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同理论的粮食供应链协同动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品牌
物流科技
2020年01月24日 12:00

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链协同影响因素的研究.pdf

贺金霞

摘 要:协同作用的产生需要系统具备开放性、非平衡、涨落及自组织等前提条件,粮食供应链系统开放、动态及自组织的特征符合协同理论中协同作用产生的条件,具备供应链协同的动机和前提。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影响粮食供应链协同的因素有组织内、组织间及外部环境三类。粮食供应链系统演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同进化,而系统演化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内部,且各子系统间的协同和合作是促进系统演化并最终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根本因素,因此,组织间的因素是影响粮食供应链协同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协同理论;粮食供应链;协同动因;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73.7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prerequisites of collaboration are openness, non-equilibrium, fluctuation and self-organization in syste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in supply chain are openness, dynamics and self-organization, so grain supply chain has the motivations and prerequisites to collaborate.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three types of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grain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are summarized; they are inner-organization, inter-organization and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The ultimate goal of evolution of grain supply chain system is the co-evolution between system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Since the direct power of systematic evolution comes from the inside of the system, and the coordination and cooperation between each subsystems are fundamental factors to promote system evolution to the final match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inter-organizational factors are key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ain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on.

Key words: synergetics; grain supply chain; collaborative motiv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粮食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关系到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整个粮食产业且内涵丰富、全面系统。随着我国粮食产业市场化的深入推进,粮食兼具商品属性、金融属性和能源属性,解决粮食问题必须拓宽视野,顺应全球粮食产业发展的产业化、链条化、集聚化等趋势,综合统筹粮食产业的生产、储存、运输、流通、加工和消费等诸环节,通过构建粮食供应链协同机制打造现代粮食产业体系,寻求一种更为综合、更为系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全方位粮食安全!

1 粮食供应链协同动因

1.1 协同作用的产生

德国物理学家哈肯通过研究发现,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诸多相互独立发光的原子及其所产生的光电场能产生出相位和方向都协调一致的单色光——激光。哈肯将在对激光理论的研究中得到的一般原理应用于解释其他自组织现象。他发现无论自然系统或社会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自组织演化都是大量子系统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在与外界有物质或能量交换的前提下,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通过系统内部的协同作用,自发地出现时间、空间和功能上的有序结构。协同作用的形成需要具备以下条件。

1.1.1 开放的系統

孤立系统的熵随着系统的演化不断递增,其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熵最大的平衡态(热力学第二定律)。当系统开放时,外界会向系统输入物质和能量,这些物质和能量能够形成负熵流来抵消系统自身的熵增长,逐步降低系统总熵,使系统由无序变为有序。

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系统的熵改变可以分成两部分dS=diS+deS。diS表示使系统熵发生改变的内部原因,通常情况下是与外界无关的。在开放系统中,如果不考虑外界因素对系统熵的改变,而只考虑系统内部因素对熵改变产生的影响,那么,无论外界作用是什么,都有diS>0[1],deS表示系统熵发生的改变是由系统与外界发生联系所形成的。若系统不受外界影响,则deS=0,否则deS≠0。开放系统总熵dS的变化是diS与deS之和,为了使系统趋于有序必须降低系统总熵,即令dS<0。由于diS恒大于零,则deS<0,且|deS|>diS。系统有序度的增长速度是随着负熵流绝对值改变的,随着负熵流绝对值的增长系统有序度会随之加快,系统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化。

1.1.2 远离平衡态

最小熵原理是由普利高津提出的,它指出只有在系统远离平衡态,即处在力和流的非线性区时,才有可能产生足够大的负熵流,从而使系统演化成为有序结构。也就是说,当开放系统在外界的作用下逐渐远离平衡态时,随着外界对系统作用的加强,系统的开放程度也不断加大,促使系统从近平衡态区域推向远离平衡态的区域,从而产生强大的负熵流,使系统逐渐形成有序结构。endprint

1.1.3 涨落

复杂系统由大量子系统构成,可用子系统的统计平均值表示复杂系统的宏观量。当系统瞬时值偏离系统宏观量的时候即形成了偏差,这些偏差被称为涨落。涨落的幅度可大可小,通常会被立即耗散掉,即多数涨落都会自生自灭,不会对系统宏观量产生影响。但在临界点(即所谓阈值)附近,涨落被不稳定的系统放大,得到多数子系统的响应,使系统的无序和混乱逐渐加剧。这些得到大多数子系统响应的涨落由局部波及整个系统,最后促使系统达到新的宏观态。

1.1.4 自组织

赫尔曼·哈肯认为,如果一个由大量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在没有外部指令的情况下,各子系统之间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地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这就是系统的自组织现象。

自组织原理是协同论的核心。这一理论指出,在一定的外部能量流或物质流输入的条件下,系统会通过大量子系统之间的自主协同作用进行自创生、自生长、自适应、自学习、自复制,最终达到新的稳定态,形成新的时间、空间或功能的有序结构。协同学认为,自组织演化的动力来自于在外界环境制约影响下,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的互动互应的协同作用。

1.2 粮食供应链系统的特征

粮食供应链是一个由粮食相关产业组成的完整的体系,它是一种网链结构,连接粮食的生产、储存、运输、流通、加工和消费等产业,集成粮食产业的各环节、主体和区域,以共生、协同、增值、共赢为核心[2]。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之间竞争与合作的程度将会从零和竞争逐步演化为合作(Co-operation)、协调(Co-ordination)与协同(Collaboration)[3],因此,粮食供应链的协同是粮食供应链发展的必然结果。粮食供应链系统具有以下特征:

1.2.1 粮食供应链系统的开放性

首先,企业是一个由多种要素在一定目标下组成的体系,它通过输入原料输出产品或服务来满足用户和社会的需要,从而获取利润。企业自身是一个系统,又是社会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企业系统的生存和发展实质上是一个不断与外界环境交换物质和能量,从而保持系统有序,并由低级有序形态向高级有序形态演变的过程[4]。

其次,由若干企业构成的供应链网络,由于必须与其存在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之间产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属于典型的开放性系统。粮食供应链上的成员通过物流、信息流及资金流将各节点企业连接起来,并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同时,供应链网络各成员还要受到相关经济制度、政治环境、社会需求等因素的影响,产生相关信息和资源的流动。因此粮食供应链系统具有典型的开放性。

1.2.2 粮食供应链系统的动态性

首先,供应链节点企业的业务存在动态性,且任一节点企业业务的变化都有可能引起整个供应链网络结构的变化。由于各节点企业都处在动态的市场环境中,不可避免的要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发展战略。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虽然该节点企业与其他节点企业的业务关系没有发生变化,即供应链网络没有发生节点变化,但该节点企业在企业竞争力、发展策略等方面发生了改变,与该节点合作的上下游节点企业也可能因此而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供应链系统原有的平衡状态被打破,系统逐渐远离平衡态而由有序变为无序。

同时,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业务也存在动态性。伴随顾客需求多样化的发展,企业间的业务关系不断发生动态调整。而供应链网络中任何一个薄弱节点的出现,都极易导致供应链网络中某个链接的断裂。断裂后的节点企业会根据自身需求重新寻找合作伙伴,从而形成新的链接关系。在此过程中,整个供应链网络的节点构成会发生变化,形成新的供应链网络。也就是说,供应链网络系统由初始的远离平衡态的无序状态逐渐演变成新的有序状态[5]。

无论粮食供应链网络由有序变为无序,还是由无序变为有序,整个系统的宏观量是在动态变化的,换言之,系统的瞬间值相对于平均值存在偏差,即粮食供应链系统存在动态的涨落,并可能由某个涨落引起相变形成新的有序状态。

1.2.3 粮食供应链系统的自组织

粮食供应链系统具有复杂网络组织的结构特征,即各企业间既合作也竞争,且各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具有自组织性。首先,处于供应链复杂网络组织结构中的企业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或利益必将形成某种合作关系,而资源的异质性则决定了供应链网络中各节点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既是合作的又是竞争的。这种合作竞争关系由于各企业在供应链网络中的地位不同、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及合作收益的大小不同而有不同表现。其次,供应链网络的形成是通过若干独立企业经过长期反复博弈,不断改善企业间的合作竞争策略,而自发形成的。 因此供应链网络上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具有自组织性。每个企业都会根据环境变化和自身需求而不断调整与合作企业的合作竞争策略,而个体策略的变化可能带来节点企业之间合作关系的突变,甚至导致供应链网络结构总体特征的变化,因此复杂网络结构下的供应链系统呈现自组织的特点。

1.3 粮食供应链系统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因此属于典型的开放性系统

粮食供应链系统的动态变化说明系统存在涨落,经常处于非平衡态,具有产生相变的可能。而粮食供应链系统的实践证明稳定系统的形成是各成员长期反复博弈自发形成的,呈现系统的自组织性。由此可知,粮食供应链系统的特征符合协同理论中协同作用产生的条件,适应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普遍规律,具备供应链协同的前提和动机。

2 粮食供应链协同影响因素分析

2.1 供应链协同影响因素综述

界定影响供应链协同的因素对于有针对性地制定供应链协同建设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许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得出了许多研究成果(见表1)。

2.2 粮食供应链协同影响因素分析

在协同理论中,对系统产生影响的因素被称为“控制参量”,通常一种“负熵”流。当这些控制参量在一定范围内波动时是不会对系统产生本质影响的,可一旦这些控制参量达到一定阈值时则可能改变系统的性质。在系统演化过程中,某个或某几个控制参量从无到有,在其作用下系统逐渐形成新的结构,并不断向有序发展,该控制参量就是序参量。序参量是表征和形成系统协同作用關系的参量。系统演化受序参量的控制,演化的最终结构和有序程度取决于序参量。系统中为数不多的慢变化参量(即序参量)完全确定了系统的宏观行为并表征系统的有序程度,为数众多的快变化参量由序参量支配,并可绝热地将其消去,这就是协同学的支配原理(也叫伺服原理)。影响粮食供应链协同的因素众多,这些影响因素就是粮食供应链系统的控制参量,可分为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两种。endprint

协同学中的外生变量是系统外部向系统内部输入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影响粮食供应链系统的外部因素主要有三类。第一种是经济因素,包括产业结构变化、国民经济发展等;第二种是制度因素,主要包括经济体制变化、供应链服务理念等影响因素;第三种是技术因素,主要包括使用电子商务能力、软件系统、信息传输能力、数据转换能力及智能方法等。内生变量是指由系统内部(包括系统中各子系统内及子系统间)的协同作用产生的、表征系统特征和状态的变量。由于粮食供应链系统是一个由大量企业与组织组成的复杂网络系统,因此,粮食供应链系统的内生变量也可分为组织内变量和组织间变量,包括组织内的企业文化、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等变量,组织间的合作关系和约束机制等变量(见图1)。在实际应用中,各影响因素往往是相互作用和联系的,不同的影响因素其作用大小也不尽相同。通常情况下,外生变量对系统的影响是间接的,对系统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往往是内生变量。

2.3 粮食供应链系统各影响因素的协同演化

复杂系统的演化实质上是系统内部的资源和能力与系统外部环境中的机会相契合的过程,是系统内部的各构成因素与系统的外部环境因素相互动态作用的过程。该演化最终趋向某个由系统自身与环境共同决定的终极状态。理论上,这种终极状态具有多种可能且每个终极状态发生的机会均等,而只有与环境要求最适配的终极状态才能显示出发展的优势,即环境选择的是与其条件相容的最适的稳定态。

粮食供应链系统是开放的系统,当外部环境向供应链系统输入物质、能量和信息时,系统会对内部的资源和行为进行优化以逐步适应外部环境的要求。随着外部对供应链系统能量的不断输入以及系统自身的优化升级,系统的资源可能产生过剩,这时系统将过剩的资源与系统的潜在发展相协调,促使供应链系统更好地适应环境要求,最终与外部环境完全匹配(见图2)。在此过程中,供应链系统向外部环境耗散的物质、能量和信息通过与外部环境的融合再次输入供应链系统,帮助系统不断改善和优化。也就是说,供应链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协同进化并不意味着系统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要素的变化,系统的发展也对外部环境造成影响,系统的能力越大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就越大。从一定意义上讲,系统的演化过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过程。

虽然供应链系统演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与外部环境的协同进化,但系统演化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内部,即供应链系统的内生变量是决定供应链系统演化的直接因素。而供应链系统中各组织间的协同合作是改善和强化粮食供应链系统,并最终促使系统与外部环境相匹配的根本因素。因此,在影响粮食供应链的诸多因素中,组织间因素是决定粮食供应链协同的关键因素,促使粮食供应链系统产生相变的序参量也应从组织间的影响因素中产生。

参考文献:

[1] Ilya Prigogine. Non-linear science and the laws of nature[J]. Journal of the Franklin Institute, 1997,334(5-6):745-758.

[2] 陳明星. 基于粮食供应链的外资进入与中国粮食产业安全研究[J]. 中国流通经济,2011(8):59-62.

[3] Spekman R E, Kamauff JR J W, MYHR N.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 Perspective on Partnership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1998,28(8):630-650.

[4] 刘妍. 企业耗散结构模型分析[J].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5):28-29.

[5] 丁青艳. 复杂网络结构下供应链企业间合作关系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6] 彭建仿. 协同——供应链的生命[J]. 经济师,2003(9):144-145.

[7] 周健奇,刘伟. 我国政府对粮食市场的管控模式分析[J]. 理论前沿,2009(14):25-26.

[8] 邹辉霞. 供应链协同管理:理论与方法[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9] R. Mclvor, P. Humphreys, L. McCurry. Electronic Commerce: Supporting Collaboration in the Supply Chain?[J].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3(139):147-152.

[10] Hai wook choi, Hae-yeon Choi. A model of inter-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cooperation between firms in supply chain[C] // Eigh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ystem, 2002:2330-2334.

[11] 凌鸿,袁伟,青正川,等. 企业供应链协同影响因素研究[J]. 物流科技,2006(3):92-96.

[12] 张翠华,周红,赵淼. 供应链协同的因素模型及对我国的启示[J]. 现代管理科学,2005(6):53-54.

[13] Barrat M, Oliveira A. Exploring the experiences of collaborative planning initioutiv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1,31(4):266-289.

[14] Quinn FJ. Collaboration: More Than just technology[EB/OL]. (2001-06-03)[2017-08-25]. http//www.aseet.com.

[15] E Sandberg. Logistics collaboration in supply chain: practice vs theo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2007,18(2):274-293.

[16] 曾文杰. 基于合作伙伴关系的供应链协同影响因素研究[D].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17] 张翠华,任金玉,于海斌.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研究进展[J]. 系统工程,2005,23(4):1-6.

[18] 龚梦,祁春节. 我国农产品流通效率的制约因素及突破点——基于供应链理论的视角[J]. 中国流通经济,2012(11):43-48.

[19] 庄亚明,李晏墅,等. 供应链协同研究综述[J]. 经济学动态,2010(4):86-89.endprint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系统 供应链 粮食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