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的若干思考

品牌
科教导刊
2019年11月18日 22:16

基础与临床结合协同培养基础医学研究生的探索

孟凡力

摘 要 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在整个医学教育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随着基础医学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要进一步提升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需要我们不断更新和完善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近年来,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积累了研究生管理和培养模式的新经验,现从课程设置、科学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基础医学 研究生培养 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12.019

Abstract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of basic medici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whole medic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basic medicine in life sciences, we need to further improve and improve postgraduate training and management mode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asic medical postgraduate training. In recent years, the Basic Medical College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has been exploring and trying continuously, and has accumulated new experience of postgraduate management and training mode. Now it discusses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set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Keywords basic medical; postgraduate training; management model

研究生教育屬于精英教育,是为社会培养未来各个领域的领军人才,是加速高层次人才培养、提高科技队伍水平和素质的重要途径。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在医学教育领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培养学生科研思维能力、强化对理论知识素养、掌握科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系到整个医学的发展。在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领域不断涌现新问题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是有效提升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中,积累了研究生管理和培养模式的新经验,现从课程设置、科学研究、交流合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当前基础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我国医学院校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的生源短缺问题日趋严重,且质量良莠不齐。基础医学本科专业是国家控点分布的本科专业,目的是培养高端医学研究人才。相对临床、口腔等医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待遇较低,目前,在薪酬津贴等各方面,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医生的收入大大高于从事基础医学教学科研工作者,由于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的驱使,更多医学毕业生选择去攻读临床、口腔等专业硕士或博士学位,选择读基础医学的研究生日益减少,导致学生和导师的比例急剧下降。与此同时,对于一部分调剂到基础医学的研究生缺少对本专业方面的兴趣,缺乏求真务实的精神,也导致了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佳。

(2)基础医学研究生待遇较差,科研任务重。一般来说,基础医学研究生相对于一些其它应用型专业而言实习期间生活补助、岗位补助要少很多,基础医学研究生修完理论课程后要进入实验室,开始科学研究,但补助相对较少,对于家境情况一般的学生来说生活压力相对较大。再者,基础医学研究生会面临导师、用人单位更多的科研要求,无论是读研期间还是工作以后,基础医学研究生都会被导师或者领导分配更多的科研任务,且科研标准要求较高。

(3)当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大。基础医学研究生以从事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和科研为培养目标的,这就导致研究生就业渠道狭窄、岗位较少、就业率低。再加上部分研究生读研之初对自己将来就业目标的心理预期较高,更加剧了基础医学研究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

(4)研究生课程模式缺乏创新。研究生入学后,一般集中一年时间学习基础理论课程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课程。目前研究生理论课课程内容缺乏创新性与前沿性,甚至与本科生课程内容有重叠,开设课程对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并无太大益处。尤其是对于刚入学的研究生,安排好课堂讲授内容,教会他们如何通过查阅文献和学术交流主动获取知识显得尤为重要。许多研究生只注重本专业的学习,忽视交叉学科专业的学习,影响了学术思想的交流和交叉以及多元化发展。导致基础医学的研究生的学术视角相对狭窄,跨学科、多角度进行科研的能力欠缺。

(5)研究生缺少自主创新能力。首先,部分研究生读文献仅局限于导师指定的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够,缺乏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其次,对文献的阅读缺少系统性、技巧性和问题导向。很多研究生在文献的选择方面多而散,缺少必要的归纳总结,对所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脉络不清;第三,导师对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缺少培养意识。相当多的研究生缺少自主课题设计,多数的研究都是围绕导师已有的科研项目展开,单纯为导师完成课题服务。

2 提升研究生创新培训质量的措施

2.1 改革基础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

由于生源的原因,不同层次和质量的研究生对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实验技能的掌握和理解会出现较大差别。在研究生入学的第一学期,除了完成学校规定的基本学分外,学校应开展选修课程和基本实验操作培训班,鼓励学生学习更多基础知识,以便学生对本专业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技术有所涉猎。基础医学研究生课程的改革可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对研究方法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研究方法、或以学术论文为案例,激发研究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其次,加强对研究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可根据文献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加课堂讨论的形式,实现双向互动教学。第三,注意加强实验技能教学。教师应重视传授实验原理、技术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培训是基础医学研究生开展课题研究的必要前提,一旦缺少规范培训,将很可能对正常的科研进程产生较大影响,降低科研产出率。endprint

2.2 创新科学研究训练方法

(1)科研兴趣的培养。对基础医学研究生而言,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阶段的首要任务。而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其出发点是要建立研究生浓厚的科学研究兴趣:首先,导师要论文选题上高度重视,指导初涉科研的研究生拟定合理的阶段性目标,帮助研究生取得阶段性成果,获得科研成就感,增强科研自信;其次,导师要重视科研中的难题攻克,在研究生遇到挫折的时候,帮助他们重燃科研梦想,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科研积极性;最后,要特别重视对外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获得科研思路和灵感。

(2)獨立思考和实验技能的培养。基础医学本科生课程是实验中获得知识的总结,不同于本科生的学习,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生的学习大不相同,相对于本科生单纯从已有实验成果中获得知识总结,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则是在掌握相关知识原理的基础上,通过积极主动的探索,在现有研究成果上添砖加瓦,推动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在研究生培养中要重视科学研究方法的培养,为避免手忙脚乱和实验经费与时间的重复消耗,研究生在实验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专业知识和文献储备、材料和实验方法的准备。在实验过程中,研究生要合理安排实验进度,客观详细地做好实验记录。除了记录成功的步骤和结果,更应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充分汲取实验经验。为了强化学生的意识,导师应定期检查实验记录。

2.3 加强学术交流

加强研究生学术交流有利于建立优良的学术环境,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对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科研水平与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

(1)举办研究生暑期培训。学校或二级学院可面向国内各大高校招收在学研究生为暑期学员,在暑期开设基础理论、专题讲座和学术前沿报告。暑期学校应尤其注意主讲教师的资历和学术背景,为提高培训质量和教学效果,可聘请海内外在基础专业学术领域有所造诣的知名专家担任主讲教师,介绍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学术进展。

(2)举办基础医学博士生论坛。在专家的指导下,邀请在本领域顶尖杂志上发表过高水平论文的优秀博士生,就本专业领域及相关学科发展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和前沿进展作学术报告。跨学科、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可以有效地开阔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在深入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中也能够让他们的学术思维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这样的学术活动对于初涉科研领域的年轻学者而言也是极好的锻炼自身组织协调能力的机会,同时也能结识更多的优秀学者接触更多的学术观点。

(3)支持研究生国外访学。择优选派研究生到海外高校相关的科研机构进行科研合作、课程学习等工作,学习海外创新的学术思想,提高研究生创新能力和水平。派出高校与接收高校之间应明确各自承担的责任、义务和相关事项,以协议的形式对学生所修学分做出明确规定。

2.4 加强行为管理,提高综合素质

(1)建立科学的学术梯队,强化导师培养责任制。高校及院系应进一步完善导师遴选制,引入竞争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学校应进一步明确导师的岗位职责,出台相关政策,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导师的岗前培训,对研究生培养质量担全部责任,将研究生培养质量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导师负责研究生日常指导,对研究生的课题进展进行定期考核和审查,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考核以及学位课程考核等,决定研究生是否能够提交论文进行评阅、答辩等。

(2)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首先,为不断完善二级学院的研究生管理体系,院系应加强对研究生培养管理的主动权,从培养机构、学术团队、研究生党支部等多组织多层次进行管理。其次,学院应从政策和经费上给予研究生一定的奖励,可通过设立研究生创新项目申报基金、开设各级各类奖学金的评比等方式,鼓励研究生不断开拓创新、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学校应建立量化的管理考核和评估机制,激励研究生管理人员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强化服务意识,努力建成一支专业性强、责任明确、办事效率高的研究生管理工作队伍。

参考文献

[1] 路静,赵继敏,张晓艳,等.提高研究生助教的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效果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4.16(8):626-627.

[2] 张集建,徐红梅,孙晓云,等.教育转型背景下基础医学研究生创新培训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4(2):115-116.

[3] 王俊普,罗婷,吴晓英,等.基础医学研究生培养和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3.15(2):193-195.

[4] 唐娟,王彦玲.医学类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若干思考[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0):158-160.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研究生 基础医学 科研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