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盘山县节水增粮行动的实施

品牌
农家科技
2019年07月22日 23:55

辽宁省节水增粮行动实施方案编制座谈会在沈召开

常秀红

摘 要:节水增粮行动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手段,同时,可以促进生态改善,合理利用水资源,增加农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保证粮食生产安全,是盘锦市盘山县农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节水增粮;水资源;生态;粮食安全

一、工程概况

盘山县成立初期农业生产主要以旱田作物为主。经过几十年改造已将大部分旱田改造成水田,现旱田面积仅为19.82万亩,旱田区位于盘山县最北部,其地势为盘山县最高处,旱田区涉及沙岭镇、得胜镇和高升镇。旱田区没有规划布置灌溉设施,只在旱田区配置了13个排水泵站,负责区内排涝。大田玉米的生长只能靠天养,以自然降雨供给作物需水,农业生产潜力未能有效发挥。所以,对旱田区三个镇中的20个行政村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工程。

由于近年全球气候变暖,盘山县也连年遭受干旱侵袭,春季玉米秧苗发育期降雨少,导致秧苗发育缓慢甚至枯萎死亡。玉米产量徘徊在600公斤左右。为了缓解旱情,部分农民在自家田间随意打抗旱小井灌溉玉米地,农民不科学打井,井深在20米左右,布置不合理、凌乱、出水量少,有些水井只使用一年就没水可用,利用率很低,农民只能废弃造成了很大的浪费,致使农民多方面损失严重,而且,破坏了生态环境,也破坏当地水资源平衡。因此,旱田区实施高效节水增粮行动十分必要。

二、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工程水资源分析

1.水资源优势。盘山县地处九河下稍,灌区以水田为主,且过境水量大,上游有清河、柴河,闹德海、观音阁等水库,对地下水补给量较大,所以盘山县有较高的水资源优势。根据《盘锦市水资源公报》2010年盘山县地下水资源量1.898亿m3,地下供水量为4888万m3(其中:浅层地下供用水量为3300万m3,深层承压水供水量为1288万m3,微咸水供水量为300万m3)。参照《辽宁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和《辽宁省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水资源配置规划》成果,根据用水总量控制分配农业灌溉水量指标4.49亿m3,盘山县地下水用水控制指标为4700万m3,盘山县“节水增粮行动”新增地下用水量648万m3,规划水平年预测地下水用水量为4413万m3,规划水平年地下水用水量小于地下水用水控制指标。可见,盘山地下水资源丰富,农业灌溉地下有充足的供水资。

2.水资源开采合理性分析。节水增粮工程综合考虑灌水均匀度、灌水强度、灌溉水利用率、安全可靠度、地形适应性、作物适应性、农民接受程度、便于施工程度等因素。对大田玉米采用机电井提取地下水灌溉,实施8.98万亩。项目区单井提水量55m3/h,灌溉面积以240亩测算,灌水周期为6天,每天工作三次,共18小时,管灌灌水定额为21m3/亩,灌溉定额取81 m3/亩。根据项目区水文地质资料可知,当水位降深值为12~17m时,单井出水量4100~5700m2/d,单位出水量270~440m3/d m。渗透系数10~25m/d,影响半径为80~150m。项目区单井出水量可满足典型片区240亩灌溉面积用水要求,因此,节水增粮工程新建机井灌溉是合理的。

3.布井对水资源影响的分析。盘山县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区浅层水文地质条件较好,单井出水量较丰富,对浅层地下水宜采取分散开采方式,集中开采易形成浅层水降落漏斗,诱发不良地质环境问题。在全面分析了区内地层条件、用水状况,并在对抽水试验成果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两井之间距离不应小于300m。项目区地势平坦 ,且各抽水井均匀分布于项目区内,单井控制范围长400~600m,宽260~400m,面积为234~263亩,其井与井的间距大于300m,单井间影响范围较小,井位置合理,布井方案和水资源利用是比较合理的。

三、取水影响分析

1.取水对区域水资源配置的影响。项目区范围现有高升中法水务公司市政供水水源(高升水源)井24眼、沙岭镇供水井4眼及高升镇供水井11眼,共计39眼供水井。水源呈梯形分布,该水源大部分水井位于项目区的补给区,在平面分布上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因此项目区农灌期开采地下水对水源影响较小。节水增粮行动实施后均采用提取浅层地下水,井址在片区布置均在合理范围内,属于农灌期季节性用水,在农灌期间地下水位会有所下降,但影响时间短、影响范围及影响程度较小,农灌期用水结束后区域地下水位会逐渐回升,其影响会逐渐消失。

2.取水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节水增粮行动打破传统的农业用水观念,建立起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的农业供水体制,使水土利用率得到有效控制,保水保肥性增强,净化减轻土壤沙化程度,土壤在灌水后加速了土壤熟化,使土壤产生了团粒结构,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向良性转化和发展,彻底改善生态环境,发挥土地的内在潜力。

节水增粮行动为玉米農灌期阶段性用水,水源地中心水位降幅引发上部渗漏补给,在影响范围内上部潜水水位可能下降,包气带增厚。其阶段性用水不会产生引起水功能区水质恶化的不良因素,农灌期用水结束后,水位基本可以恢复至初始状态,因此,不会对生态环境和水功能区造成大的影响。

四、节水增粮工程实施分析

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实施地下铺设管道输水灌溉大田玉米,每眼机井可控制灌溉面积234~263亩,管井采用回转钻钻井,钻孔孔径D700,井径DN400,井深80m,全部采用钢管。在田间地下铺设两级管道进行输水灌溉,管网工程布置:从水源井向地块两侧布置干管,采用H形布置,以减少管线长度。支管间距为100m,每根支管设置出水口2个,出水口间距为50m。地下铺设的干管、支管均采用UPVC管,干管管径D干=140 mm;支管管径D支 =90 mm,工程压力取0.63Mpa。伸出地面的竖管采用钢管,地面出水管设出水阀门,地表灌溉采用φ75涂塑软带(可移动)与出水口连接,将灌溉软管延伸到植物垄沟根部灌溉,即避免大水漫灌浪费水资源,又保证植物需水要求,提高节水效率。

五、节水增粮行动效益分析

节水增粮行动实施前,种植玉米粮食亩产600公斤,玉米按每公斤售价2.05元计算,每亩收入1230元,玉米生产成本为390元/亩,则玉米每亩净收入为840元。总效益为11164.97万元。

通过节水增粮行动项目工程建设,使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得到了改善,增强了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玉米粮食亩产800公斤,玉米按每公斤售价2.05元计算,每亩收入1640元,玉米生产成本为480元/亩,则玉米每亩净收入为1160元,亩增加纯收入320元(1160-840),总效益为14728万元。节水增粮行动提高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

六、结语

盘山县土地资源丰富,通过实施节水增粮行动工程,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强化设施配套,实现农田水利化、集约化、机械化和生态化,建立健全节水灌溉工程长效运行机制,强化管理和服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盘山县 水资源 文章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