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乡要素组合模式美丽乡村建设探析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08月26日 10:40

美丽刹那 守望心灵的故乡

[摘 要]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美丽乡村应该有三乡要素组合模式,即乡味、乡情、乡景。目前的乡村出现空巢问题,建设的乡村也缺体验,缺爆品,缺卖点,因此,我们要始于定位,终于产业,成于市场。定位、产业、市场是乡村建设成功的核心三要素。具体而言,乡村建设可以做三个业态布局:农户业态,原乡生活聚落业态,乡村度假复合业态。而最终乡村会是美丽的,唯有穿透人性需求、激活内心美感的景觀设计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真正意义,才是美的设计。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三乡要素;探析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175-01

1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现状和挑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愿景,美丽乡村建设是该愿景的具体实践,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提升和延续[1]。伴随着各路乡建之风的蔚然兴起,广大农村面貌正发生着急剧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及问题,其突出表现在四个跟不上:产品有效供给跟不上;绿色资源生产跟不上;产业结构竞争力跟不上;农民增收动力跟不上。

同时,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游出现了瓶颈,其表现为四个方面:有体现,缺体验;有景观,缺景气;有产品,缺爆品;有特点,缺卖点[2]。

乡村旅游增长迅速,美丽乡村建设迎来机遇和挑战。据国家旅游局相关数据统计,我国在2011至2016年,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呈上升趋势,旅游收入由2011年的1.9万亿上升到2016年3.9万亿元,旅游收入总体保持12%的增长速度。由此可见,旅游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同时,可以看出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可观,对于美丽乡村建设来说是很好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和考验[3]。

2 乡村建设成功的核心要素及生态理念

2.1 乡村建设成功的核心三要素——定位、产业、市场

研究“美丽乡村”始于定位,终于产业,成于市场。

“美丽乡村”建设定位可以考虑“四增”,即农民增收,乡村增绿,产业增收及经济增长。这需要顺应以人为本的理念,并且尊重农民的意愿。研究“美丽乡村”需要对价值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估,目的是达到自然和谐下美的设计和建造技术,这就是风景园林设计在乡建中的内核价值[4]。

“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依靠产业去带动与发展,即“产业发展型模式”,具有代表的是江苏省永联村的建设。永联村这个曾经被称为“江苏最穷最小村庄”在解决全村村民的温饱问题上,非常敏锐地抓住轧钢这个行业,搞集体经济,经过不断的尝试,实现了永联村经济上跨越式的发展。可见依靠市场运作的方式,可以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并给整个村庄带来经济效益,造福老百姓[5]。

2.2 乡村建设的生态理念——“自然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生态融合

美丽乡村建设,只有在“自然生态、产业生态、文化生态”三态和谐融合,乡村才是真正具有生命的个体,而乡村建设并非一朝一夕,需要我们去努力孕育乡村[6]。当乡村能够真正生于这片土地,长于这片土地,并带给农民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这才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真正意义。

3 三乡要素组合模式下的美丽乡村建设

三乡要素组合模式的应用可以指导设计师、政府、企业和农民们怎么去打造美丽乡村,如何设计美丽乡村。三乡要素组合模式由“乡土、乡景、乡味、乡奢”五个核心要素构成。

3.1 乡土

伴随各路乡建之风的蔚然兴起,广大农村面貌正发生着急剧变化。

3.1.1 三个生态圈层的设计

对于美丽乡村的建设,应考虑三个生态圈层的设计。首先,第一个生态圈层:花乡组团,果乡组团,茶乡组团,彩村渔庄组团;其次,第二个生态圈层:最天然的农耕文化博物馆,最生态的水族博物馆;最后,第三个生态圈层:稻作大观圈层,水生蔬菜和水产养殖圈层,净化湿地圈层。同时,乡村建设通过道路系统串联,及植被的覆盖。

3.1.2 三个业态布局——从田间到餐桌的原乡生活方式

对于乡土的空间设计,应该考虑从田间到餐桌的原乡生活方式,其系统圈层架构包括:农户业态圈层;以村落为中心的原乡生活聚落圈层;乡村度假复合业态圈层[8]。

其生活方式包括:1.耕种体验:淳朴的采摘、地道的种植;2.农产品体验:天然的加工、别具风味的饮食、愉悦的购买;3.民俗民风体验:节庆、活动、演艺;4.风景体验:建筑风貌、景观风貌、田园风貌;5.住宿体验:民宿、营地、田园度假酒店[9]。

3.2 乡情

习主席对新农村建设的定位思想,给当前形势下的新农村确定了原则和方向。美丽乡村,其实就是在乡村建立起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全面和谐[10]。因此,具有民宿风情在流动的村庄,才是真正的乡村。乡愁文化景观,是催生美丽乡村游最核心的设计。

对于我国的美丽乡村建设应该借鉴清明上河图这一经典不衰的独特景观设计,其布局和景色,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下独具特色的村落空间布局。疏落有度的村落广场空间,商业区和风景区的相结合,传统的乡村生活格局,都给现代乡村格局建设以启示[11]。

3.3 乡景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展需要和原村落的历史风情相互融合才是符合具有本区域核心景观竞争力的表现。村口、寨门的景观,房屋前的农具、晾晒的农产品,酒坊醋房,村里各个角落的样子。枯藤老树,小桥流水,惟有此情此景,方可触景生情。美丽乡村建设除了整体上的环境空间布局设计,在村中的各个角落都设置了乡景小品。无处不在的乡景,增加了乡村旅游的“乡愁”,使游客更容易融入其中。

4 结语

乡建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美丽乡村建设已经成为现阶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点议题,在建设过程中,不仅要体现出美丽乡村建设的“生态性”和“经济性”,增强乡村绿化建设的同时,更要考虑到村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景观设计师、政府、企业及农民们应该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同三乡要素结合模式。惟有穿透人性需求、激活内心美感的景观设计才是美的设计。

参考文献

[1] 黄燕.美丽乡村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全国商情,2013(13):77-78.

[2] 温锐.美丽乡村建设关键在奠定农民建设主体的经济基础[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6,9(3):117-120.

[3] 韩喜平,孙贺.美丽乡村建设的定位、误区及推进思路[J].经济纵横,2016,1(2):87-90.

作者简介

曹振鑫(1992—),男,汉族,山东济南人,环境设计硕士,单位: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研究方向:环境设计中的保护和创新、环境设计理论等。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乡村 文章 生态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