06月16日 17:32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关键技术与管理.pdf

杨喆

摘 要:保育仔猪也常被称作为断奶仔猪,它们的生长发育速度快,对疾病的易感性也较高,需要饲养人员精心饲养。保育仔猪经历了断奶、饲料更换、转群等变化的刺激,非常容易在身体和心理上有很多的应激反应。这就需要饲养人员在这一个阶段加强饲养管理,并让保育仔猪的应激反应能够有所降低,为后期的养殖做更好的铺垫。

关键词:规模化;保育;仔猪;养殖;饲养管理

在养猪生产逐渐实行规模化和集约化后,保育仔猪的饲养阶段已经成为养肥猪前的重要阶段。保育仔猪是断奶到60-75日龄的仔猪,在这一阶段的保育仔猪比哺乳期的仔猪,身体各项器官发育更好,并且让在不断地发育完善之中。但同时因为这个阶段的保育仔猪发育还不完全,抵抗力还较差,并且在经历了断奶、饲料更换、转群的不同环境的改变,非常容易发生应激反应。这也是保育仔猪容易患病、容易发生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导致成活率低的原因。所以在这一阶段,饲养人员要加强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提高保育仔猪的成活率。

一、保育仔猪的养殖常见问题

(一)仔猪断奶、换料后的问题

保育仔猪在达到了断奶的日龄以后,就需要进行哺乳的截止。在之前的圈舍进行1个星期的饲养之后,就需要进入保育舍再进行饲养,母猪就需要从产房中进行搬离。仔猪在周围环境的改变,以及断奶带来的影响后,会在心理上产生应激,尤其是规模化和集约化的饲养模式之下,保育仔猪的应激反应更加激烈。断奶的方式基本是采用一次性断奶法,这种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让保育仔猪的断奶应激有所加剧。保育仔猪从出生到断奶以前,饮食以母乳和开口料为主,在断奶之后,保育仔猪的饮食基本上都是饲料。而此阶段的保育仔猪消化机能还没有完全发育,消化功能发育的不完善,对饲料中摄取的营养也不能完全吸收,对于刚刚更换的饲料也不能够完全地适应。所以在这个阶段保育仔猪很容易产生饲料更换应激,让消化系统出现紊乱,并且也会出现腹泻和下痢的病情。保育猪的饮水情况,直接影响保育猪对饲料中营养的吸收。因此保育猪刚进猪群时最好供给温开水。饮水的不足也会使保育猪食量减少,影响保育猪的生长速度。饮水中定期添加电解质或抗生素、维生素等辅助性药物,以此来提高保育猪的自身抵抗力,降低疾病的感染率。

(二)环境变化引起仔猪的不良反应

保育仔猪的会从产房转移到保育舍,饲养的环境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围栏的结构和面积也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并且供料和供水系统、温度、湿度、通风以及光照等,都有着很大程度的变化和不同。仔猪在转入保育舍以后需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并且需要在新环境下建立新的生活习惯。如果保育环境较差,保育仔猪就会很难适应新环境,这种不适应会引起应激。保育仔猪在进入保育舍以后。饲养人员的饲养方式的改变,也会让保育仔猪产生应激,饲养方式的不同,对环境的控制,饲养密度,调教的方式、免疫力等,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种人工的饲养管理方式的变化,在保育仔猪的养育和繁殖过程之中是不可避免的,同时也是需要得到重视的。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保育仔猪是会有一定概率发生疾病的。刚刚断奶进入保育舍的保育仔猪在经历了一系列环境的改变之后产生应激,抵抗力会有很大程度的降低,患病概率有所增加。当保育仔猪得病以后又会增加应激的程度,这就会让保育仔猪出现大量死亡。保育猪在进群后的三天是非常重要的观察时期。工作饲养员要查看保育猪是否有不适应分群的情况、查看料槽饲料是否新鲜,是否卫生、还要了解保育猪的生长健康状况、注意保育猪的营养吸收、并观察保育猪是否最终发育良好。

二、保育仔猪的养殖技术要点

(一)对仔猪的断奶方式应改善

选择适合的断奶方法,让断奶方法得到改善,是需要在保育仔猪养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保育仔猪的断奶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一次性断奶法、逐渐断奶法、分批断奶法。在断奶的时候可根据饲养的方式不同来确定断奶方法,根据猪场的饲养方法来选择断奶。通常会利用高床限位栏分娩的猪场采用一次性断奶法,对到达断奶日龄的保育仔猪一次性的和母猪分离。一次性断奶对保育仔猪和母猪都会有非常大的应激。所以要在断奶的前一个周之内,对母猪和保育仔猪进行精心的照顾和保护,避免让母猪出现乳房炎症,也让保育仔猪在断奶一周之后在进入保育舍。对于地面平养分娩的猪场,是需要采用逐步断奶方法,让母猪的哺乳次数逐次降低,到完全断奶,需要经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分批断奶方式是将发育较好的个体先进行断奶,让发育较差的保育仔猪延缓断奶,逐渐断奶方法和分批断奶方法能够让保育仔猪的断奶应激有很大程度的降低,但是这样会对母猪的利用率有所降低,并不适用在规模化养殖场之中。

(二)完善仔猪的消化功能

对保育仔猪的消化功能进行完善,是给保育仔猪提供质量上乘的开食料以及断奶期间的过度饲料。同时還要保证饲料的可口性。做好保育仔猪才是饲料的训练工作,并且要对哺乳仔猪开口料的充足,减少断奶以后下痢的产生机会。规模化养殖场很多时候都是采用的仔猪早期断奶的方式,就是在哺乳仔猪到21-28日龄的时候就开始断奶,这样仔猪早期的补料就更加重要的了。在训练仔猪采食的时候,需要保证饲料能够适合仔猪的口味,让仔猪能够对吃料产生兴趣,在饲料补充的时候也要注意水分的补充,在给料的时候要多次少量的进行增加,以免对仔猪吃料产生刺激。断奶以后的仔猪饲养,对完善仔猪的消化系统也非常的重要,在仔猪断奶以后,不能让仔猪采食过多的饲料,要对仔猪饲料进行限量供应,让仔猪的肠胃功能能够进行自我的调整,可以更好地适应饲料的变化。

(三)加强对保育仔猪的管理

保育舍的环境和温度对仔猪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温度较低,会让仔猪的免疫力有所下降,让生产发育变得缓慢,仔猪患病的概率也会增加。所以要做好保育舍温度的有效控制,让升温保暖措施能够更完善,保证室内温度的控制。对于集约化饲养模式,因为饲养密度大,保育舍内的空气质量也会有所降低,有害气体含量过高对保育猪群也会有不好的影响,让仔猪有患病的可能。所以要让设备有良好的通风,同时也要注意保暖。

三、结论

保育仔猪的养殖技术需要不断地加强。集约化、规模化的养殖方式下,需要通过对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和环境管理进行完善,保证存活率,就要要做到三个保持,三个过渡工作,要逐渐的过渡,保证环境能够让保育仔猪适应,并能够更好地生长。

参考文献:

[1] 袁江华. 规模猪场猪瘟的预防与控制策略[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

[2] 施伟杰.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养殖技术要点[J]. 湖北畜牧兽医,2017,(9).

[3] 张宪, 王洁. 规模化猪场保育猪的养殖技术[J]. 养殖与饲料,2017,(7).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仔猪 文章 饲料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