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成长 苏州市幼儿园园本研修观摩活动在艺术幼儿园举行
陶银婵
[摘 要]民间游戏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游戏形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底蕴,玩法简单易学、趣味性强、材料简便、不受人数、场地、环境限制。因此,我们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既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民间游戏如何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进行分析。
[关键词]民间游戏;幼儿;一日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200-01
福禄贝尔认为游戏是儿童内部存在的自我活动的表现,是一种本能性的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民间游戏是游戏的进一步细化,与幼儿园一般的游戏活动相比,具备一般游戏所具有的娱乐功能和发展价值,同时又有自身独特的魅力。民间游戏是流传于广大人民生活中的嬉戏娱乐活动,俗称“玩耍”。我国民间游戏起源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由广大劳动人民创编而成,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贴近儿童实际生活,符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深受幼儿喜爱。与一般游戏不同,民间游戏多取材于当地,玩法多样,时间空间灵活。
1 民间游戏的引入,对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思考
1.1 民间游戏所具有的特点有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民间游戏中的儿歌和童谣不仅活跃着游戏的气氛,更重要的是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不愿开口讲话,口语表达能力较弱的孩子提供了一个学说话的环境,造就一个语言发展的平台,使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和同伴交流,进而提高自信心。
如在“传鹌鹑”游戏中,哪怕是平时性格最内向的孩子,在游戏快乐的氛围影响下,也会一改平时的羞涩,唱起歌谣,快速传递“鹌鹑”,愿意表现自我。通过这样的游戏,孩子的自信心增强了,慢慢地愿意和同伴、老师亲近,进行交流。
1.2 民间游戏的一些规则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组织、协调能力
许多民间游戏,都有一定的规则、一定的角色,还要有判定胜负的准则。这些规则,可以培养幼儿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发现每次活动中都会涌现出许多“带头大哥”,他们会自然地给别的孩子分配角色,制定规则,判定胜负,组织他人游戏。无需竞争,无需评选“带头大哥”,凭借个人魅力自然就产生了,很多平时内向的孩子,也因为掌握了某一些较熟悉的游戏规则,自然也成为游戏的“领路人”,这为他们提供了更好的锻炼机会。
如游戏“老鹰捉小鸡”,经常有“带头大哥”来分配角色,谁是“老鹰”,谁是“母鸡”,谁是“小鸡”,分配得有板有眼。有的还增加“猎人”“医生”的角色。这就极大地培养了幼儿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1.3 民间游戏的竞争性有利于幼儿个性发展和意志品质的形成
民间游戏往往具有一定的竞争性,孩子在游戏的同时总要面临成功或者失败的挑战。当他们在游戏中获胜时,能体会到游戏的喜悦和满足感,自信心和成就感也随之产生;当他们面对失败时,也会产生挫折感,作为教师要适时引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提高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找出不足,克服弱点,培养不怕失败、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
如游戏“打瓦”,由于幼儿的臂力和手眼协调性差,刚开始时,常常失败,但在反复游戏过后,他们逐渐掌握动作要领,成功率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承受挫折的能力及做事的技能得到了提高,意志力也自然得到了提高和锻炼。
1.4 民间游戏的群体性有利于幼儿合作和规则意识的培养
大多数民间游戏需要两个或两人以上的合作者来共同完成,这就要求幼儿主动去邀请别人来参与自己想玩的游戏,并在游戏过程中协商,进行角色的分配,或者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规则。由此,孩子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了遵守游戏规则,学会了与他人友好相处,学会了解决矛盾,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等等,在以后的学习、游戏生活中,孩子的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均有了明显提高。
2 渗透于一日生活活动
开展传统民间游戏时,要想取之精华,又不拘于娱乐性,可将其巧妙地渗透于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民间游戏具有生活的气息,它具有多样性,手指游戏、体育游戏、民间童谣、顺口溜等,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它体现随意性,游戏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及空隙间被孩子们所利用;它富有科学性,促进了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1 区域活动中开展民间游戏
如在美工区中,投放各种剪纸、脸谱、编织、彩泥等各种具有民俗特色的美工材料,开展“剪窗花”、“做灯笼”等各种美工活动,让幼儿通过剪剪、画画、编编等技能来感知民俗文化,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幼儿接触民间传统手工,尝试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培养了幼儿的耐心和技能。如在益智区中,投放一些棋类玩具,让幼儿开动脑筋,玩一玩“数字接龙”、“翻骨牌”等游戏,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有趣的游戏中,充分让幼儿在玩中學,在学中玩。如在表演区投放各种手偶、皮影、面具等材料,让幼儿在说说、演演的过程中感受民间艺术的美,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培养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2 教学活动中开展民间游戏
如结合教学活动玩借助“找东西南北”、“拍手歌”、“猜拳”、“猜谜”等游戏,巩固语言教学内容等。如运用传统民间游戏“木头人”,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控,变教师单纯说教为幼儿自我约束,效果明显。又如巧妙运用“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规则,帮助幼儿解决小争端,使幼儿从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以利用传统民间游戏易学、好玩、变通的特性,融合幼儿整合课程中,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发挥传统民间游戏的教育作用。
2.3 户外活动中开展民间游戏
在户外活动时,可以选择一些运动量稍大,能够发展儿童大肌肉动作的游戏,如“贴人”这一游戏很受大班孩子的欢迎,它稍有点复杂的游戏规则满足了幼儿不断挑战自己的需求,而且能锻炼孩子们的反应速度,并达成“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的教学目的。运用此游戏,不进可以对孩子们的身体起到促进作用,还可以对其体质进行训练,进一步保护儿童的身心健康。
结语
民间游戏是儿童快乐的源泉,《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地提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民间游戏之所以有其代代流传的魅力,因为其本身的趣味性、随意性、可玩性。为了使其能在幼儿园很好地运用,更好地促进幼儿动作和认知的发展,还需要不段地实践与探索研究,会让其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继富.从生活智慧到文化传统——中国民间游戏起源研究[J].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6,8(02):85-91.
[2] 刘蕊.城镇化背景下松桃苗族儿童民间游戏传承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6.
[3] 娄小韵.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应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6,16(01):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