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机械化生产亟需强化农机农艺融合

品牌
农家科技
2019年06月28日 11:20

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机械化水平

陈萍

摘 要:本文在分析农机农艺融合的意义和当前已具备条件的基础上,对蔬菜生产中农机农艺融合现状进行探讨,然后阐述在蔬菜生产领域应如何强化农机农艺融合才能真正实现蔬菜机械化生产。

关键词:蔬菜;机械化生产;农机农艺融合

一、农机农艺互相融合的重要意义和已具备的条件

1.农机农艺互相融合的重要意义

首先现代化农业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农机农业的融合,想要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就要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而保证农业生产和农机化发展的前提是农机农艺的融合和相互配套,否则农业机械化应用与推广中就会出现相关农业技术和机械化作业不相适应的问题。比如关于玉米的栽种技术和收货技术模式多种多样,如果农机农艺不互相配套和融合,就无法进行机械化作业,所有的栽种和收货模式便只能是空谈。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蔬菜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如果农机农艺不能有效融合,机械化生产手段将受到阻碍,不利于农业科研成果和新品种新技术有效的推广和应用,也就无法实现增产的目标,满足不了市场需求,这对于提高经济效益也是有害的。

2.农机农艺融合已具备的条件

农机农艺进行融合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条件。首先蔬菜生产对于机械化需求的增多,比如在蔬菜杂草、病虫害专业化防治上,马铃薯等大宗作物在收货上对于机械化的要求迫切。其次随着城镇化脚步的加快以及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问题导致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更加旺盛。再次,耕地向农机大户转移明显,在农业生产上呈现出集约化、产业化和标准化的趋势,进而为农机农艺一体化的机械化作业模式实现提供更广的空间。另外,国家和政府对于农机农艺融合和推进农业机械化生产、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视,也为农机农艺的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二、蔬菜生产中农机农艺融合的现状

蔬菜生产具有特殊性,所以在蔬菜生产中使用机械化的水平并不高,和其他比如粮食作物机械化生产比起来,蔬菜机械化程度和进度都明显落后。据统计,粮食作物机械化整体水平截止到2014年已经突破60%,小麦的综合机械化水平为94.25%,水稻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5.21%,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为77.16%。而蔬菜方面的机械化整体综合性水平只有20%左右。

1.育苗

在蔬菜的育苗过程中,主要育苗程序包括基质成型、播种、催芽、苗期管理和嫁接移栽等环节。育苗的方式主要有穴盘育苗和基质块育苗。如果在育苗过程中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育苗和播种对于机械化的要求较高,两者是否能互相适应成为阻碍机械化育苗播种的主要因素。比如如果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进行育苗,育苗的种子为了能适应机械化精量播种,其种子包衣和丸粒化;为了方便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栽植,对育种的形状、大小、株型都有要求,株型要保持紧凑、生长要整齐。然而当前在蔬菜的育苗播种上主要研究的方向并不是机械化育苗播种,而主要在于对杂交育种等育种方式的研究,以及对于抗病虫害、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在调查中发现,我国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进行蔬菜育苗播种的情况很少见。这一方面是因为关于蔬菜育苗播种的机械化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较少;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蔬菜生产方面,由于蔬菜种类繁多,其种子大小、形状各异,利用机械化的方式进行播种育苗比较困难。此外,育苗种子的丸粒化和播种排种精度技术在我国还不是很成熟,所以利用机械化方式进行播种育苗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很多阻碍。因此,在蔬菜育苗播种方面的技术研究,除了要进行播种机械和相关技术研究外,最好还要进行育苗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工作,这主要和当前育苗技术和机械化作业方式不能完全适应有关。

2.耕地整地

在蔬菜生产方面使用机械化作业方式,其前提条件是为机械化生产提供有利的土壤环境,这其中耕整地的质量非常关键。蔬菜生产耕整地环节,除了要施基肥和进行耕作以外,还要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和生产要求起垄和开沟。对于机械化耕整地的整体要求是耕要深、垄要平、沟要宽,但是不同地区、不同蔬菜对于机械化耕整地的具体要求又是不同的,比如由于气候环境的不同、地形的不同以及各地蔬菜种植习惯的不同,关于垄形和垄面的要求差别较大。比如对于一般小型农户而言,采用机械化耕整地时开的垄的垄面宽度大约在50cm左右;而对于大型蔬菜生产基地来说,对于垄面宽度的要求可达到170cm。因为不同地区和蔬菜对于耕整地要求不同,所以在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时会引发一些问题,比如拖拉机和移栽机轮距的适配问题,起垄机的起垄尺寸问题等。

现阶段在蔬菜生产的耕地和整地方面,采用机械化作业方式进行操作的现象比较常见,而且机械化耕整地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机械化程度较高。但是采用机械化手段进行耕整地主要针对的是大田蔬菜生产,对于不同地区和不同蔬菜是否和适应同一种机械化方式这个问题的研究还比较少见。所以有的地区、部分品种的蔬菜生产由于对耕整地要求较高,所以机械化耕整地的质量并不能完全满足。未来应该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蔬菜对于耕整地的要求特点制定标准化的机械化耕整地体系,然后根据这一标准体系选择与当地情况和该品种蔬菜相适应的农机具。

3.移栽

蔬菜種苗移栽是蔬菜生产环节中的关键部分,虽然现在已经有较多的移栽机出现并投入到使用中,但是在取苗上还是要依靠人工方式,完全自动化移栽的机具还比较少见。这是因为蔬菜苗形状、大小各异,如果要适应完全机械化取苗,种苗的生长方式、株间距离等都应保持一致,或者至少是有利于使用机械进行取苗的。目前在蔬菜种苗取苗方式上除了人工取苗以外,还有顶出式取苗和针爪式取苗,但即便是这样对育苗也是有要求的,在进行基质块育苗时基质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要么会在取苗时基质脱落。要么就影响蔬菜苗的生长。鉴于此,在未来关于蔬菜移栽机械化作业的研究上,主要是加强对取苗机械化的研究,根据不同的育苗方式,即基质块育苗中加大对自动分苗技术的研究,在穴盘育苗中加大对自动取苗和投苗技术的研究。

4.植保

在蔬菜生产的植保环节,我国采用的机械化手段一般是通用的机械化手段和机械。但是蔬菜具有特殊性,不同品种的蔬菜在大小、形状和成熟程度上都不相同,如果使用通用的机械必然会引起不少问题。比如西兰花叶片宽大,在农药喷洒时如果采用普通的喷洒机械,则药液无法覆盖到叶片的底部,从而导致西兰花底层部分受到病虫害侵害,影响西兰花的生长。又如茄果类的蔬菜在成熟方面并不一致,如果在植保时采用通用机械在同一个时间进行药液喷洒,就有可能将药液喷洒到成熟的果子上从而造成了农药残留问题。

5.收获

收获环节是蔬菜生产过程中最后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最需要消耗人力的部分。根据统计,收获环节所需要消耗的人力占总蔬菜生产环节的40%。也就是说蔬菜收获时大部分还是需要使用人工,不可能完全抛弃人工而改用机械化手段收获。目前关于不同蔬菜收获所采用机械化作业的情况,可以大致分成三类,主要是萝卜等根菜类蔬菜的收获,番茄、茄子等果菜类蔬菜的收获以及青菜等叶菜类蔬菜的收获。对于根菜类的机械化收获已经有相应的机具,叶菜类的收获机具也有出现和使用,但由于叶菜类对品相要求较高,所以一般很少使用。另外在果菜类蔬菜的收获上能使用的机具很少。

三、促进蔬菜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的建议

1.推进蔬菜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和专业化

为了转变当前蔬菜机械化种植混乱的情况,首先应该推进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实现。也就是说根据不同蔬菜对于生长的要求和其生长的特点以及当地的环境,制定相对应的机械化种植规范和标准,在使用机械化手段进行种植时可以对照其中的农艺参数选择适配的机具。其次,由于当前机械化的作业方式主要集中于大田上的使用,所以应推动蔬菜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这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节约资源,而且还能促进机械化水平提高。

2.提高蔬菜机械化生产的技术能力

因为蔬菜生产的特殊性,关于蔬菜机械化生产的技术问题比较多。比如在农艺上存在育苗技术、取苗技术和种子前处理技术等,在农机上存在着缺乏全自动化的移栽机具、机械化取苗设备等。所以,为了推动蔬菜的机械化生产,实现生产全程自动化,农机部门和农艺部门应互相合作,加强配套技术和设施的研究,对当前的机具和技术进行改造升级。

四、结语

综上所述,蔬菜生产想要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的机械化作业,就目前情况来看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虽然有关机械技术和机械设备的研究、应用和推广越来越多,取得的成果越来越好。但是在农机农艺融合问题上依旧需要两个研究部门共同探討,从而实现真正的机械化生产。

参考文献:

[1]康国光,蔡芳,高群.蔬菜机械化生产发展现状与对策思考[J]. 长江蔬菜,2013(14):69-72.

[2]陈永生,胡桧,肖体琼,等. 我国蔬菜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 中国蔬菜,2014(10):1-5.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蔬菜 农艺 农机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