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安全管理常见问题及对策研究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08月22日 17:53

关于矿业安全生产中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宋建芳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煤炭产业越来越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行业,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加强对我国煤矿的安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工作人员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保障,目前虽然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基于此,文章对煤矿安全管理进行简单概述,并将重点探讨了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矿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D79;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009-01

1 煤矿安全管理概述

煤矿安全管理,就是通过采用一系列的管理措施来提高我国煤矿工作人员的安全指数,从而保障我国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首先要求煤矿企业各级部门进行安全生产,明确各级部门的主要职责,从而使得各级部门在生产中将职责合理的分解,有助于煤矿生产工作的安全进行。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还要求煤矿企业引进安全设备,从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使得煤矿工作人员能够在发生危险时利用安全设备和设施进行紧急自救,从而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指数。除此之外,我国现代煤矿安全管理还要求煤矿企业定期开展安全会议,讨论煤矿的安全生产问题,对近期的煤矿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并且制定下一阶段的安全生产计划,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障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2 煤矿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煤矿安全管理技术落后

由于我国的煤矿开采比较分散,无法进行统一的管理,这就为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设置了阻碍,并且由于我国的煤矿开采技术发展较晚,煤矿开采的技术水平低,从而限制了我国煤炭开采的效率,增加了煤矿工作人员的工作周期,提高了煤矿工作人员的工作危险系数。虽然我国目前在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对煤矿安全管理的重视,但是煤矿安全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短时间内无法达到较高的煤矿安全管理水平,这就使得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较好的保证,仍旧处于危险系数较高的工作环境中。

2.2 安全管理意识相对薄弱

安全管理是在综合生产生活过程中,按照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对生产生活中的安全问题进行相应的计划、组织、指挥以及控制协调,从而采取一系列的综合性活动,尤其是在对整个概念全面分析的基础上,综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一些管理手段。但是,在当前的一些综合管理过程中,对于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意识相对薄弱,在体制机制不够健全的基础上,安全管理综合意识不能与实际发展相吻合,尤其是在安全生产的部门管理之间,还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有些制度在部门之间的衔接性不强,造成机制运行中的不畅通不协调,不能适应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并且,在管理机制上也会出现有相应的混乱现象,不能对整个安全管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

2.3 安全管理机制还不够健全

在一些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虽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没有全面落实,在管理机制上也不能适应整个管理的需要。在制度完善方面,不能在奖惩管理、创新方式、规范化运行等方面具体操作,但是,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并没有按照一定的程序与要求进行执行,既没有形成完整的重视,也没有形成细致的管理,从而不利于安全管理手段的综合运行。同时,一些企业过分追求产量和经济效益,对于企业在文化载体建设、培训管理等方面没有形成全方位的管理,尤其是在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整体培训上,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培训方案,针对性、实用性都不强,在专业素养的引导上,也不能形成多元化的创新培训方式,造成整体素质提升能力相对较弱。

3 加強煤矿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煤矿企业的煤矿安全管理技术

培养煤矿企业的煤矿安全管理技术首先要求我国的煤炭企业向西方国家煤矿安全管理技术发展较成熟的企业学习,引进他们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并通过借鉴其管理模式来制定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从而提高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系数。培养煤矿企业的煤矿安全管理技术还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应该加强对煤矿安全管理技术人才的培养力度,使得他们拥有更高的专业水平,从而为提高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技术做贡献,使得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技术发展速度更快,在更短的时间内达到较高的管理水平,使得我国的煤矿工作人员更早的拥有较好的人身安全保障。

3.2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人员综合素质首先要求煤矿企业对煤矿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岗前培训,使得他们掌握煤炭开采所需的基本知识,在前期的煤矿开采工作中由经验丰富的前辈在旁指导,从而降低他们在前期的煤炭开采工作中发生错误操作的概率,有利于他们对自身的保护。除此之外,煤矿企业应该对煤矿工作人员的劳动进行合理的分配,降低他们煤炭开采的劳动强度,减少他们的工作时间,从而使得煤矿工作人员拥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也有利于煤矿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降低错误操作概率。在培训过程中不仅要落实国家方针,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对各种安全操作和安全工作方法进行规范化教育,帮助职工了解和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努力做到思想与业务能力培训相结合,并加强自救及救助他人能力的培训。学会自救可以减少损失,可建立典型事故展示厅,用生动的案例对职工进行教育。

3.3 构建机制,规范安全管理运行模式

在质量管理与安全建设的过程中,要形成安全生产协调管理的综合模式,主要是在体制机制上下功夫。在安全管理中,实行专一管理模式,打破原有的交叉式、多部门管理的格局,在将安全管理交给特定部门的基础上,赋予相应的管理权力,同时,在安全质量管理的路径中,对于煤矿安全管理的体制上形成良好的协调模式。并通过建立监察部门,对煤矿的安全生产进行专门的不定期的监督管理,对于发现的安全质量隐患问题,进行严格的追责,对于质量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不浓厚、制度管理不规范、安全事故频发的部门,要进行严厉问责,坚决给予处理、对于发现有制度管理不健全的,及时给予调整和完善。严格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更好的推动安全管理的有效运行。

3.4 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监督体制

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监督体制首先要求对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监督部门进行合理的分工,使得各个部门明确自身的工作范围,从而对监察人员进行更加详细的任务分配,从而避免煤矿安全管理的监督存在漏洞。完善煤矿安全管理监督体制还要求监督部门解决井下监督问题,想方设法实现对井下作业的监督,不能让煤矿安全管理监督存在盲区。除此之外,国家还要加强对地方各级政府的监管,严格禁止地方各级政府为了政绩而放松对煤矿开采的不合理行为的惩治,从而使得煤矿安全管理监督部门更好的执行监督任务,使得我国的煤矿安全管理监督体制更加完善。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煤矿安全管理的综合系统工程中,要形成多方面的管理模式,在创新管理的基础上,针对当前管理中存在的相应问题,尤其是在体制机制、安全意识、技术跟进、设备管理、制度运行等方面,加强安全管理的责任划分,提升重视程度,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围绕安全管理中每一个环节,针对性的进行培训,从而有效的为煤矿企业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焦定国.新时期煤矿安全管理常见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5,(10):79-80.

[2] 付汝彪.煤矿安全常见问题及监控管理措施[J].经营管理者,2015,(13):102.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煤矿 文章 安全管理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