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

品牌
农家科技
2019年06月26日 02:29

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

曹燕

摘 要:目的 针对河南省新野县旱地小麦产量差异等问题,对其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原因进行研究与探索,提出相关理论,减少旱地小麦产量差异等问题。方法 对河南省新野县旱地小麦主产区的20个农户,对其麦田0~100cm的土壤进行研究,在对这些农户的施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结果 在传统栽培40~60cm土壤钾含量的比较中,高产组比中产组、低产组数据对比明显高;在覆膜栽培土壤钾含量的比较中,高产组、中产组、低产组数据对比没有明显差异;在土壤的pH比较中,各组间的栽培模式对比也没有显著差异。结论 引起旱地小麦产量出现差异的因素有栽培模式的不同、化肥的用量、土壤肥力等。因此,为了缩小河南省新野县旱地小麦产量差异,增加其小麦的产量,可以采用旱地水分管理模式,实行保水栽培,可以适当地增加传统栽培产量低麦田的化肥施用量,当覆膜栽培小麦中产与低产的麦田的氮肥稳定的时候,可以增加其磷钾肥的施用量,有效地增加旱地麦田的肥力,进而提高该地区的土壤的肥力,提升传统栽培小麦产量低的土壤有效利用率,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

关键词:旱地;小麦;产量;栽培;施肥;土壤肥力

小麦被称作世界粮食作物之一,目前提升小麦产量是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重要措施。世界人口在不断地增加,据统计,在2030年世界人口数量将达到9亿人。然而,目前的粮食总量应该增加近一倍才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应该保证粮食的增长率在2%。本文通过对河南省新野县15个旱地小麦农户的麦田间0~100cm土壤进行研究,在对这些农户的施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

一、材料与方法

1.新野县地域概况

新野县是河南省南阳市下辖县,位于中原经济区西南门户、豫鄂两省交界地带,南阳盆地中心,北依南阳、洛阳,南接荆门、襄阳,自古为南北交汇、承东启西的水陆交通要冲。全县总面积1062平方公里,辖8镇5乡2个街道办事处,2016年总人口83万。新野县土地总面积为1062平方公里,由于地处南阳盆地南部,既是平原,又是岗地、洼地,还有河湖坑塘。就土壤类型而言,全县共有4个土类、4个亚类、8个土属、37个土种,其中:灰潮土20.5万亩,黄老土20.8万亩,黑老土28.8万亩,砂礓黑土43.9万亩。农业耕地97.6万亩,占总面积61.3%,城镇村庄道路用地47.2万亩,占24%,林业用地3.2万亩,占2%,河沟渠道9.8万亩,占6.2%。全县现有农耕地97.6万亩,多为河流沉淀物覆盖,土层深厚,保水保肥性好,适应植物种类繁多。

2.调查、取样与测定

(1) 一般资料调查。对河南省新野县旱地小麦主产区的20个农户分为两组,传统栽培组合覆膜栽培组。每组按产量高低进行排序,每组再分为三组,即高产组、中产组、低产组。对其麦田0~100cm的土壤进行研究,在对这些农户的施肥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了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

(2)土壤取样与测定。在每户小麦取样区内随机选择三个样点,以20cm为单位,采取0~100cm的土壤样品,把同一层的土壤进行混合,在进行研究与分析。将样品混合后迅速装入做好标记的塑料袋中并带回实验室,等到样品风干后分别过0.15mm和1mm筛子。通过0.15mm的土壤样品,进行有机质、全氮的测定;通过1mm的土壤样品,进行肥料、pH的测定。

3.数据计算与统计分析

产量(kg/hm2)=公顷穗数(×104/ hm2)×穗粒数×千粒重(g)

生物量(kg/hm2)=产量/收获指数

收获指数(%)=盲抽籽粒干重/(盲抽籽粒+颖壳+茎叶干重)×100%

用Microsoft Excel2013整理数据,DPS7.05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产量与生物量的关系。根据下图,不同农户、不同栽培模式的小麦差异较大,这与小麦的生物量成正相关。总体来看,覆膜栽培产量比传统栽培产量高。

2.产量与栽培模式的关系。根据下图,传统栽培、覆膜栽培军队小麦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对于传统栽培,高、中、低产组的产量之间数据差异对比显著;对于覆膜栽培,高、中、低产组的产量之间数据差异对比也显著。通过比较传统栽培与覆膜栽培,覆膜栽培的高、中、低产组产量比传统栽培的高、中、低产组产量高。

三、 讨论

1.产量与生物量的关系。作物一共积累同化产物的总量称作为生物量,是形成相应物质的基础;然而收获指数却反映了形成籽粒的能力。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生物量与收获指数呈现一定的平衡与协调状况,其一起决定了作物的产量。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收获指数越高,其产量就越好。

2.产量与栽培、施肥的关系。由于覆膜栽培具有较明显的保水蓄水作用,可以保证土壤底墒良好的状态,这种栽培模式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但是在传统的栽培模式中,就需要加大氮肥的施用量。覆膜栽培可以通过加大钾肥的施用,则有利于旱地小麦的产量的提高。这可能是土壤地表覆膜,可以减少土壤表面的水分蒸发,进而保证了土壤中的水分,可以利用蒸腾作用,来提高土壤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进而提高了旱地小麦的产量。

3.产量与土壤养分的关系。覆膜栽培能够提高作物的生产力,这就对土壤的肥力的要求就比较高,这就使不同水平的土壤出现了不同的差异。然而,传统栽培作物产量总水平较低,不能使土壤中的肥力完全显示出来。这两种栽培模式所显现出的效果不同,则是应为土壤中肥力不能完全利用的原因。在传统的栽培中,生态系统是处于平衡的状态;覆膜栽培则是把农田的水分资源进行重新分配,地表的水分得到相应的改善,土壤中的养分也得到改善,进而使旱地小麦产量增加。

综上所述,引起旱地小麦产量出现差异的因素有栽培模式的不同、化肥的用量、土壤肥力等。因此,为了缩小河南省新野县旱地小麦产量差异,增加其小麦的产量,可以采用旱地水分管理模式,实行保水栽培,最终达到增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小龙,佘旭,王朝辉等.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16,49(24):4757-4771.

[2]刘晋宏.不同栽培模式下优化施肥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养分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4.

[3]刘晋宏,孙建好,陈英等.优化施肥和栽培模式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土壤水分及N素利用的影响[J].甘肃农大学报,2015(2):53-58.

[4]王兵,劉文兆,党廷辉等.黄土高原氮磷肥水平对旱作冬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8):101-107.

[5]Tilman D,Balzer C,Hill J,etal.Global food demand and the sustainable intensification of agriculture[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11,108(50)20260.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旱地 土壤 产量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