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靠性的设备维修优化方法研究

品牌
中国科技博览
2020年08月28日 11:09

基于可靠性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维修策略的研究.pdf

涂曦

[摘 要]近年来,基于可靠性的设备维修优化问题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关注,研究其相关课题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相关内容做了概述,分析了电力设备维修计划优化准则,并结合相关实践经验,分别从多个角度与方面就设备优化管理及电力维修体系优化问题展开了研究,阐述了个人对此的几点看法与认识,望有助于相关工作的实践。

[关键词]可靠性;设备;维修;优化

中图分类号:TK4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15-0269-01

1 前言

随着设备维修优化条件的不断变化,对其可靠性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其相关课题展开深入研究与探讨,以期用以指导相关工作的开展与实践,并取得理想效果。基于此,本文从概述相关内容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2 概述

生产力的提高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赋予了维修观念更多新的内涵,维修已从单纯为了排除设备故障,发展到了通过维修改善设备的使用效率,进而成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与设备维修緊密联系的,是有关企业的投资、生产力、战斗力、可用率、安全,以及增加产品数量,提高产品质量,延长设备寿命,节约材料和能源,售后服务和环境保护等众多方面。

维修能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有效作业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成本损耗,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设备管理和维修人员必须更新观念,抛弃落后的设备管理和维修方法,大胆采用先进的、科学的方法,优化设备维修管理决策,选择最佳的维修管理模式。

3 电力设备维修计划优化准则

在计划时间内,确定发电设备机组维修的时间序列,应进行电力设备的维修优化,取得优化目标函数极值,而且要满足所有约束条件。

3.1 约束条件制定维修计划时,首先要让制定的计划是行之有效的,可行维修计划需要满足全部的约束条件。维修计划约束的基本类型通常包括以下几种:

3.1.1 发电机组主要由维修技术所确定的约束条件有:机组维修一定要看设备定期或状态,期望维修时段约束可以用最迟必须开工时间和最早允许开工时间来表示;维修工作不得中断,必须一次完成;允许的维修持续时间范围,如通常规定的类型机组、各种容量、小修的标准工期;维修机组时序的要求。

3.1.2 约束条件主要由电力系统运行特点所要求的有:间接地用达到最小电网储备或用达到可靠性指标等要求来表示,满足系统可靠性要求;其他原因或季节性的禁止维修约束;电网稳定性与潮流要求。

3.1.3 约束条件主要由物质资源限制及可用人力所确定的有:特定维修人员不能同时维修多台机组;按照专业、所属公司、地理位置等划分的维修人员的约束;对工件、特殊设备、备品备件等物质资料,以及更广泛意义上同时维修的容量约束。

上述各种约束,有些约束一定要按照要求严格的执行,有些是可以有一些松弛的。在计划时间内有些要求完成维修,满足适当水平的电力系统,人力限制和资源可以看做是松弛约束,而可靠性要求则是一定要严格执行的约束,如果我们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及时做好规划、添加更多的维修人员,加大工作量,这样就可以做更多的维修工作。

3.2 优化准则在目前的工作内容中,我们可以根据类型的不同,根据某些具体要求,为电力系统工作维修人员,创造出最优的模型和优化算法,最常见的优化准则,包括:便利性准则,可靠性准则、储备性准则和费用准则等等,具体内容分析如下:①费用准则:发电费用最小;维修费用最小;运行费用最小。②便利准则:相对现有维修计划的偏差最小;约束违限程度最小。③储备准则:电网容量最大储备,即最小储备最大化等;各时段职权重的电网容量储备总和最大;电网容量储备的偏差累积量最小,例如各时段计算储备与给定参考储备之间偏差平方总和最小。④可靠性准则:即可靠性指标最优化;可靠性指标偏差累积量最小,例如各时段计算值与给定参考值之间偏差平方总和最小。

4 设备优化管理及电力维修体系优化

4.1 转变维修模式

对于电力的设备维修需要采用多种检测手段,让设备中的故障能够被及时的检测出来。为了提升维修效率、降低维修成本、减少因维修而让设备停止使用的时间,需要有针对性、有计划的展开周密的维修工作。与此同时,在进行维修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展开,让电力设备能够经济可靠的运行。

4.2 混合组织检修

在进行混合组织维修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对设备的混合组织性质进行基础的分析。然后对维修过程中的重点以及难点进行集中式的处理。并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案让电力设备维修体系得到优化。但是,某些企业却不能够很好的将这种方式消化,拥为己用。某些企业在采用集中维修模式后,不能达到预期的维修效果。其主要表现在设备维修的环境复杂,其电力故障也逐步多样化。尤其是在集成电路全面应用的今天,其电力故障具有很强的多变性。企业需要慢慢的过渡集中与分散组织这两种不同的维修模式,不能盲目的运用不适合该企业发展的维修管理模式,不能操之过急,需要在逐渐过渡的过程中,找出检修方式的不足,并设计方案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弥补。而且还具有集中维修管理方式的优点。在对企业的电力设备进行维修时,可以采用集中管理的模式。在设备维修计划管理的过程中,其同样需要加强电力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式对电力设备的组织层进行相应的管理。并时刻做好电力设备检修的技术人员安排。最终让设备维修计划管理的效率得到良好的提升。

4.3 加强现场管理维修

在进行电力设备维修的过程中,需要对现场维修进行相应的优化管理。首先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尤其是在电力设备的维修过程中,需要两人一组进行安全监督维修。如果出现单独一人维修的现象,要及时进行管理和劝阻。在现场维修管理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加强技术维修人员的专业性,对于较为陈旧的设备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设备的二次管理。从而让维修成本大幅度的降低。最终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4.4 建立设备维修经济评价体系

市场经济的发展则要求追求成本最小化,企业自负盈亏。对检修的成本,很少涉及经济效益的综合评估。评价在传统计划体制下的检修活动中侧重于质量,工期考核。在有限的资金约束下,优先考虑收益费用值大的项目。必须要考核检修项目的经济指标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设备的重置成本是设备维修的最低经济界限。同种设备的重置成本如果被一次设备的大修费用超过,这样的大修是不合理的。充分条件是设备大修后单位产品成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超过相同新设备生产的单位产品成本。

根据上面所说的两个基本条件,在进行修经济评价时,可以选择费用有界法。运用这种方法主要是将设备的大修费用与新设备的修正价值和残值回收等加以比价,可以通过公式R≤Knαβ+(K-SV)来计算,其中,R是设备大修允许费用;设备新价值用Kn来表示;α为设备大修周期缩短系数;生产率修正系数用β来表示;K为旧设备净值;设备的回收残值用SV来表示。

5 结束语

通过对基于可靠性的设备维修优化方法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该项工作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赖于对其多项影响因素与关键环节的充分掌控,有关人员应该从设备维修优化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研究制定最为符合实际的可靠性提升实施措施。

参考文献

[1] 熊智.湖南株洲冶炼集团公司设备维修管理优化研究[D].中南大学.2017(11):60-62.

[2] 赵关桥.浅析如何优化工程机械设备维修的现场管理[J].青海科技.2017(01):115-116.

[3] 庞春凤.基于项目管理的电站设备维修工程优化[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21):88-89.

家电之家©部分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文章 设备 设备维修
你该读读这些:一周精选导览
更多内容...

TOP

More